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鳥原隆志|出版社:采實文化
在現代職場裡,忙碌幾乎成為一種默認的「敬業表現」。但你是否也曾疑惑:每天加班、拼命多工,卻總是忙到焦頭爛額,成果卻不盡理想?《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正是一本為這樣的我們量身打造的工作生存指南。
這本書是《再忙也不會出錯的完美工作執行力》的全新改版,由日本知名企業訓練顧問鳥原隆志撰寫。他跳脫傳統管理書籍的理論堆砌,採取更故事化與生活化的寫法,深入剖析職場中「努力≠成果」的真實根源,並提供一套可實踐、可複製的「周到化工作術」。
關鍵不是更努力,而是更周到
鳥原主張:想在有限時間內達成高品質成果,不在於埋頭苦幹,而在於是否「有系統地思考與安排」。他以時間管理的「四象限理論」為骨幹,強調我們應該將心力投注在「B象限」──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例如:計畫規劃、風險控管、人際維繫、部屬培育與資源維護等。這些往往是被我們忽略的潛力區,但卻是穩定產出、避免意外、爭取餘裕的核心關鍵。
書中同時提醒讀者,許多人誤陷「期限敏感症候群」:對時限過度焦慮,反而錯失重新評估任務重要性的機會。唯有透過事前準備、任務篩選與價值釐清,我們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快速且正確的判斷,跳脫緊急瑣事的泥淖。
忙碌 ≠ 有價值,請把你的時間還給自己
身為長期閱讀管理書的讀者,我曾在接觸過類似的 B 象限概念。然而,鳥原的敘述方式格外親切——他用實例與故事點出職場真實的困境與選擇,使抽象的概念化為可行的日常操作,格外適合在快節奏、講求應變的工作環境中閱讀與實踐。
我尤其認同他提出的一句質疑:「這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真的非我不可嗎?」太多時候,我們將精力耗費在第一時間的回應與支援上,卻忽略了那些能夠「從源頭解決問題」的根本任務。這本書不只是告訴你該做什麼,更引導你去建立一套能讓工作自我運轉的機制。當你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B象限系統,就能從每天救火的被動狀態中脫身,回歸一個有策略、有選擇權的職場人生。
結語:讓工作回歸價值本質,而非感覺上的「忙」
早在介紹《時間經濟學:最佳工作時序白金四原則》與《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時,我就認同一個觀點: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第二象限/B 象限的任務上。
相較於管理書偏重理論,《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以故事作為引導,將時間與任務管理的邏輯說得淺白易懂,特別適合節奏快速、壓力沉重的現代職場人閱讀。書中最啟發我的是,B 象限不只是要完成的清單,而是可以由我們主動建立的系統:像是培育人才、建立人際網絡、風險控管、設備保養、計畫安排等。這些不是立即見效的任務,卻是撐起整體效能的根基。
當我們願意投資時間,去建立「讓工作自己運轉」的機制,就能跳脫永無止盡的應急狀態,重拾對節奏與選擇的掌握權,讓職場不再只是夾縫求生,而是有策略地精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