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抗拒的力量:你鬆開什麼,什麼就放過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世界上最難的修行,不是忍耐,不是壓抑,更不是抗爭;

而是——真正的接納

弘一大師曾說過這麼一句看似簡單、卻震撼人心的話:

「你接納什麼,什麼就消失;你反對什麼,什麼就存在。」

這句話,不僅是佛法的精髓,更是人生實相運作的密碼。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用日常的語言與實際的例子,來解開這句話背後的深意,讓它不再只是金句,而是能在你生活中開花的智慧。


先來理解:什麼是「接納」與「反對」?

「接納」,不是縱容,不是被動,而是允許它存在的事實,不再抗拒、不再評價

  • 當你接納一個情緒,情緒就不再主導你;
  • 當你接納一段經歷,它就不再糾纏你;
  • 當你接納一個人,他就失去傷害你的權力。

相反的,「反對」其實是另一種「抓住」,是一種用力抗拒但卻不願放下的執著。

  • 你越反對某個人,就越容易被他牽動情緒;
  • 你越討厭某個念頭,它就越常出現;
  • 你越抗拒悲傷,悲傷就越不離不棄。

因為——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流向哪裡。


接納是轉化的鑰匙,反對是困境的延伸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例子一: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你某天很沮喪,心裡有一股悲傷,你對自己說:「我不能這麼脆弱!我應該堅強!」於是你壓抑悲傷,假裝沒事。

這就是「反對」:你反對自己的悲傷,結果那股悲傷藏在心底,轉化為焦慮、疲倦,甚至是身體的疾病。

但如果你選擇這麼做:

「我看見了,我現在真的很難過,我允許這份悲傷存在,它只是我此刻的感受,而不是我全部的存在。」

——你接納它,你沒有再與它對抗,反而給了它空間。幾分鐘後,你會發現,那股悲傷居然慢慢鬆動、轉化,甚至消失。

這就是:「你接納什麼,什麼就消失。」

不是它真的消失了,而是它不再佔據你全部的意識與能量。


例子二:對他人的批判與衝突

你可能有一位親人,總是批評你、貶低你,你每次都覺得很氣憤,甚至想斷絕關係。

每次見面,你都用盔甲武裝自己,準備應戰。

這是「反對」:你用盔甲反擊,但你內心仍被他綁住——你其實沒有自由。

直到有一天,你換了一種視角:「我接納他的存在,也接納他無法理解我的部分。我選擇尊重他,也選擇保護自己,不再把他的言語當真。」

這一刻,你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那個人的行為可能沒改變,但你已不再被牽動。

他不再佔據你心裡的位置,也不再影響你的能量。

這就是:「你接納什麼,什麼就消失。」

而當你反對的時候,它會「存在」在你所有的對話、思維與情緒中。


佛法、心理學與靈性都在說同一件事

在佛法中,這叫「無執著」;

在心理學中,這叫「情緒接納」與「正念」;

在靈性層次,這叫「非抗拒的創造力」。

而弘一大師用最簡單的句子,道出最深層的能量運作原則:

抗拒,就是鞏固。


接納,就是釋放。



為什麼「反對」反而讓東西存在?

因為你給了它力量。

  • 當你不停地「討厭自己某一部分」,那部分就越根深蒂固;
  • 當你拼命想「忘記某人」,結果他越常出現在夢裡;
  • 當你想「擺脫恐懼」,反而每天都在活在恐懼的影子下。

這不是迷信,而是潛意識的力量法則

你抗拒什麼,就給它更多注意力; 你越用力對抗,它就越無法離開。


怎麼練習「接納」的智慧?

以下是三個實用的方法:

1. 練習看見,而不是評價

每天靜下來,觀察自己腦海中的念頭、感受,對它們說:

「我看見你了,我不評論你,我只是讓你存在一下下。」

你會發現,那些讓你困擾的念頭,不再像巨石一樣沉重。


2. 給情緒一個出口,不是壓抑它

當你生氣、悲傷、焦慮,不要壓抑,也不要放任破壞。

用寫日記、畫畫、冥想、散步、深呼吸的方式,給它一個流動的管道。


3. 覺察你在抗拒什麼?然後鬆手

問自己:「我現在最反感的是什麼?我是否可以不評斷,先接納它的存在?」

接納不代表你同意它,而是你願意不再被它控制


真正的自由,在於放下對抗

這世界不是靠控制變得美好,而是靠「看見、接納、轉化」。

當你願意放下對立、允許事情成為它的樣子,你會發現——

原來很多痛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它「說不」的那股力量。

弘一大師的一句話,打開了內在世界的一扇門:

