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人群聚的社交媒體Threads上,看到兩則和離職相關的熱門貼文。
第一則貼文說,有一位認真帶了五年的部屬,為了年薪多15萬台幣的新工作,向他提出離職,他非常難受,問網友有哪些辦法可以挽回。
第二則貼文是網友分享他離職時,前主管曾告訴他現在工作不好找,新公司沒有比較好,離開對他名聲不好,讓他好好考慮,結果前幾天,這位網友在新公司看到他的前主管來面試,問網友現在應該怎麼辦。第一則貼文下的回應大多是說,如果部屬有更好的出路,不應該阻擋他;也有人指出,那你能幫他爭取到20萬的加薪嗎?如果不能你就不應該阻擋人家。還有留言直言,帶了人家五年就要陪你一輩子嗎?留言區反應熱烈。
第二則貼文下的回應大多是調侃那位前主管,說他早說工作不好找,現在親身來證明;也有人說,離職時主管和員工真都不要把話說太滿,未來如何還很難預料。 從Threads上這些年輕人的討論能看出,他們普遍認為人才流動為正常現象。因此,對管理者來說,如何妥善處理優秀員工的離職,應該是個相當棘手的課題。
根據我的觀察,大致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一、硬留派:
這類主管會威脅利誘,不是大談離職風險,強調公司優勢,甚至威脅離職會影響未來發展,否則就是承諾如果留下會給予加薪重用。在員工已經遞出離職申請的當下,這種威逼利誘不是真心挽留人才,即使勉強留下員工,員工心懷委屈,仍會想辦法離開,且會帶著不滿情緒。
二、感受背叛派:
這類主管可能把企業雇傭關係當成幫派結拜關係,或者本身就是家天下的思維,所以會視要離職的員工為叛徒,但員工不應該被視為公司或主管的資產,員工應當是企業的合作夥伴,若沒有違背與公司的勞動合約,還是用正向態度面對,才能更好處理離職事件。
三、隨便派:
這類主管對員工離職毫不在意,認為人員流動正常,人走了再找,這種態度讓離職員工感覺不到自身價值,覺得過往貢獻被忽視,我遇過看到部屬離職,就視其為路人的主管,讓那位員工充滿氣憤。
四、成就派:
這類主管以正面角度看待離職,覺得如果新發展對該員工有利,會幫助他,如果新機會不佳,也會以朋友角度分析,但尊重員工決定。
我個人傾向第四種成就派,前三種應對方式過於本位主義,如果員工已慎重考慮離職,且新工作對職業生涯有更大幫助,主管應給予祝福,好的離職體驗不僅對員工未來有利,還能為公司樹立良好聲譽,未來甚至可能再次合作。
我深信好散才有機會好聚, 在向下管理高爾夫進行到狀況五~如何協助員工發展時,
面對愛將求去的五個面談步驟是個重要講點,內容如下:
一、原則同意:人才要走當然會感覺不捨,如果離職對這位員工發展有利,主管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與公司的利益,如果這個員工走了,對部門有很大的影響,那主管要檢討自己的管理是否出了問題?藉機調整自己的管理作為。
二、掌握去向:只有站在員工的角度表示支持,他才會告訴你思考的過程,進而瞭解他要去哪裡,否則員工可以找很多理由來搪塞,例如:念書、出國、健康…等等,就是不願意告訴主管真正要去哪裡,所以若員工願意說出確實去向,表示他是信任你的,有這種信任度也就可以進入第三步驟。
三、爭取諮詢: 如果主管並不想留人,可以直接跳到第五步驟~祝你幸福,否則此時可以爭取為他出謀畫策,例如主管可以對員工說,你要去的產業我有認識的朋友,可以幫你打聽一下狀況,這樣你去就職的時候也比較容易上手,你覺得如何?如果員工願意聽主管的意見,那留住他的機率有可能大幅的增加。
四、避重就輕:如果主管打聽後,真是個機會,應該大方的祝福員工,若發現這份新工作有點問題,也不要急著去勸阻,越勸反而越激起逆反的心理,以正面態度分享真實情況,讓員工感受到關心和支持,這樣不管員工最後選擇是走是留,都會對公司與主管心懷感謝。
五、祝你幸福:整個離職過程中,不談他留下來有什麼好處,重在了解和支持員工。如果挽留不成,就祝福員工未來順利,大家曾經好聚,現在也能好散。
我認為,員工離職是企業發展很自然會遇到的事情,處理得當可以帶來積極的影響,通過尊重和支持員工的決定,提供諮詢與協助;將離職變為正向過程,祝福離職者,支持留下者,這樣才是真正可靠大氣的企業。
(原文發表於2024年6月 建元顧問電子報 -黃同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