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
明明只是被主管提了個建議,你心裡卻瞬間一沉,整天都覺得自己很差勁;
明明表現不錯,卻總怕下一次出錯會被看不起;又或者,永遠把自己逼得很緊,覺得只要不夠完美,就會被嫌棄、被否定。
這些反應,其實不是你太敏感、太脆弱——
而是你曾經被傷過,傷得很深,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那個永遠不夠好的傷,是20年前埋下的
我有位擔任副總的客戶Alex,平時自信幹練、領導力強,卻在一次會議中被老闆公開質疑後,整個人突然失眠、焦慮、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任。
後來聊著聊著,他才慢慢說出,那一刻讓他彷彿回到小時候——每次考不好就被爸爸罵到哭的場景。
他努力了二十年,卻還沒能從那個羞辱感裡走出來。
原來,我們以為過去了的事,其實一直都在心裡沒散。
為什麼愈成功愈焦慮?
因為它常常包裝得很好聽,比如:
「我這樣說是為你好」
「你要更努力,別讓人看笑話」
「這點挫折就撐不住?」
這些話,從小到大不斷出現。
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怪自己,然後努力變得「更好」,只是想證明自己不是那個讓人失望的人。
但真相是——你一直都不差,只是被誤解太久了。
該怎麼讓自己鬆一口氣?
- 步驟一:給情緒裝「警報器」
當你對某些情境反應特別強烈,像是:
- 老闆語氣重了一點,你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搞砸了。
- 同事給建議,你聽起來卻像是在被批評。
- 明明是工作問題,卻覺得被否定的是「整個人」。
👉 實際做法:寫下讓你情緒波動的事件,並問自己:「這件事,真的關乎我的能力與價值,還是我被過去的羞辱感帶走了?」
- 步驟二:建立「反PUA話術庫」
當我們習慣性地扛下所有錯,並自我懷疑時:
👉 實際做法:
- 練習用第三人稱看自己,像對朋友一樣對自己說話:「如果今天是我的同事遇到這件事,我會怎麼看他?」
- 嘗試把原本的想法換句話說,例如:「我很糟糕」→「我還在學習,這次沒做得很好,但可以調整。」
這不是逃避責任,而是給自己一點呼吸的空間。
- 步驟三:設定「躺平保護期」
你值得好好對待自己,不是因為你「表現夠好」,而是你就是有價值。
👉 實際做法:
- 每週寫一封給自己的小短信,記錄「今天我做得還不錯的地方」或「今天我願意放過自己的地方」
- 為自己設下一個「不靠努力證明價值」的時段,例如週末關掉工作訊息,提醒自己:我不用每一秒都在證明我可以。
給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職場人
如果你是主管,請記得——
帶人,不是用羞辱來激勵;領導,是從自己開始修復,才有力量帶著團隊前行。
有時候,你修復的不只是自己,也是整個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就算你現在在職場很成功、有頭有臉,也不代表你不會痛。
我們都曾經努力想變成「被認可的人」,卻忘了問自己:「我,其實早就值得了。」
💬 看看你是哪一種?
A|我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不被喜歡
B|我常懷疑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
C|我想學著放過自己,不再用拼命來證明什麼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歡迎轉發給那個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朋友。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