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一篇談如何讀書的文章──【我都沒在讀書。只有翻書。高效閱讀的 8 大技巧,你要不要試試看?】,秉持著輸出重於輸入的剛性原則,我分享的 8 個高效閱讀的技巧是:
✅ 看書不如翻書,最多不會花 20 分鐘
✅ 在章節頁、大標、段標、每章摘要、表格、斜體字、粗黑字等駐足,那些是作者跟編輯的心意,千萬不要忽視
✅ 翻閱的過程中,遇到「值得」或「受啟發」的部分,貼上便籤
✅ 重點來了,請一字一字打下「書摘」以及摘錄「金句」,最多應該 40 分鐘可結束
✅ 一本書、一期雜誌、一篇網路文章只要獲得一個價值,就已圓滿
✅ 連書都沒時間翻,何不閱讀書評或書摘?甚至,替書摘做摘要?
✅ 閱讀不一定要看書,追粉絲頁或聽 Podcast 也是一種閱讀
✅ 不要買書,不要花太多錢,從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吸收免費的知識開始吧

以下,是我愛不釋手的 46 點摘要:
👉 《領導力 21 法則》:
「人們會先相信領袖,然後才相信他的遠見。」
有人問我:
「我的同仁會贊同我的遠見嗎?」
我反問:
「他們贊同你是領袖嗎?」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179-180)
👉 提高領導能力的三角形:
▍溝通
▍認同
▍影響
狄倫史奈德說:「如果你的溝通方式有效,聽者就會肯定、認同。亦即,他們會認為你是用對的方法在做對的事情。當你得到認同,影響力就會提升。別人會認為你能幹、務實、給力。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40)
👉 人們經常談論時間管理,但我們其實無法管理時間。管理某物代表,你可以控制它和改變他。然而,我們無法控制時間變多或變少,也無法使它變快或變慢。
那麽,重點是什麼?重點是你和他人所做的抉擇,以及你自己所做的抉擇。無論你相信與否,你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抉擇如何使用時間。
對於領導者而言,問題不是「我的行程滿了嗎?」而是「誰、什麼事情填滿了我的行程表?」當意識到時間不夠、很忙時,我們有必要自我檢查:「我的抉擇」、「我的行程」和「優先次序」之間的關連。這才是我們能控制的,而非時間。
排好優先順序,才能善用時間以獲得更豐富的成果。對於領導者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我們的行為會影響許許多多其他的人。
(頁 68-69)
👉 帕累托法則(80 / 20 法則)如何運用在你團隊成員?
▍決定哪些人是生產力最高的前 20%;
▍將 80% 的人事時間,使用在這 20% 的人身上;
▍將 80% 的個人發展經費,使用在這 20% 的人身上;
▍協助這 20% 的人,找出他們前 20% 最有回報的工作,並允許他們將 80% 的時間使用在這些工作上;
▍允許這 20% 的人,將其他 80% 的工作委託給他人處理,使他們更有時間做那 20% 最有回報的工作;
▍要求這 20% 的人,為其次 20% 的人做在職訓練。
(頁 86-87)
👉 「PLAN AHEAD」(提早規劃)領導公式:
▍Predetermine the change that is needed. 預先決定需要的改變。
▍Lay out your steps. 編排步驟。
▍Adjust your priorities. 調整優先次序。
▍Notify key people. 通知關鍵人物。
▍Allow time for acceptance. 給人時間來接受。
▍Head into action. 進入行動。
▍Expect problems. 預期問題。
▍Always point to the successes. 總是指出大大小小的成功。
▍Daily review your progress. 每日檢視進展。
(頁 160-161)
👉 我的問題會加倍,每當我:
▍失去宏觀視野。
▍放棄重要的個人價值。
▍失去幽默感。
▍自艾自憐。
▍為自己的情況怪罪別人。
▍希望問題自動離開而非努力解決問題。
(頁 193-194)
👉 進一步衍伸,我的問題會加倍,每當我:
1. 在壓力下倉促做決定。
2. 迴避艱難但必要的對話。
3. 過度追求完美而停滯不前。
4. 把短期利益放在長期目標之前。
5. 害怕被拒絕而不去嘗試。
6. 忽略小問題直到它們變成大問題。
7. 用情緒而非事實來判斷。
8. 拖延明知必須完成的事情。
9. 把自己與他人不斷比較。
10. 因恐懼改變而固守舊方式。
11. 忽視他人的真誠建議。
12. 讓過去的失敗定義未來。
13. 因一次挫折就否定整個方向。
14. 用忙碌掩飾缺乏重點。
15. 將所有精力放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16. 因小小成功而自滿。
17. 在情緒低潮時做重大決策。
18. 忽略休息與自我照顧。
19. 以抱怨取代行動。
20. 為取悅所有人而失去自我。
👉 身為領袖,你該透過以下 4 個叩問,檢視自己的溝通力:
▍我了解我要說的話嗎?
