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倒了薪水還有救?這招勞工必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當雇主倒閉、歇業無力發薪時,勞工該怎麼辦?其實,政府早已替勞工朋友設想周到——**「積欠工資墊償基金」**正是為此而設!

🔍 什麼是「積欠工資墊償基金」?

這是由勞動部設立、由勞保局負責執行的制度,目的是當勞工面對雇主歇業、破產或清算,求償無門、薪資無著落時,政府可先行「墊付」被拖欠的工資、資遣費或退休金,幫助勞工度過難關、維持基本生活權益


📌 墊償範圍有哪些?

勞保局說明,「墊償基金」的範圍包括:

  1. 工資部分: 雇主歇業、清算或宣告破產前6個月內所積欠的工資。
  2. 資遣費與退休金(需在「6個月平均工資限額」內):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的資遣費與退休金。 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的資遣費。

📝 如何申請墊償?

若你不幸遭遇雇主倒閉並遭積欠工資,可以書面向勞保局申請墊償,並準備以下文件:

  • 法院核發的債權證明
  • 事業單位已歇業、清算或宣告破產的證明
  • 其他必要的佐證資料

詳細申請流程與表格,可上勞保局官網查詢:

📄 一次看懂懶人包:

👉 https://www.bli.gov.tw/0107808.html

📄 墊償制度專區:

👉 https://www.bli.gov.tw/0000004.html


🛡️ 勞工自保小提醒

為了避免權益受損,平時可以這樣做:

  • 定期檢查薪資是否如期發放
  • 留存出勤紀錄與薪資明細
  • 關注公司經營狀況
  • 若發現有積欠工資情形,儘速向勞動主管機關尋求協助

✅ 結語

在職場上遭遇雇主倒閉不是勞工的錯,政府透過「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協助受害勞工即時紓困,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權益。如果你或親友遇上類似情況,記得善用這項制度,不讓權益睡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勞動小小百科
16會員
188內容數
這裡是專屬勞工與HR的法律知識補給站! 由曾任勞動檢查員、人資、法官助理、勞動法講師、勞動調解委員的作者撰寫,結合第一線實務經驗,把看似複雜的勞動法,變成人人都能懂的「勞動小小百科」。 讓你不再當職場小白,勞動法律一看就懂、權益不再吃虧!laborpediaosha@gmail.com
勞動小小百科的其他內容
2025/05/26
在職場上,如果雇主決定解雇勞工,通常會以書面方式發出解雇通知。但有些勞工可能認為,只要不收這封信,就能避免被解雇。這樣的想法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嗎?讓我們從法律角度來看看「拒收解雇通知」到底有沒有用。 📌 一、解雇通知屬於「非對話意思表示」 依據《民法》第95條第1項規定,像是解雇這類的通知,屬於
2025/05/26
在職場上,如果雇主決定解雇勞工,通常會以書面方式發出解雇通知。但有些勞工可能認為,只要不收這封信,就能避免被解雇。這樣的想法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嗎?讓我們從法律角度來看看「拒收解雇通知」到底有沒有用。 📌 一、解雇通知屬於「非對話意思表示」 依據《民法》第95條第1項規定,像是解雇這類的通知,屬於
2025/05/25
🗓️ 發布日:2025/3/19(勞動部最新解釋令)勞動條2字第1140147665號 🔍 重點來了:15-18歲的青少年就業,有這些情況可以「免附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 適用對象:15歲以上未滿18歲的青少年 ✅ 原則:受僱工作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 例外:以下情況可「免附」👇
2025/05/25
🗓️ 發布日:2025/3/19(勞動部最新解釋令)勞動條2字第1140147665號 🔍 重點來了:15-18歲的青少年就業,有這些情況可以「免附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 適用對象:15歲以上未滿18歲的青少年 ✅ 原則:受僱工作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 例外:以下情況可「免附」👇
2025/05/10
✅ 可以,但要注意! 🟢 如果你用Line、Messenger等通訊軟體請假,只是「通知」雇主而已 📲 ✋ 事後還是要按照工作規則或勞動契約的規定補請假手續! 📌 法規怎麼說? 📖 《勞工請假規則》第10條: 🗣️ 請假應事前親自口頭或書面說明請假理由及天數 ⚠️ 急病或突發事
2025/05/10
✅ 可以,但要注意! 🟢 如果你用Line、Messenger等通訊軟體請假,只是「通知」雇主而已 📲 ✋ 事後還是要按照工作規則或勞動契約的規定補請假手續! 📌 法規怎麼說? 📖 《勞工請假規則》第10條: 🗣️ 請假應事前親自口頭或書面說明請假理由及天數 ⚠️ 急病或突發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待業期間、健保被原單位轉出的工作空窗期。本篇深入探討三種加保健保方式,包括透過戶籍所在地公所、眷屬的投保單位以及職業工會的方法,瞭解其各自的優劣,並提供釋例分析不同情況下的保險費用,協助讀者做出最佳選擇。
Thumbnail
待業期間、健保被原單位轉出的工作空窗期。本篇深入探討三種加保健保方式,包括透過戶籍所在地公所、眷屬的投保單位以及職業工會的方法,瞭解其各自的優劣,並提供釋例分析不同情況下的保險費用,協助讀者做出最佳選擇。
Thumbnail
在台灣當上班族,通常要加保簡稱勞保的勞工保險,並提撥簡稱勞退的勞工退休金,但會有人分不清楚其中的不同,我用有趣的比喻說明,希望能搏君一笑......
Thumbnail
在台灣當上班族,通常要加保簡稱勞保的勞工保險,並提撥簡稱勞退的勞工退休金,但會有人分不清楚其中的不同,我用有趣的比喻說明,希望能搏君一笑......
Thumbnail
職業災害補償責任採「無過失責任主義」,補償應由僱主先進行,勞工確認領到保險給付後僱主可主張抵充。保費負擔的保險都能作為抵充,且團體保險加職業災害保險的給付,若高於補償金額,溢出部分屬於勞工。因此,一定要投保職業災害保險,可以有效分擔職災風險。
Thumbnail
職業災害補償責任採「無過失責任主義」,補償應由僱主先進行,勞工確認領到保險給付後僱主可主張抵充。保費負擔的保險都能作為抵充,且團體保險加職業災害保險的給付,若高於補償金額,溢出部分屬於勞工。因此,一定要投保職業災害保險,可以有效分擔職災風險。
Thumbnail
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第3項 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三十日部分,工資折半發給,其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未達工資半數者,由雇主補足之。 勞工保險條例第33條 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 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發給普通傷害補助費或 普通
Thumbnail
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第3項 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三十日部分,工資折半發給,其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未達工資半數者,由雇主補足之。 勞工保險條例第33條 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 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發給普通傷害補助費或 普通
Thumbnail
職業災害「醫療期間」,雇主應給予的是「工資補償」而非「工資」;「補償」是以事故前1個月正常工時工資÷30為基準,而非「工資照給」。因此,兩者在計算上還是會有不同喔!!順便提一下,工資補償在稅法上也是免稅的喔,所以在做薪資的時候記得將工資補償與工資分開。
Thumbnail
職業災害「醫療期間」,雇主應給予的是「工資補償」而非「工資」;「補償」是以事故前1個月正常工時工資÷30為基準,而非「工資照給」。因此,兩者在計算上還是會有不同喔!!順便提一下,工資補償在稅法上也是免稅的喔,所以在做薪資的時候記得將工資補償與工資分開。
Thumbnail
政府於民國85年推動退撫新制,於是給予民國84年8月1日前擔任公教人員者補償金,作為改變工作契約的補償,補償金必須等到退休時方能領取,且可以選擇月領,它並非是退休金的一部份。誰知,政府在推動年改時,居然將其視為退休金的一部份,全數刪除,這是違反工作契約的。
Thumbnail
政府於民國85年推動退撫新制,於是給予民國84年8月1日前擔任公教人員者補償金,作為改變工作契約的補償,補償金必須等到退休時方能領取,且可以選擇月領,它並非是退休金的一部份。誰知,政府在推動年改時,居然將其視為退休金的一部份,全數刪除,這是違反工作契約的。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某勞工在台中市某家連鎖旅行社工作,該家旅行社資遣該名勞工,但勞工要申請失業給付時才發現雇主從20022年就未再為其投保就業保險,若依投保薪資4萬5800元、失業給付6個月試算,應賠償16萬4880元。 勞保局表示,當勞工非自願離職、且離職退保當日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及繼
Thumbnail
某勞工在台中市某家連鎖旅行社工作,該家旅行社資遣該名勞工,但勞工要申請失業給付時才發現雇主從20022年就未再為其投保就業保險,若依投保薪資4萬5800元、失業給付6個月試算,應賠償16萬4880元。 勞保局表示,當勞工非自願離職、且離職退保當日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及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