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季節適合種的菜(台灣北部)
阿媽家的田位於新北市的山區,一年大致會以適合夏季/冬季收成的作物分為兩次種植,春季種植的作物大概五~九月(夏季)收成,秋季種植的作物大概八月~隔年三月(冬季)收成(因秋冬的葉菜類成長快速,所以八月種下去馬上可以收成,像小白菜的培育時間只需兩三週)。
夏季作物:主要是瓜類,小黃瓜、絲瓜、南瓜、苦瓜、蒲瓜、蛇瓜、冬瓜、玉米、茄子等。葉菜類有地瓜葉、空心菜、莧菜,還有根莖類的山藥、芋頭等
冬季作物:主要是葉菜類,高麗菜、萵苣類、大小白菜、芥菜、菠菜、角菜、芹菜、香菜、蘿蔔、番茄等。
另外,不同品種也會有季節的差異,如番茄有分春番茄和秋番茄,金針花也有春天開花和夏天開花的品種。
共榮植物(共生植物、共伴植物)

小黃瓜與蔥共生
共榮植物是指某些植物種在一起可以互利共榮,防止病蟲害,也能更加善用空間。
如茄類(茄子、番茄)或是葫蘆科(小黃瓜、南瓜、西瓜等)和適合和蔥一起栽種,因蔥根部的共生菌會產生抗生物質,預防病害;綠色毛毛蟲很愛吃的高麗菜,如果和紅葉萵苣一起栽種,因成蟲的紋白蝶不喜歡紅色和萵苣的氣味,可以防止它們產卵在高麗菜上。(資料來自書籍⟪超圖解天然菜園入門⟫)
去年有嘗試讓大番茄與蔥共生,大番茄長得很不錯,後來感覺穩了就陸續把蔥拔去吃,剩下兩三株。後來天氣開始轉熱,番茄時辰將盡,漸漸生病死亡,但我發現旁邊蔥已經拔走的番茄會率先死亡,旁邊還留著蔥的又多活了好幾個禮拜。雖然種植時沒有對照組,但最後發現與蔥共生的番茄可以活比較久,所以試驗的結果好像真的有效!
連作障礙
在選擇作物種類時,也要注意「連作障礙」。有許多作物在種完一季後,如果連續種植同種作物,因為所需養分已經被拿走,針對此作物的病菌也還殘留聚集在土壤裡,所以很容易營養不良或是生病,因此同一塊地的作物需要有所交替(不過也有連作反而長得更好的作物,如蘿蔔、地瓜、南瓜、洋蔥)。
菜苗或是種子?
種菜苗的好處
要開始種菜,到種苗店買菜苗是最快的。從種子開始種的話不一定會發芽,也需要花時間和心力育苗,且作物在剛發芽的階段比較難照顧,所以直接種植已經成長到一定程度的菜苗,比較能確保其存活。另外,像是番茄根部容易生病,種苗店會賣已經嫁接好刺茄的番茄苗,增加抗病性,這時候買菜苗就很方便,不需要自己嫁接(不過價格也相對較高)。

種種子的好處
不過種子開始培養也有好處。因種苗店的菜苗是大多是在溫室裡培育,遷移到他處野外,可能會難以適應。使用種子直接種在田裡,作物會比較有「野性」,能夠適應當地環境,也不用擔心移植時會去傷到植物。如果在幼苗階段如果培育得適當,後續也會發展得更好。

因此結論就是種菜苗種子都可以,就看個人重視哪些方面,也可以多種種看,看哪種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當地的環境,慢慢就會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哪些菜適合用菜苗,哪些菜適合用種子」的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