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聽到許多陪伴者告訴我們
這樣的故事常常上演,也感受到陪伴者在其中的無力與沮喪,無力自己似乎沒辦法做更多,沮喪著自己怎麼沒辦法穩住陣腳,在這樣的各種情緒交織之下,陪伴者又能如何好好陪伴自己呢?「每天要接收患者那麼多的負面情緒,又要保持自己正向與樂觀,真的好難!!而且我開始覺得自己被對方拉進去那個情緒的漩渦當中」
在那之前,請容許我把標題的『憂鬱症狀』小小的修改為『憂鬱情緒』,我會想要這樣修改是因為
「憂鬱」、「焦慮」、「失落」、「痛苦」、「沮喪」等等情緒
是身為人的基本功能,甚至可以說是必要存在,有這些情緒是非常正常且有意義的
畢竟沒有人是聖人,也沒有人能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輸出正向情緒。
當我們有機會逐步地去意識到
任何情緒都是正常且有可能的,有情緒不代表我不好!
我們也能夠慢慢地學會與這種情緒共存
當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這些情緒究竟基於什麼的情境下冒出頭
也能夠溫柔的問問自己
「我怎麼了」
並且也陪伴著自己走過那個時刻
以下,我們也分享一些撇步吧!
把心裡的感受說出來
找一個安全的對象(朋友、家人、心理師),或是用文字寫下來
不用整理得很有邏輯,只要真實地說出「此刻我感覺到……」
讓情緒有個出口,不用全部壓在心裡
降低「一定要正向」的壓力
你不是24小時的太陽,
允許自己偶爾是陰天,偶爾下點雨
放下「我一定要很堅強」的期待
反而能讓自己有力氣走得更久
找到讓自己充電的片刻
是散步?喝杯熱飲?聽一首喜歡的音樂?
每天給自己留一點點微小的時間
不需要長,也不需要特別有意義
只是單純為自己存在就好
練習停下來問自己:「我需要什麼?」
也許是休息?也許是陪伴?也許是換個空間?
或者只是單純深呼吸三次
這些需求都很值得被溫柔對待
尋求協助
記得尋求協助,心理健康的專業支持一直都在
願意求助,從來都不是脆弱,而是一種勇敢的表現
當你開始察覺自己有憂鬱情緒時, 請先抱抱這樣的自己,告訴自己:
「辛苦了,我有感受到,我在陪著你。」
因為,能夠留意到自己的情緒,已經是非常溫柔且勇敢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