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常扮演客戶與團隊中間的溝通橋樑,但當走到第一線面對客戶時,常常會面臨一個困境「答應 vs 不答應」的需求窘境,「現場答應」可能會帶回一堆無法消化的要求,「現場猶豫或拒絕」又有可能破壞客戶關係。

一、產品經理的溝通窘境
⠀⠀
在公司角度,產品經理需要確保產品策略的一致性和資源分配,不能每個需求都接,但站在客戶角度,也能理解他們遇到的需求和痛點,這兩種角色滿常在產品經理的世界內打架。而解決之道是培養「客戶思維」,在會議中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痛點和需求,然後用「產品思維」來引導客戶使用產品,最後創造雙贏的結果。
雖然在會議中還會有客戶經理 (AM),但在第一線面對客戶,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要非常謹慎,以下列舉可能的陷阱。
⠀⠀
(一)過度承諾的風險
初期產品經理在面對客戶時,出於保持良好關係,會不自覺地說出「這個功能我們可以做」,但這種回應對於客戶來說就類似答應需求,對於未來要談判拉扯都不方便。
因此我後來在說話時,都會說「這個需求和原本架構不太一樣,我們要內部評估一下調整範圍」、「這個剛好最近我們會改到,我們研究一下能否一起調整」,後續回去後,若要再拒絕也比較好談。
(二)直接拒絕的風險
另一種是直接拒絕客戶的需求,有些產品經理會說「這個功能我們可能沒辦法做」,但這種雖然很直接,現場也很難圓場,甚至有些客戶會直接情緒起來說「這個本來就是你們要做的」。
這種分歧一旦產生,後續的人要收場就很麻煩,因此我也很少現場直接拒絕,往往都是說「這個不在原本產品開發方向,但我們會評估一下」。
⠀⠀
二、客戶會議的溝通重點
⠀⠀
產品經理外出到客戶辦公室開會,通常會有幾個明確的會議目標,像是「問出對方使用者 OO 功能的情境」、「訂出 OO 需求的範圍」、「打探對方的需求急迫性」等。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區分「想要」與「需要」。
- 「想要」通常是基於主觀喜好的要求,客戶可能會提出競品都沒有的功能(但競品都沒有做通常會有原因)。
- 「需要」則是基於客觀使用場景的必要功能,例如現在都是人工作業、很容易出錯。
區分「想要」與「需要」讓產品經理能夠更好排出開發順序,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能創造價值的地方(或是說最能建立客戶關係的功能),但有時候一場會議無法馬上打探出對方的需求,因此有時會透過客戶經理委婉打探「哪些是必要功能:不做就不續約」。
⠀⠀
現場甚至是一個即興發揮的焦點訪談,必須問出:
- 對於系統的哪個環節有疑慮?(可以問出對方近期重點關注的功能)
- 想要達成什麼目標?(可以問出對方的期待產出)
- 現在的暫時解法?(可以透過暫解了解這個是否真的夠痛)
- 每週操作頻率?(可以預先評估開發效益)
一個好的系統並不是滿足單一功能而已,而是能協助使用者走完完整流程的解決方案。
從客戶角度思考功能開發方向,意味著要理解客戶的成功標準,不同的客戶可能有不同的定義,有些客戶重視減少人員作業時間、有些客戶重視實質轉單、有些客戶重視個資風險,產品經理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成功標準,調整產品的價值論述。
⠀⠀
三、不同場合的溝通策略與話術
⠀⠀
在不同會議中,產品經理可以會需要用到不同話術:
⠀⠀
(一)需求收集階段
在需求收集階段,產品經理的主要目標是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而不是立即做出承諾,因此這個階段的溝通重點是提問和傾聽。
這裡會用到「開放式問題」讓客戶更自由地表達想法,像是:
- 能否詳細描述一下您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這個問題解決後會對公司或產品有什麼幫助?
- 理想中的解決方案 / 操作流程是什麼樣的?
每個需求都有其使用背景,因此為了追問,可以使用以下問法:
- 通常是什麼角色、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這個功能?
- 現在沒有這個功能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這些問題能讓產品經理掌握真實使用者和需求緊迫性。
⠀⠀
(二)需求談判階段
需求收集完後,產品經理要避免立即承諾,但也不能直接拒絕,因此會用到一些緩衝話術:
- 這個需求和原本架構不太一樣,我們要內部評估一下調整範圍
- 這個剛好最近我們會改到,我們研究一下能否一起調整
- 這個功能確實很多人提到,我們需要評估一下在產品路線圖中的順序
這些話術可以表達對客戶需求的重視,也為後續的評估和回應留下空間,有時甚至會直接現場提出解法:
- 剛才提到的問題,其實我們產品可以這樣使用 OOO。
- 我們剛好有一個類似功能正在開發中,他的路徑是 OOO,這樣有解決到您的問題嗎
- 想再次確認您們的情境是 OO 對嗎?我們也很認同這個方法
⠀⠀
(三)時程談判階段
需求談判完之後,通常就會進到時程階段,每間公司的時程控管都不太一樣,有些完全不可以現場答應、有些可以給個範圍,通常現場都會持續在拉扯階段。
- 我理解有多個需求都很重要,為了確保能夠提供最快速的解法,想先確認這 5 項的排序是?
- 這個功能有沒有和哪些第三方合作單位要共同開發的?
透過一個繞道問法,可以間接問出「為什麼對方怎麼趕」
⠀⠀
四、總結:產品經理素養
⠀⠀
客戶溝通是一個不斷在「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取平衡的技巧,產品思維確保收集客戶的需求後,產品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用戶思維則確保解決方案能夠被客戶理解和接受。
產品經理在客戶溝通中的目標不僅是維護客戶關係,更是要實現從客戶成功到產品成功的轉化,將客戶的成功變成 Showcase,推動產品的持續發展。
⠀⠀
如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可以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