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人、事、物,難免遇到讓人煩躁、討厭、看不下去……之類的負面感覺。有些令人想叨唸、抱怨、反擊或是干預。
在外頭,經常遇到一邊行進一邊抽菸的人,鼻子靈敏外加過敏的我,總覺得不適;諷刺的是我也抽;雖然絕不讓第二個人聞到,即便是第三手菸。但這不是一種標準,也許我只是厭惡著他人的侵犯或跨界。
每次出門都會遇到不打方向燈然後右切或右轉的車,經常令我想咒罵,但總是嘆一口氣心裡拜託著:注意一下用路安全好嗎?然後要求自己再更小心的保持車距;也許這些看見是在提醒自己騎車要更加專注。
看到對教養漫不經心沒有原則的家長,總期待他們能意識到孩子也是生命——但念頭一轉,只能勸自己:這不是我能干預的事。
同時自問,我為什麼如此在意?
那天微遠行,我得騎一段長路再轉高鐵,雖然不是交通的巔峰時刻,路上還是有不少車。從某個街口,我開始和某位機車女騎士同路;安全帽後是一束及腰的馬尾,黑色露腰短背心加長裙,令人羨慕的纖細身材。
她一直在我前方,一下快、一下慢,騎車習慣顯然和我不同。騎車時我會觀察前方和左右車況,所以車速通常穩定也少急剎。但她一下沒有原由的明顯降速,前方有空間又急衝到遠方;我們經常在停紅綠燈時又相會,周而復始,她的身影一下大一下小。
其實不關我的事,但我心底卻不想和她同行,覺得她的騎車方式讓我很困擾,偏偏我們幾乎同路線。
於是我選擇保持遠一點的距離。
就在那個時候,一個念頭跑進了腦裡:
每個人都是一個靈魂,都有自己的功課,如果我不把她當人而是當一個靈魂來看呢?
∞∞∞∞∞∞∞∞∞∞∞∞∞∞∞∞∞∞∞∞∞∞∞∞∞∞∞∞∞∞∞∞∞∞∞∞∞
欸!
把那個身影,視為一個靈魂體,她不是人,就是一個靈魂體,無論她的舉動底下代表著什麼,她是一個靈魂,她是來做自己的功課的。
除了她,身旁的所有人也都是靈魂體,都有著自己的靈魂目標——我也是。
剎那間,心就平靜下來了。
這個意識,讓我覺得所有人都是「同伴」,那個背影也有了親切感——排斥感消失了。然而就算都是靈魂體,我們的功課卻不一定一樣;我們也許陌生,也許相識,但就算相識,也不一定一輩子。
如果真的只是來交會的,那麼也沒有必要強求不能放手。
這是沿伸出來的第二個感受與念頭:
如果都是靈魂來做功課的,對於緣份,那麼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近30分的車程,我們終於在我抵達前的幾個街口分開,她的人生和她的功課是什麼呢?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好奇,當下只覺得“都很好”。
我很快的換上高鐵,帶著期待的心情前往聚會——那是我最愛的聚會之一。
會相識是因為心靈課程,自從老師生病後,我們改成私約繼續“掏心掏肺”“坦誠相見”。下車後得知Y不僅和我同站上車也和我同時下車,於是我們在高鐵站會面一同前往。
Y,她不只是朋友,其實就是那堂心靈課程的老師;認識她是網路上的巧合,當時她還不是老師,只是一位讓我忍不住關注她留言的人。
細算下來,至今,這緣份差不多有九年了。
她是一位非常勇於面對自己創傷的人,但這麼勇敢的人怎麼會罹患癌症?
會中我們聊到關於罹癌,有沒有可能是情緒在身體堆積,最終導致惡化的結果。
最後對於積累情緒的位置是引發癌症位置的可能我們也一致有感。
尤其是Y在一年之間,原本3.8公分的腫瘤於今年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年,她最有感的是,她終於放下心裡,那個關於罹癌的致因,不再追究了。她的癌,和她在意的某段過去有位置上的相關。
這幾年抗癌,她也在圓夢,從沒停止療癒自己。
她的癌症成了一份禮物,催促她去面對並完整自己,最後得到了奇跡;然而我們認為的奇跡發生前,她卻說過,她並不害怕死亡,就是面對而已。
同場加映
對於這一生的人生功課,面對是最好的解法。 (Sylvia)
朋友V的父親也罹患過癌症,她說父親展現了極驚人的生存力,當下、立刻,直接戒掉所有的壞習慣。
朋友T的婆婆臨終前是口腔癌,她是什麼事情都吞肚子不說的人;罹癌後她勸婆婆多說,說出心裡話,就算難聽話也沒關係;但婆婆沒有改變——這鏡射了我因癌離世的兩位好友,她們也是如此,僅管她們活得很努力,也積極抗癌,但她們最在意的課題卻沒突破過。
我不禁認真思考著,心境把我們帶去哪了?
我們在做的是自己的功課,還是別人的功課?
前陣子追完了《比天堂還美麗》,劇裡談了很多靈魂課題甚至是因果。雖然我不認同因果報應,比較認同靈魂課題的說法,但無損這部劇給我的感受——或許是它的因果建立在課題之上,這讓我覺得更有意義。
同場加映
覺察手記:業力會延續不是因為過去的懲罰,而是當下的慣性回應 (閒人|Kuiza)
靈魂的交會不是偶然的,劇中天堂中心主任說了:「所有的一切都有緣由。」
我覺得是很美的一個意象。
如果當人都不再被看成人,而是這個身軀內有著不同的靈魂體,來這個世界不過是修煉做功課的。
對於讓你不舒服的這個人與事,你還會有那麼強烈的感覺嗎?
我想,那就不會只是干不干預、看不看得下去,而是「是否參與」。
樓下一位老太太總是對我家雙胞胎男丁感興趣,發表過「一次生兩個男的就都解決了」之類的傳統看法,每次遇到也總愛問個幾句和雙胞胎有關的話題;我總是簡單回應。
前天上學前又遇見一次,她問了誰是哥哥與弟弟後,給了一句「所以」的結論——關於雙胞胎就是會如此的定論。接著用一種「我家也會有的口氣」說著她的誰三天後要剖腹生一對雙胞胎。
我簡單的「恭喜」後,帶著兒子快逃。
對於「定論」,我是厭煩的,那像是強迫他人接受一個「固定不變的觀點」。
她的喜悅我能理解,或許只是想分享,但把這件事當「驕傲」我覺得不舒服。我知道那個排斥感和雙寶被當「驕傲」拿出來使用過也有關係,當下他們只是想證明「我不輸你們」;可孩子不是工具。
我認為,成就感這件事,要回到自己身上。
就像功課得自己做不能抄一樣。
回到,如果不把人當人看這件事上。
雖然那些人、事、物令人討厭,但同時也是反應自己內心的狀態。也許這些裝在人體內的「靈魂體」也是來送禮物的,送一份讓自己能覺察的契機。
然後他們會回到自己的生活,繼續自己的功課;無論功課做得好不好,都不是我的事。
倒垃圾時,把看到的所有鄰居都視為一個靈魂而不是人,突然覺得一切都很好。
相遇很好.不相遇也很好.好好做自己更好
最後同場加映
一份靈性中活在當下的平靜
六月回顧 (Clay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