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裡,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主管或同事?
訊息回得慢一點,就三通未接+五條訊息催問;
行程臨時改變,就覺得你是不是不把他放在眼裡?
明明是一起打拼的隊友,但總讓人有種「你沒照他方式做,他就會焦慮失控」的壓力感。如果你曾經覺得:「我只是希望大家都on the same page,有效率而已」
但內心卻老是繃緊、動不動就懷疑別人、甚至控制流程來壓住焦慮——
那麼,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鬆一口氣,並看見另一種與焦慮共處的方式。
「控制=安全」的陷阱
Kevin是一位中階主管,工作能力強、執行力快,但部屬總覺得他壓力很大。
他要求回報頻率極高、訊息沒回就開始猜測下屬是不是怠惰、搞小團體、或背著他做決定。
每次焦慮感一起,他就會反覆問部屬細節、重複確認,甚至主動插手處理。
這樣的「掌控行為」,對他來說其實是自我安撫:
只要手握細節,他就會覺得比較安心。
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團隊士氣疲乏、互信下降,也讓他越來越孤單。
而Kevin沒發現的是——
真正讓他焦慮的,不是事情沒掌控好,而是「他很怕再次被忽略、被背叛」。
為什麼我們總忍不住控制?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是完美主義、追求效率、想把事情做好。
但其實,這只是在逃避一種更深的恐懼——
「我若失控,就會被遺棄。」
從焦慮→強迫思考(不停想各種壞結果)→強迫行為(查勤、掌控、介入)
這整個過程,就像情緒版的上癮迴圈。
短期看來,「控制」會讓你有掌控感、像止痛藥一樣舒緩不安;
但長期下來,只會讓你越來越倚賴這套模式,卻從未真正面對自己對關係的焦慮。
把控制欲轉化為領導力
✅ 按下「暫停鍵」的魔法
- 回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最容易焦躁?是對方已讀不回?還是進度不透明?
- 寫下這些觸發點,並標註情緒強度(從1分~10分)
✅ 簽訂「安全感契約」
- 當你想立刻傳訊息追問、插手、開罵之前,先讓自己「等5分鐘」。
- 這5分鐘內,不做任何決定,只呼吸、觀察你內心的聲音。
- 與你的團隊、伴侶、或重要關係對象,一起討論明確的溝通規則。例如:「若訊息未回,最遲在24小時內回覆」、「會議後更新進度的頻率是每週一次」
✅ 每天5分鐘「內在對話」
- 當你想再次控制時,練習對自己說:
「我現在很害怕被忽略,但我不需要靠控制來證明我的價值。」
「我值得被愛,不是因為我反應快,而是因為我就是我。」
領導也是人,你的焦慮不是弱點
你之所以焦慮,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你太在意、太努力想要關係穩定。
真正成熟的安全感,不是靠別人的配合換來的,而是你願意開始照顧那個脆弱、但值得被愛的自己。
🧭 選擇你此刻的回應方式:
🔹 A. 我開始察覺自己在用「掌控」安撫焦慮
🔹 B. 我想試試看「等一等」的練習法
🔹 C. 我願意好好修復那個總覺得不被愛的自己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歡迎轉發給那個轉發給正在經歷「關係焦慮」的夥伴--我們都值得更安心的人際關係,不需要靠操控維持連結。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