▍他們會了解我要說的話嗎?
▍他們能把我說的話告訴別人嗎?
▍別人會了解他們說的話嗎?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170)
👉 身為領袖,你該如何檢視自己團隊的作為,並找出需要改變之處:
▍如果某事已經做了一年 -- 務必「仔細」查看。
▍如果某事已經做了兩年 -- 務必「懷疑」查看。
▍如果某事已經做了五年 -- 別看了,做點改變吧。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162)
👉 為何我們要「保留餘裕」?
一、餘裕,可以增進自我察覺的能力
二、餘裕,可以提供思考的空間
三、餘裕,可以讓我們恢復精力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93-95)
什麼是「餘裕」?「餘裕」,是介於我們的「負荷」和「極限」之間的空間。
餘裕,是基本需求以外的彈性空間,是為無法預測的意外事件或偶發事件所保留的。
餘裕,是遊刃有餘和精疲力竭之間的差距。
餘裕的反面就是,超載。
By 醫師作家 Richard Swenson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92)
👉 忙碌不等於成就,生產力才是。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89)
👉 有時候,人們只有在危急存亡之際,才會做出異常但正確的抉擇。
1912.4.14 晚上,鐵達尼號撞上大西洋的冰山。
在那場災難中,發生了許多難以理解的故事。其中之一,是有一位已經登上救生艇的頭等艙婦人,在最後一刻詢問是否可以回房間拿東西。
「3 分鐘。」她被告知說。
她匆匆忙忙地踩過滿是金錢和貴重物品的走道,回到頭等艙房間,也沒有拿取任何珠寶首飾,而是拿了「3 顆橘子」。
最重要的,不是她成功地回到救生艇,而是那「3 顆橘子」,後來據說救了 3 個人。
包括她自己。
👉 大部分主要目標沒有達成,是因為花費時間做次要的事情。或更次要的事情,甚至不重要的事兒。
任何時候,若讓小需求或不重要的事情取代了重要任務,我們就麻煩了。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72)
👉 影響力的 3 大洞見:
1. 每個人都能影響某個(些)人
2. 我們不一定知道自己能對他人產生多大影響
3. 對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在今天培養你的影響力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36-39)
👉 成為領導者的 4 大迷思:
1. 我不是「天生的領導者」,所以我無法領導
2. 頭銜和資歷會使我自動成為領導者
3. 工作經歷會使我自動成為領導者
4. 等到我身居要職,再開始發展領導力就好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31-33)
👉 意願漸衰定律:你現在該做的事情拖愈久,就愈可能永遠不會去做!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6)
👉 領導力的要件:願景
▍ 你看到什麼,會決定你可以成為什麼。
▍ 你只會看到你預備好要看的。我們都活在同個天空,但我們的地平線不同。
▍ 你看見什麼,才會得到什麼。
▍ 平庸者缺乏深度,沒有願景。世上最可憐的人不是貧窮人而是沒有夢想的人。
▍ 看得更多看得更早:創造力與彈性。創造力幫助我相信凡事總有答案,讓我看得更早。彈性提醒我答案不只一個,讓我看得更多。
(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305)
👉 我們能做的最好一件事就是慶賀同仁的成功,無論成功是大是小。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P.177)~
👉 Emerson:你得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會讓你失去某些東西。
👉 領導力的 5 個層次:
1. 職位(權力:人跟隨你 是因為他們不得不。)
