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像極了父權社會的折射——東亞學習文化的深層傷痕

wei75631-avatar-img
發佈於感情點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活在一個教育被神聖化的社會。從小,我們被教導要尊師重道、要有出息、要好好唸書,彷彿那是一條通往自由與尊嚴的路。但長大以後才明白,那條路其實鋪滿了命令、羞辱與沉默。

有時候我會想,東亞的教育為什麼總是這麼不近人情?它像極了一種家庭權力的延伸:父母說的就是對的,老師說的不能質疑,制度說你不夠好,就沒有人願意聽你怎麼說。

這樣的結構不是偶然。它是千年父權家族體制在學校的再製,是儒家倫理經過扭曲之後的殘留,是一種「孩子不是人,而是資產延伸物」的冷酷邏輯。在這樣的語境裡,教育不再是讓人成為自己,而是讓人變成一種方便管理的模具。

我們被告知「學習是為了你好」,這句話表面上溫柔,實則是將所有抗拒都定義為錯誤。因為你是小孩,所以你不能有想法;因為你是學生,所以你不可以說不;因為你是家族的一員,你的快樂與痛苦都得讓位給「榮耀」與「體面」。

但這真的是教育嗎?還是它只是另一種文明外皮包裹下的服從練習?

我不斷回想那些課堂上被逼著背誦的古文,那些無法提問的歷史課,那些被語文老師嗆聲「少在那邊自作聰明」的時刻。我並不是不想學習,我只是想知道,為什麼學習不能有自由?為什麼我提出的問題不是被接住,而是被打斷?為什麼我想思考,就被說成「叛逆」或「太情緒化」?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整個世代的困惑與無聲的控訴。

在東亞,我們被訓練成「會寫標準答案」的人,而不是「會思考」的人。我們學到的不是如何與他人對話,而是如何用標準語言生存。學習變成一場表演,而不是一段追尋。

最諷刺的是,這套體制還會對你說:「教育是讓你成為更好的人。」但它從不告訴你,什麼叫「好」是誰定義的?當你開始懷疑這些定義的時候,他們就會說你「想太多」、「不成熟」、「不懂社會現實」。

但我已經不再相信那種「為你好」的語言了。因為「為你好」如果不能讓我感受到被理解,那它就是「為我服從」的包裝詞。

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充滿探索與錯誤的過程。它不應該是行軍,而是漫步;不應該是測驗,而是對話;不應該是標準答案的填空遊戲,而是千萬種可能的人生開端。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而是說「你怎麼想?」不再對學生說「這才是正確答案」,而是說「你有不同的看法嗎?」我希望學校不再像軍營,家庭不再像朝廷,教育不再像宗教,社會不再用學歷決定人的價值。

我不是在反對教育,我是在呼喚一種更溫柔、更自由、更誠實的教育。那種教育允許你說「我覺得」,允許你說「我不同意」,也允許你走錯路後再站起來。

因為教育不是一場考驗你能不能變成別人的期望的訓練,它應該是幫你找到自己的旅程的起點。

如果這樣的教育還太遙遠,那我們至少可以從一個問題開始:

「你,今天學的東西,離你自己有多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75631的沙龍
15會員
91內容數
wei75631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9
有一天,你問了一個看似單純,卻讓人無法輕易回答的問題: 「如果學習本來就是自然的事,為什麼還要不斷提倡多學習、多讀書?這不是很不自然嗎?」 這句話像一把刀,劃開了教育體系與現代社會的偽裝外殼。是啊,學習若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那些滿口「學習最重要」的大人們,又為何總讓學習成為我們最抗拒的事?
2025/06/19
有一天,你問了一個看似單純,卻讓人無法輕易回答的問題: 「如果學習本來就是自然的事,為什麼還要不斷提倡多學習、多讀書?這不是很不自然嗎?」 這句話像一把刀,劃開了教育體系與現代社會的偽裝外殼。是啊,學習若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那些滿口「學習最重要」的大人們,又為何總讓學習成為我們最抗拒的事?
2025/06/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plwvsSqfQ我看了一支YouTuber「有欸Ueh」的影片,談的是學校制度的歷史:怎麼從普魯士軍事訓練與工業時代的需求,逐漸演化為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教育體制。
2025/06/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plwvsSqfQ我看了一支YouTuber「有欸Ueh」的影片,談的是學校制度的歷史:怎麼從普魯士軍事訓練與工業時代的需求,逐漸演化為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教育體制。
2025/06/17
在人類浩瀚的故事洪流中,總有那麼一群角色,既不屬於神,也非明確的人。他們可能是狐,是蛇,是破傘,是老燈,是靜靜站在屋角的器物,也可能是穿越千年、終於吐出第一句話的瓦片。他們的存在,是對「非人」世界靈性的默默證言。他們,是成精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6/17
在人類浩瀚的故事洪流中,總有那麼一群角色,既不屬於神,也非明確的人。他們可能是狐,是蛇,是破傘,是老燈,是靜靜站在屋角的器物,也可能是穿越千年、終於吐出第一句話的瓦片。他們的存在,是對「非人」世界靈性的默默證言。他們,是成精的存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亞洲教育文化中鼓勵的問題,父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價值感。文章提供了關於「威信型教育輔導」的四大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和正確鼓勵的運作方式等實用建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亞洲教育文化中鼓勵的問題,父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價值感。文章提供了關於「威信型教育輔導」的四大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和正確鼓勵的運作方式等實用建議。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