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7月3日的課。
一開始就上一道很猛的菜「躺式正念瑜珈」進行身體的動態覺察。
這部分對平時有在拉筋的我,不算很困難,然而瑜珈動作相較於上兩週,平躺不動的「身體掃描」形式顯得爽多了。45分鐘後,進行「行走靜觀」。每個人都在瑜珈墊上來回踱步行走,從關注腳底開始,一直往上關注到上半身,關注自己在行走時重心的轉移、身體的狀態。
之後的團體討論,怡君詢問大家上週是否有進行刷牙靜觀、飲食靜觀等等…這提醒了我,日常行走坐臥皆該靜觀,與自己身體同在。
之後,在30分鐘的靜坐中,結束這回合。
這次的靜坐,時間拉長三倍,從呼吸、聆聽來到耳邊的聲音,到覺察舒服、不舒服及中性的身體感覺。我的狀況不好,昏昏睡睡,指導語聽一半落一半。
之後兩兩分享,再進行大團討論。
談到不舒服的處理,怡君提到
1.界定不舒服的部位,與它同在。
2.帶入呼吸到不舒服的部位。
3.鬆開不相干的身體部位(例如有人肚子痛時,會習慣全身用力蜷縮,想舒緩腹痛,卻連帶造成頸肩痠痛)
4.全身的呼吸(←這部分我還需要再領會)
愉悅需要刻意練習
像鍛鍊肌肉一樣,「快樂、愉悅感」是需要持之以恆地練習的
人類大腦構造,最初設計是「為了生存」。要生存下來,就必須先看見危險,預防傷害、避免失敗、避免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演化至今,人類對痛苦、危險的事總是記憶深刻,緊抓不放,這個最原始的生存系統,使得我們對快樂的事記憶短暫且容易遺忘,除非你刻意練習。
透過有意識的習慣和方法(例如寫下來),培養一種由內而外、更穩定、更持久的幸福感。

本週課程回顧大綱
本週回家建議閱讀文章及影音連結
〖 影片 〗正念練習七大原則「信任」
相信權威或名人一定是對的?不先學會相信自己只會陷入盲目的追隨
【文章 】正念瑜珈,享受身體的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