你接納什麼,什麼就消失;你反對什麼,什麼就存在。

這是一場關於自由的修行,一種與自己和解的智慧。

接納,是最深的慈悲,也是最有力量的轉化。

你現在,可以練習看看。

延伸閱讀建議:

  • 《當下的力量》by 艾克哈特・托勒
  • 《親愛的,我把自己搞丟了》by 蘇絢慧
  • 《與神對話》by 尼爾·唐納·沃許
  • 弘一大師文集《晚晴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tty Chen的沙龍
11會員
106內容數
Betty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1
九大意識家族,揭示你在地球上的獨特使命 你是否曾經這樣問過自己—— 「我到底是誰?」 「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你也曾在內心深處感到一種說不清的「渴望」或「記得」,那麼,也許你靈魂中早已隱隱浮現這個訊息: 你有一個比表面人生更宏大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7/11
九大意識家族,揭示你在地球上的獨特使命 你是否曾經這樣問過自己—— 「我到底是誰?」 「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你也曾在內心深處感到一種說不清的「渴望」或「記得」,那麼,也許你靈魂中早已隱隱浮現這個訊息: 你有一個比表面人生更宏大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7/11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太努力向外尋找答案 你是否也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肯定?」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所以才被放棄?」 這些問題,曾在我腦中不斷盤旋。每當努力無法換來結果,每當表現沒被看見,我就一次次把箭頭指向自己——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自己的
Thumbnail
2025/07/11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太努力向外尋找答案 你是否也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肯定?」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所以才被放棄?」 這些問題,曾在我腦中不斷盤旋。每當努力無法換來結果,每當表現沒被看見,我就一次次把箭頭指向自己——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自己的
Thumbnail
2025/07/11
這篇文章探討賽斯書中「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而威力之點在當下」的觀點,說明時間並非線性,我們可以在當下改變過去的詮釋和創造未來,並提供三個實用方法:回顧並改寫舊記憶、練習當下轉念、以及使用當下式創造的語言。
Thumbnail
2025/07/11
這篇文章探討賽斯書中「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而威力之點在當下」的觀點,說明時間並非線性,我們可以在當下改變過去的詮釋和創造未來,並提供三個實用方法:回顧並改寫舊記憶、練習當下轉念、以及使用當下式創造的語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 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不是將自己隔離,而是了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是不試著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
Thumbnail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 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不是將自己隔離,而是了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是不試著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
Thumbnail
無論是某個人 某段關係 還是某個目標 不要試圖放下對他們的執著。 因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Thumbnail
無論是某個人 某段關係 還是某個目標 不要試圖放下對他們的執著。 因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Thumbnail
「該放下,就放下,也放過自己,工作也好,人際關係也罷,沒有什麼不能捨棄。」
Thumbnail
「該放下,就放下,也放過自己,工作也好,人際關係也罷,沒有什麼不能捨棄。」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1. 「接受」不是認同,而是覺察。     「我都已經xx歲了,怎麼還是一事無成?」       在你心裡,會常常浮現這句話嗎?       讓「接受」成為開始改變的真正意義,是「認清現況」以及「放下過去」。   認清未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放下過去只是差強人意的努力。
Thumbnail
1. 「接受」不是認同,而是覺察。     「我都已經xx歲了,怎麼還是一事無成?」       在你心裡,會常常浮現這句話嗎?       讓「接受」成為開始改變的真正意義,是「認清現況」以及「放下過去」。   認清未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放下過去只是差強人意的努力。
Thumbnail
《愛,從接納自己開始:發現愛,深入關係,到與萬物合一的旅程 Love is to accept yourself》 ✍️作者:巴觀 原文作者:Sri Bhagavan 譯者: 傅國倫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星球 出版日期:2014/08/07 📝閱讀記錄: 這
Thumbnail
《愛,從接納自己開始:發現愛,深入關係,到與萬物合一的旅程 Love is to accept yourself》 ✍️作者:巴觀 原文作者:Sri Bhagavan 譯者: 傅國倫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星球 出版日期:2014/08/07 📝閱讀記錄: 這
Thumbnail
學習說不可以適時保護自己的能量,不是絕情的拒絕,而是用婉轉禮貌的方式拒絕,這更能為自己劃清自己的底線。學會說不,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之一,對於他人的請求來者不拒,覺得請你幫忙一定會幫,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學會說不,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吧~
Thumbnail
學習說不可以適時保護自己的能量,不是絕情的拒絕,而是用婉轉禮貌的方式拒絕,這更能為自己劃清自己的底線。學會說不,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之一,對於他人的請求來者不拒,覺得請你幫忙一定會幫,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學會說不,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吧~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