2. 認可(關係:人跟隨你 是因為他們自願的。)
3. 生產(成果:人跟隨你 是因為你為組織所做的一切。)
4. 立人(複製:人跟隨你 是因為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5. 巔峰(尊敬:人跟隨你 是因為你的為人和信念。)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P. 41)
👉 關於影響力的 3 個洞見:
1. 每個人都能影響某個人
2. 我們不一定知道自己能對人產生多大的影響
3. 對明天最好的投資就是在今天培養你的影響力
(出處:〔6) 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P. 36)
👉 區分問題及解決問題的 6 個組合維度:
▍ 資訊的問題:「對這個問題,誰知道最多?我該問誰,以取得全面信息?」
▍ 經驗的問題:「誰做過這個?誰體驗過?誰知道我必須知道的?」
▍ 挑戰的問題:「誰願意挺身而出?誰願意去解決這個問題?誰有能力?誰的動機最強?誰最有意願?」
▍ 幅度大小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需要取得哪些人的同意?需要多久?要耗費多少力氣?那些人會受到什麼影響?是否有影響到任何人的既得利益?」
▍ 信任度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我們贏得足夠的信任了嗎?為了贏得信任,要耗費多少力氣?」
▍ 個人的問題:「我該問自己什麼問題?我感覺怎樣?可行嗎?委屈嗎?有意思嗎?我對這個解決方案的真正認知是什麼?心裡話又是什麼?我是否明明知道不該這麼做卻被迫進行?或有更佳解?」解決問題前,要給自己「量體溫」,不要盲目、不要莽撞。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08)
👉 拆解問題以及梳理解決方案的 6 個大哉問:
▍ 領導的問題:「這個問題如何影響我們所有人?」
▍ 人力的問題:「誰做過這個?誰體驗過?有對的人能幫上忙嗎?」
▍ 時機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好時機嗎?我們有足夠時間來解決嗎?」
▍ 遠見的問題:「這個問題如何影響我們的目標?」
▍ 優先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否把我跟我的團隊,帶離了優先事項?」
▍ 價值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否使我或團隊的價值觀被妥協了?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09)
👉 領導團隊時,我解決問題依循 10 / 80 / 10 的模式,我負責前後 10%,並讓團隊負責中間的 80%:
▍ 最前(剛開始)的 10%:「聚焦在定義問題」;
▍ 中間的 80%:「聆聽團隊的點子、給予指正、促進他們思考,並且賦能給他們行動」;
▍ 最後 10%:「調節細節、增加價值,讓解決方案愈臻完美。」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10)
👉 領導團隊時,你需要打造一種氛圍:「誰有最好的點子,就是贏家。」
要如何鼓勵團隊成員有話說出來,有 3 件重要的事情:
▍ 一開始,不要讓別人以為你有最好的答案 ── 這樣別人會倚賴你,就不思考,或不願意說出想法;
▍ 問問題 ── 藉著問問題,幫他人頗析問題,深度思考;
▍ 試著當教練,不當王 ── 教練會引出每個人最好的潛力,發現並實現潛能;王,只會下命令。
最好的領袖,會幫助別人不需要領袖就看見問題,並解決問題。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12~213)
👉 不要想:「我能嗎?」要想:「我該如何做到?」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16)
👉 問題發生時,你應該開始問問題,以更深入了解問題、收集資訊、腦力激盪。以下是你可以優先問團隊的 15 個問題:
▍ 問題何時開始?
