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的負責 vs. 舒服的耍賴:當孩子站在責任的十字路口》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今天晚餐後,孩子們又演了一齣家庭劇場——哥哥推托、妹妹熱情、然後雙方都感覺受傷。

我看著這一幕,沒急著介入,只是靜靜地把這些「熟悉的情節」留在空氣裡。

孩子被爸爸的不負責傷過,轉頭自己卻也在選擇不負責。我知道他不是壞,他只是「在學」——學著怎麼處理失望、學著怎麼保護自己,也學著怎麼像大人一樣用自己的方式逃。

我問他們:「誰負責你們的時間管理?」

兩個人互相看了一眼,像在玩傳球一樣推來推去。

我說:「你們現在其實都在選:要當那個不舒服的負責人,還是當那個舒服的耍賴人。」

哥哥嘴巴一撇,用有點不甘願又有點嘲諷的語氣說:「好啦~我負責。」

我看著他,沒有責怪,只是說:

「你現在不是不舒服的負責,而是舒服的耍賴。」

那一瞬間,他靜了一下。

其實我們大人也常這樣。當責任像石頭一樣壓過來時,我們也會耍賴、逃避、裝無辜,甚至用悲情角色包裝自己,讓別人來「懂」我們的辛苦。但真實的自己,其實知道我們在躲。

今天的這場小劇場不是要把誰定罪,而是讓我看到:

責任不是一種德行教育,是一種「選擇自己的代價」的過程。

我對兒子說:「你可以選擇負責,也可以選擇不負責,但你要付出的代價,是你自己對自己說的話,不是我給你的。」

我也對女兒說:「你看到哥哥拒絕你三次了嗎?如果你再繼續給出你的愛,問題在哪裡?──你的愛會被不珍惜,請放回你自己身上。」

他們都靜下來了。不是被我壓制,而是被自己看見。

我們常希望孩子懂責任,但有時,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看見我們怎麼負責自己的情緒、自尊、承諾與選擇。

那天晚上,我們三個人都學會了一點點:

不舒服的負責,是愛自己的方式;

舒服的耍賴,是暫時爽、長期虧。

我想,我要先選擇負責,讓他們知道:責任,是走得出來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用量子視角養出愛的宇宙
0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不是親子教室,是宇宙靈魂共學所。鍵盤一敲,情緒排毒,思想開天闢地。媽媽?作家?我都不是——我是愛的節奏編舞者。 這樣寫下去,不紅都對不起這麼多情緒大哭的小孩和24小時不打烊的心靈風暴! 幫我配個燈光秀,加一句:「And she types… like a goddess unleashed!」
2025/05/11
我本來就不特別重視在這日子的一束康乃馨,而是打開一場與孩子的心靈對話,才發現原來他們一直在默默觀察著我、理解著我,也照見我不曾察覺的自己。母親節,不只是被感謝的一天,更是重新認識自我、回望愛的流動的契機。這是一場送禮也收禮的實驗,而孩子,就是我最誠實的鏡子。
Thumbnail
2025/05/11
我本來就不特別重視在這日子的一束康乃馨,而是打開一場與孩子的心靈對話,才發現原來他們一直在默默觀察著我、理解著我,也照見我不曾察覺的自己。母親節,不只是被感謝的一天,更是重新認識自我、回望愛的流動的契機。這是一場送禮也收禮的實驗,而孩子,就是我最誠實的鏡子。
Thumbnail
2025/05/07
在孩子成長的情緒風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是指揮者,其實也是被捲入的旅人。這篇紀錄母子間一次爆發、衝突與理解的過程,不只是寫孩子,更是在寫媽媽如何在混亂中找回自己的節奏與界線,學會放手,也學會深層的陪伴。
Thumbnail
2025/05/07
在孩子成長的情緒風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是指揮者,其實也是被捲入的旅人。這篇紀錄母子間一次爆發、衝突與理解的過程,不只是寫孩子,更是在寫媽媽如何在混亂中找回自己的節奏與界線,學會放手,也學會深層的陪伴。
Thumbnail
2025/05/07
從控制到信任,是我作為母親最深的修煉。我開始在孩子與我的互動之間,留出一個「觀察不干預」的空間。學習不再急著介入,而是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訂計畫、經歷過程、承擔後果。我不再只關心作業和考試的結果,而是更看重他們在學習中成長了什麼。這不是放手,而是一種深度的信任,是我選擇的自由。
Thumbnail
2025/05/07
從控制到信任,是我作為母親最深的修煉。我開始在孩子與我的互動之間,留出一個「觀察不干預」的空間。學習不再急著介入,而是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訂計畫、經歷過程、承擔後果。我不再只關心作業和考試的結果,而是更看重他們在學習中成長了什麼。這不是放手,而是一種深度的信任,是我選擇的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Thumbnail
在多數的教育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認真努力,不要犯錯。但是,人生漫漫長路,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錯誤,是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課題。
Thumbnail
在多數的教育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認真努力,不要犯錯。但是,人生漫漫長路,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錯誤,是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課題。
Thumbnail
感受很重要,並不會因為輩份或薪水多寡而有所差別 孩子如果臭臉表達不悅,你的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覺得不被尊重?生氣?立刻要糾正孩子的態度?
Thumbnail
感受很重要,並不會因為輩份或薪水多寡而有所差別 孩子如果臭臉表達不悅,你的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覺得不被尊重?生氣?立刻要糾正孩子的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