這期YT一開始,武志紅心理師有這樣一段話:
獲得心流體驗的人,他們那卓越的能力,並非是自己創造的。他們碰見了這個世界一種根本性的東西,那種東西流經了他,並且被表達出來。
當你獲得了這種感覺時,你也會有很深的歸屬感。
用思維推動,去做事情──這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壓力」
而動力是什麼?
動力就是我發自內心的,對這個事情有滿滿的渴望和熱情
進入心流狀態即為被內心的動力所驅使,
遵從內心飽滿的熱情而投入、全神貫注的專注
米哈伊的《心流》一書中,提出達到心流的八個條件:
- 一份可以完成的工作:難度不能太高,要從適合自己的事情先著手
- 排除干擾、全神貫注
- 目標明確
- 有即時反饋
- 有不斷深入的感覺:也沒有勉強自己的感覺
- 有很深的掌控感:覺得這個事物你有一種「我能大部分的控制它」的感覺,好比擅長寫書法的人,對於用毛筆寫字會有一定程度的信心,知道自己能基本上寫出什麼樣的字,不會擔心自己突然寫不出來
- 進入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態:進入心流狀態時,會忘記自己的存在,但是當你從心流狀態離開,其實這個心流的體驗,會增強你的自我意識,會讓你的自我更加立體、飽滿
- 時間感會發生變化
而在上述八點當中,最關鍵的即為全然投入
武心理師提到,其實每個人在孩提時期,或多或少都體驗過心流狀態
孩子做事情,是遵從自己的感覺去做
孩子在享受一個玩具或遊戲時,大人不去控制、打斷、逼迫
那麼他就能體會到玩樂當中的心流
體會到全然投入與專注的狀態
最後,回到標題那句話
其實,我們都體驗過心流的狀態
慢慢找回孩提時代,那種心無旁騖,全然專注的感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