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家公司,你準備好成為自己人生的CEO了嗎?
Hello,我是最愛和你一起讀商業好書的老查。
「我是誰?」 「我目前的人生課題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想一遍。看似抽象的問題,其實決定了你怎麼安排時間、選擇方向、經營人生。
最近在一場聚會中,我用以下兩個問題對在場的朋友們提問:- 請用一個關鍵詞來表達你目前的自我定位
- 假如你的人生是一間公司,身為 CEO 的你,當前最重要的經營課題是什麼?
從職稱到定位:我們如何真正界定自己?
大部分人仍用工作來定義自己
當我問第一個問題時,幾乎所有人的反應都是職務標籤:「我是 PM」、「我是工程師」、「我是行銷經理」。這是我們被社會訓練得最熟悉的回答方式——透過工作來定義身分。
我完全理解這種反應。從博客來、雅虎奇摩、遠傳電信到 Condé Nast,我的名片上也換過無數個頭銜:行銷經理、社群總監、數位營運總監、副總經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也習慣用這些職稱來介紹自己。
但,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具有那個頭銜,我還是我嗎?
當你離開職場、轉換跑道、甚至面臨職涯空窗時,這些「標籤」還能支撐你對自己的認識嗎?
從「做什麼」到「我是誰」的轉換
進一步討論之後,一些朋友後來重新思考後給出的答案:
- 「我是連結者,擅長把不同領域的人串在一起」
- 「我是轉譯者,能把複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 「我是陪跑教練,幫助人走過轉型的無助」
這些答案都不拘泥於職稱,而是從自身帶給他人的行動價值與角色功能出發,更貼近一個人真正在生活中扮演的獨特位置。
現在的我,如果要重新定義自己,我會說:「我是一個知識整理者和經驗分享者,專門幫助中年工作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這個定位,不會因為我換了工作或離開某個組織而改變。
每個人都有正在經營中的人生課題
第二個問題「你目前最重要的人生經營課題是什麼?」大家的回答就不免稍稍沉重。我發現大家的課題可歸納為三大類型:
- 取捨的拉扯:「我想改變現況,但又不想犧牲現有的收入、穩定和家庭生活。」這是現實與理想之間最常見的矛盾,尤其在人生中段,責任壓力不容我們輕率出走。這類課題,需要的是找到一種「雙軌並行」的策略。
- 評價的困惑:「我已經做這份工作七年了,應該要更有成就才對,但怎麼感覺仍然停滯?」當自我期許與他人認可都開始模糊,我們不免會陷入焦慮甚至迷惘。這時候,需要重新釐清自我評價標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成就」?
- 方向的懷疑:「照著現在這個路走下去,我大概可以預見五年後的樣子,但那並不是我想成為的人。」這種懷疑往往是職涯轉折的前兆。有些人用「天花板」來形容看到前輩的未來模樣,那種明知走不遠卻又不知道該轉去哪裡的無力感。
我的人生經營策略:打造不依賴傳統職涯軌道的第二曲線
這些課題,我也都走過。我也曾經被頭銜定義、在評價與焦慮中起伏、對人生方向徬徨。在我脫離上班族職涯。成為自雇者之後,必須重新寫下我對自己人生公司的經營策略。
我的願景與使命
我的願景很簡單:讓工作持續為我帶來樂趣與成就感。我們把人生最精華的階段、最有體力與腦力的時間投注在工作上,當然不能只換來疲憊與麻木。如果工作不能帶來樂趣與成就,那我就得重新設計這份工作。我想要的是一種「不必逃離工作,而能在工作中活出自己」的狀態。
我的使命則是:發展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人生的第一階段,是以上班族身份參與大型組織的數位轉型。直到我真正理解:所謂百歲人生,是全新的遊戲規則。當人類的平均壽命逼近 90 歲時,一份只能做到 60 歲的工作,並不該是職涯的終點,而只是中場休息。我發現:原本的職涯路徑,無法支撐我「一直工作一直快樂」的願景,因此我選擇離開熟悉的軌道,展開人生的第二曲線。
「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是由倫敦商學院創辦人,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提出的概念:在第一曲線還沒衰退時,必須找到新的成長動能,才能不墜入下坡。

在第一曲線盛極而衰之前,必須開始發展第二曲線
我選擇的第二曲線,就是打造一個以「一人公司」為形式、以中年轉型為主題的知識型服務事業。
延伸閱讀:絕對不是「想太多了」,用第二曲線的框架思考人生下半場越早越好
我的策略:從實驗中找答案
這條路幾乎沒什麼參考範例,我身邊的同儕多數仍在追求傳統職涯的延續或準備退休。我選擇另闢蹊徑,因此必須採用兩大策略來摸索前進:
- 差異化、實驗與試錯:以「中年級實習生」的身份重啟自己的學習曲線,我不只當顧問、講師,還經營過 YouTube 頻道,推出過訂閱制內容服務,也設計了「大叔出租」的陪伴教練模式、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給自己的指導原則是:「不要只仿效已有的解答,而要去發現還沒問的問題。」
- 結合人生的其他重心--閱讀 × 工作的融合:我熱愛閱讀,書房裡保守估計有 5,000 本商業好書。既然閱讀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樂趣之一,為何不讓它成為職涯的一部分?所以我設計書籍導讀聚會、設計企業讀書會、在方格子撰寫長文拆解商業與自我成長好書。我的工作方式,是讓閱讀成為收入來源,也成為價值輸出的載體。
當下的經營課題:從個人實驗走向系統性商業模式
如今我已確立主題,也開始累積受眾與社群。但下一步的關鍵是:如何從「探索」進入「穩定」?我的經營課題包括:
- 如何建構具擴充性的服務架構(非每次都重新設計)
- 如何發展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例如模組化、產品化)
- 如何讓個人經營不再過度依賴自己親身參與(如開放授權、打造內容產品)
這些問題,正是我這家「人生公司」現階段的轉型任務。我也知道,這些問題沒有現成解答,得靠自己一步一步拆解。
你準備好當自己人生的 CEO 嗎?
回到那兩個根本問題:
「自我定位」不是填履歷的欄位,而是你用來做選擇的羅盤。
「人生經營課題」不是煩惱的來源,而是前進的方向。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經營一家公司,叫做「人生股份有限公司」。差別只在於:你是願意當這家公司的 CEO,主動設計自己的人生策略?還是一直默默當個職員,被外界的安排推著走?
這兩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相信,只要你開始思考,就已經比昨天更能主導自己的人生了。
------------------------------------
我是 vocus 官方主題專家—老查,歡迎追蹤、加入我的沙龍!
方格子近期主題活動:
vocus 夏日出企玩:分享屬於夏天的旅行、冒險,把行李箱帶回家~
不懂就問 vocus:什麼都能問,隨時有人答!
想成為官方主題專家?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