▍ 問題在何處開始?
▍ 誰第一個注意到(或提出)問題?
▍ 問題的可能起因有哪些?
▍ 問題是一個起因還是多個成因?
▍ 問題影響的層面?影響了哪些利害關係人?
▍ 還有什麼其他可能的負面後果?
▍ 這問題屬於更大問題的其中一個部分嗎?如果是,關聯為何?
▍ 誰曾經成功處理(解決)類似問題?
▍ 有哪些可能解法?
▍ 上述所有解法需要多少時間、專家、資源?
▍ 同事們會贊同這些解方嗎?
▍ 每個解方需要多少時間、專家、資源?
▍ 這些解方如何對我們的未來帶來助益?
▍ 我們的教訓跟學習是?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20~221)
👉 全力以赴的領袖會積極追尋解答。你永遠不會聽到他們說:「這件事情我們無能為力,不能做什麼。」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27)
👉 要成為領袖,努力超過別人的期望十分重要。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39)
👉 我有一套處理「失敗」的計畫,剛好跟面對「成功」的原則一樣,即「24小時原則」──我只給自己 24小時慶祝成功;我只給自己24小時為失敗沮喪。過了一天,我就繼續往前。作為領袖,我不能讓昨天控制今天。昨天止於昨晚,我需要向前看,準備今天的一切成功。
(出處:從內做起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頁 250)
👉 送你一個「一夕成功」的公式 ──
▍ 你每天都出現;
▍ 你努力工作;
▍ 你嘗試新事物;
▍ 你失敗;
▍ 你改進;
▍ 你成長;
▍ 你面對無數挑戰與挫折;
▍ 你懷疑自己;
▍ 你想放棄;
▍ 但你沒有;
▍ 你一次再一次重頭開始;
▍ 你每天都出現;
▍ 你努力工作;
▍ 你嘗試新事物;
▍ 你失敗;
▍ 你改進;
▍ 你成長;
▍ 你面對無數挑戰與挫折;
▍ 你懷疑自己;
▍ 你想放棄;
▍ 但你沒有;
▍ 你一次再一次重頭開始;
▍ 日日、月月、年年、十年又十年,然後你「一夕成功」。
(P. 251,《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領導力挑戰》:「領導人必須刻意地挑戰過程,因為任何系統都會不自覺地圖謀維持現況,防止改變。」如果你帶領了一群人,你就有責任把改進的態度帶給團隊,並且歡迎此態度。
(P. 255,《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僕人式領導」的 5 件事:
▍ 不仰仗自己的職位或頭銜;
▍ 選擇信任他人跟他們的潛力;
▍ 從他人的角度看事情;
▍ 努力打造鼓勵的氛圍;
▍ 衡量自己的成功是以「增加他人多少價值」、「是否幫助團隊一起成功」而定。
(P. 267-268,《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僕人式領導」的 4 個關鍵思維:
▍ 不要為團隊定義你對他們的期待,要花時間指明你如何「支持」團隊;
▍ 「讓團隊看守你的行動」,而不是讓你看守他們的行動;
▍ 不要告訴團隊該如何做,而是問團隊有什麼回應;
▍ 抗拒想要「累積」權力的渴望,而是給出權力。
(P. 285,《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作為 Team-Leader,你是否想過同事在桌子對面跟你坐著,是什麼感覺?你想過這件事嗎?你以為這沒什麼,其實不容易。你的領導力及個性愈強,他人跟你一起共事就愈困難。
(P. 285,《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作為領導人,沒有任何事情比「幫助團隊一起成功」更加重要。
(P. 269,《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Warren Bennis: 「領導力 = 把願景轉變為真實的能力。」
(P. 307,《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花時間與能夠激勵你「看得更多、看得更早」的人在一起。
(P. 307,《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有人問我:「關於領導這件事,你 30 歲和現在的作法有什麼不同?」
「我 30 多歲時,總愛給人一堆指引;現在,我會問一堆問題後,給予適度的指引。」
(P. 309,《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如何發展願景,領導人該聚焦的三件事?
