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對方訊息晚回一點,就忍不住想:「他是不是不想理我了?」
對方語氣冷淡了些,腦中馬上跑出:「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團隊提了一個不同的觀點,內心竟升起被挑戰的不安,甚至動怒。你知道反應太大了,卻控制不了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對方不體貼、不理解、不配合。
但其實,讓我們焦慮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內心那個「傷疤」被觸碰到了。
Kevin的「安全感」焦慮
Kevin是一名科技公司的資深主管,之前曾經被前任女友劈腿,讓他很難再信任任何人。
即使換了對象、進了穩定的職場,這份不安還是跟著他。
只要團隊裡有人沒有即時回覆訊息,他就焦躁;
當部屬有不同意見時,他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在背後搞什麼」。
他以為,別人只要配合、回應他,他就能平靜。
但真相是,他早已把過去那份「被背叛的痛」,帶進了現在每一段關係裡。
你不是難搞,是傷疤被踩到了
有時候,我們的反應太大,不是因為對方做了什麼誇張的事,
而是那個行為剛好戳到了我們內心早就存在的痛點。
就像你身上有個傷口,別人輕輕碰一下,你就痛到想罵人。
但問題不在碰的人,而是這個傷一直沒處理好。
我們以為,是別人不夠體貼;但更多時候,是自己內心沒有安全感。
焦慮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
- 先問自己:我是不是又想用控制來換安全感?
「為什麼他還沒回我?」→其實是「我好怕被忽略」。
「為什麼他不照我說的做?」→其實是「我怕被拒絕、不被認同」。
- 幫情緒命名,而不是壓下去
「我現在好像不是在氣他,是在害怕自己不夠好。」
試著說出情緒的名字,它就不會控制你。
- 照顧傷口,不是叫別人負責
不急著證明、討好或責怪。
先回到自己身上,問:「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要如何給自己?」
有時候,安全感不是來自別人怎麼對你,而是你怎麼對待自己。
給那些「想太多」職場人的自我覺察練習
💬 給你三個反思小選項:
🔸你曾經在哪些時候,把對方當作「止痛藥」來安撫自己?
🔸你有沒有正在用「我只是關心你」的語氣,實際上在控制?
🔸你願不願意嘗試,把焦慮收回來,好好照顧自己一次?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歡迎轉發給那個總是「想太多」的朋友--我們都值得一段不用「委屈換平靜」的關係,也值得更溫柔地照顧自己。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