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眾多健康產品紛亂的狀態,與健康訊息各說各話各有高低的環境,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持續惡化的生存空間警訊,在這樣一團亂的情況中,如果是處於較低的需求階層,其實是不會看到這麼多正反兩方的衝突意見的,更不用說還包含未知的渾沌內容與已知的必然無解之內容等。
處於較低階層的需要追求中,僅會各執一方的選擇性過濾符合自己需要的內容,如瞎子摸象般,會以為自己摸到的象便等於象的全部。但處於人之健康層次,且前面的需求階層都有實質滿足發生的話,便可等同一個摸過「象」的各種不同部位六次以上的瞎子,這時,這位瞎子必然了解,這「象」比他目前摸到的、累積的經驗都要更大更深不可測,因而了解自己還有更大可能可以去理解更多。
這也是了解自己到達某種極限範圍的人的感受。
他們不僅會了解世界的深不可測,也會了解自己的深不可測,這世界與自己,還有人類都有更巨大的可能性。
然而,既然了解到「深不可測」,便會知道自己不能隨便冒進,有需要建立計畫去好好運用自己當前所能,也有必要研究面對當前環境,何種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剛剛說了,因覺知「有限」而能發現「無限」,但因發現「無限」,我們還會發現處於「無限」當中自己的「有限」。
換言之,因知道自己當下一個人的身體所能做到的極限時,可發現當多數人的身體一起做時可到達的「無限」,也因發現自己當前的不足,而能發覺自己還有成長空間的「無限」。
還會發現這世界在自己所沒觸及到的地方,各地都有各自發展的「無限」可能。
畢竟那些發展不論是好是壞,都不是出自於自己的親身而為,而是各方意志各自所為。
但是,也因認知到這麼多的「無限」,我們將會發現每個人類都會擁有的「有限」,那就是──時間。
人生有限,所以我們想追求長生不老,想追求永生,但以目前人類的身體來說,距離這樣的目標還有差距。
以人類身體勘用期限最高紀錄的一百二十二年(2015年止的世界紀錄)來說,許多人都無法完全使用到正常期限。
甚至退一步來說,以當前平均壽命約七十多歲來看,不少人的時間是依然是短暫的。
而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也有開始削減使用年限的情況。
但是如前所述,有關身體的健康與保養,有許多分歧出現,例如抽菸會短命,但新聞卻有百歲人瑞抽著菸說長壽秘訣就是菸癮。
類似的例子還有吃肉與吃素的長壽意見之分歧。
而由於處於人之健康層次者,除了上述這些狀況外,還會有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的涉獵,會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綜觀思維,所以會明白這一切的發生其來有自。
雖然對於某些發生會有遺憾,但也明白沒有這些過去,實際上就沒有現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未來,因而會接受過去發生的所有,並看清了過去這些悲劇的價值。(註明,這是因為處於人之健康層次的視野,可不代表每個階層的人看待同樣的環境都會覺得有未來的可能性。)
也就是了解這麼多了,關於佛洛姆的建設性人格的「了解」自然成熟。
但是,有滿滿的資料庫,不代表「照顧」的能力就可以圓滿純熟了。
例如有保母照顧嬰幼兒的教科書,不代表就是會照顧嬰幼兒的保母了。
處於該階層者,且之前階層皆達實質滿足,會因有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內涵,故不會坐以待斃,反而會積極要在當前狀態中尋找出路。
但比起自我超越需求階層時候的自己,他們多了一份過往歷史的綜觀與後果經驗的累積,所以不會積極要求成果的產出,反倒是謹慎而行,務求能夠一次性解決更多的問題,且別產生難以收拾善後的嚴重影響,並在減少消耗創造更多效益的同時,又不為自己與眾人帶來太多負擔。
還有「時間」。
什麼是可以傳承的,什麼是在時間內可以做好的,什麼是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做到的,還有對方的時間能不能允許等待,能等多久?怎麼樣是雙方的時間上都可以接受的成果等。
還有自己的身分與影響力的考慮。
如果我用了,消費了這個物品,大家都模仿了,大家都跟進了,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會有什麼事發生。
這點,可以想想大家平日習慣的影視明星與代言人經濟,便可發現這份自覺的重要性。
因此,人之健康層次因視野的廣泛與深入,又要同持兼顧多面向的照顧,故會有平衡的需要,又因對於未來的希望及對可能性的期待,也沒有放棄持續超越直到完美的追求,而會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去實現自己心中所想,故而也有進化的需要。
然而,實際上,要兼顧平衡與進化之間的拿捏的本身就有難度,所以在這個階層的「照顧」能力逐漸純熟後,自己的堅持與環境的需要之間會競合出某種穩定發展的力量,便如一位設計功力極高的設計師,既能兼顧客人對於設計的要求,又能將自己的風格與堅持融入其中。
所以,這個階層的純熟可能擁有其一或數個兼有,且是當前社會非常需要的才能,即「設計」、「創意」、「領導」、「同理心」、「效率」等。不過,他們都會有一種共通的特性,那就是「放下」的拿捏。
包括放下自己某部分的堅持讓事情盡展更順利,或放下某些沒有決定性必要的內容,求取最核心需求的大眾心中的「完美」。
但放下向來是擁有後才有放下的可能。
而放下,也只是為了下一次拿起時能夠賦予新的可能。所以,一時的放下不會等於丟下。而是依當前狀況而定,還有視目前兼顧各方最有效的暫時性成果而定,因引導需要並非超越需要,是教化而非厲行。
因此,處於人之健康的層次,所見到、所感受到的,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甚至正反兩面與永遠無解都會接收到,而這一切,要如何求取平衡,並能引導自己或他人走向適合的美好未來,那就是這個層次持續追求的需要了。
所以人之健康會有平衡的進化之需求。
最後,這個階層的實質滿足者,對於老子的道德經應該會有心心相惜的感受。
因為該經內容滿滿都是類似於第七階層的辯證思維。
且會發現,裡頭記載的陳述與自己體驗的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道德經的第十三章。
言曰:「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依傅佩榮教授的譯本(2003年,立緒文化)來解讀的意思是:「重視身體超過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給他;愛惜身體超過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委託給他。」[277]
以老子在幾千年前對身體健康之於天下的看重,我們在此結束這一節的探討。
[注釋]=================
[277]老子作:傅佩榮解讀.傅佩榮解讀老子(M).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3.09.p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