▍ 花時間與能夠激勵你做更大的夢的人在一起
▍ 問一些會幫助你「看得更遠、看得更廣」的問題
▍ 發展一個願景的成長計畫
(P. 328,《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將你的時間、精力、資源,聚焦在你的強項或熱情上,重新思考你目前的人生:
▍ 放掉你做得不太好的,去做你能做得好的
▍ 放掉你沒有熱情去做的,而去做你充滿熱情的
▍ 放掉可有可無的,而去做會造成不同的、產生影響力的
▍ 放掉不屬於你的夢想的,而去做你夢想的
(P. 350-351,《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一致性」跟成功有何關係?
▍ 「一致性」能讓你持續有好表現,因此建立你的好名聲
▍ 「一致性」是達到卓越的先決條件。持續練習,才能進步;唯有進步,才能卓越
▍ 「一致性」能為他人提供安全感。因為你前後一致,就值得信賴與依靠。
▍ 「一致性」能加強你的遠見與價值。因為你在工作態度與工作表現上前後一致,跟隨者就會如法炮製。
▍ 「一致性」能利滾利。因為日以繼夜地重複地做,就產生了複利,
(P. 353-355,《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要未來更好,要持續自我成長,要避免老態龍鍾。這裡有 5 個刻意「不顯老」的方法:
▍ 「問問題」── (大部分的)老人都沒有好奇心。問問題代表你仍然對萬物好奇,代表你依舊對生命感興趣;
▍ 「提高卓越標準」── (大部分的)老人會降低標準,因為他們累了,覺得「這樣就可以了」。不顯老,我們,得持續提高標準;
▍ 「以人為中心」── (大部分的)老人會變得自我中心,倚老賣老,談過去的豐功偉業,談現在的疾病和醫療。我們,應該關注他人;
▍ 「注意姿態」── (大部分的)老人會彎腰駝背,看起來就是老邁。我們,應該把腰桿挺直;
▍ 「聚焦在今日」──(大部分的)老人因今日了我無生趣,會談論往昔彎腰駝背。我們,應該聚焦當下。
(P. 363-364,《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學習 ── 砍掉重練 ── 重新學習」 3 步驟:
▍ 「學習」── 今天我該學習什麼,是我昨天不知道的?
▍ 「砍掉重練」── 今天我該學習放掉什麼,是我昨天緊緊抓住不放的?
▍ 「重新學習」── 今天我該改變什麼,是我昨天正在做的?
(P. 371-372,《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年度回顧」時,問自己最重要的 2 個問題──「誰讓我變得更好?」以及「什麼讓我變得更好?」:
▍ 「誰讓我變得更好?」── 列出讓我更好的人的名字,想一想未來如何多跟他們相處;相反地,列出讓我們停滯的人,並衡量與他們的關係。
▍ 「什麼讓我變得更好?」── 哪些想法、經驗、事件、故事、資源、思想讓我成長?
(P. 380-381,《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追求「自我成長」,你必須刻意做 5 件事:
▍ 「我把成長放在第一優先」── 對於學習的優先次序,我必須非常有意識;
▍ 「我在每個情況中尋找成長的機會」── 我問自己,「看到機會了嗎?若有,那我利用機會了嗎?」;
▍ 「我問一些助我成長的問題」── 透過提問,「主動尋找」成長;
▍ 「我把每天所學歸檔」── 最容易浪費時間的就是找東西;
▍ 「我把正在學習的傳遞給他人」── 我「總是」想把所學分享出去,不僅增強學習,也增加他人價值。
(P. 382-383,《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
👉 有人問 81 歲的大提琴演奏家 Pablo Casals:「為什麼每天還要花好幾小時練習?」
「我想,這樣我會更進步。」他回答。
(P. 395,《從內做起》,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2.0,天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