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不夠體貼,所以他才會生氣?」
「我這樣選擇,別人會不會不理解?」
「他低落我是不是該多陪著?」如果你曾經常常陷入這些內在拉扯,這篇文章是寫給你的。
在開始練習「活出真我」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放下那些本不該由我們承擔的重量。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健康的界限感。

“You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how others feel about your boundaries.”
「你不需要為別人對你界限的反應負責。」
以下是「你不需要負責的七件事」,我以我們日常會遇到的情境,進一步詮釋:
1. 你不需要為別人的快樂負責,讓他們感到不快樂。
有些人總是習慣把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推到別人身上,比如你沒接電話、沒去聚會、沒回訊息。他們的不滿其實和你無關,而是來自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或缺乏內在調節能力。
試著練習這樣說:「我尊重你的感受,但那不是我的責任。」
2. 你不需要負責讓別人理解你的選擇,讓他們感到困惑。
不是每個人都會理解你的選擇,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放下自己的價值觀去看見你真實的需求。而你的人生,不需要經過別人的認可蓋章。
練習這樣說:「我知道你可能不太懂,但我清楚這是我想要的方向。」
3. 你不需要負責管理別人的情緒,讓他們自己安撫他們的情緒。
對方生氣、難過、不安,不等於你必須負責「讓他好起來」。你可以陪伴,但你不是情緒修復工。
練習不急著修好他,而是陪著他:「我在這裡,如果你需要說說。」
4. 你不需要負責向看不起你的人證明自己的價值,讓他們低估你。
當你不被理解、不被肯定時,最大的風險不是別人看輕你,而是你因此也開始懷疑自己。
練習說:「我不需要被你喜歡,也不需要為了被看見而過度努力。」
5. 你不需要負責滿足每個人的期待,讓他們感到失望。
別人的「應該」不是你的人生義務。當你活在別人的期望裡,你會漸漸忘了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練習說:「這次我選擇照顧我自己的需求。」
6. 你不需要負責拯救別人脫離困境,讓他們從生活中學習。
有時候,我們出於好心去幫助別人,反而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不是每一場困境都需要你去當英雄。
練習這樣說:「我相信你有能力走過這一關,我會支持你。」
7. 你不需要負責管理每個人和周圍的所有事情,讓事情順其自然。
你不是生活的總控室,你無法掌控所有人的狀況和每件事的進度。學會放手,是一種成熟的智慧。
練習放下控制感,告訴自己:「事情會找到它自己的出口。」

最終提醒
他人的情緒、觀點、反應與失望,其實從來就不在你的掌控範圍之內。而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如何對待自己、設立界線、選擇相信什麼。
心理學裡有句話:
「過度認同他人的情緒,就是對自己的背叛。」而成長,就是學會一點一點地把那些屬於別人的責任還給他們,把自己還給自己。
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問自己:
「我今天又替誰負責了不屬於我的情緒?」
如果你願意,把這篇文章存下來,當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冷漠」時,重新翻閱一次。你會發現:溫柔的界限,不但不會傷人,反而更保護了你想守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