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位女性總監Amy,最近在升任GM前,遇到了一場情緒風暴。
事情的起點,是她替下屬Eric爭取了一筆資源。
但對方卻在會議上公開表達:這個案子壓力太大,想退出。她當場愣住,私下說了一句:「我這麼挺你,換來的是這樣的結果?」
她不是生氣,是心酸。
在諮詢時,她跟我說:「我真的只是希望他知道我站在他那邊。」
職場上的「善意」,有時成了對方的壓力
當我們在乎一個人,就會不自覺為他做很多事:爭資源、鋪路、出面擋子彈,甚至不計代價地挺到底。
但若對方沒有照著我們的劇本走——
沒有感謝、沒有照做、甚至說出「我不行了」——
我們內心可能就會默默冒出一種聲音:
「我都為你做到這樣了,為什麼你不能多撐一下?」
「是不是我還不夠好,才讓你想離開?」
「你是不是根本沒看到我的心意?」
這些話,我們沒說出口,但心裡很受傷。
其實,我們不是想控制,而是想被理解
很多領導者的內心,有一種從小養成的信念:
「要被愛,就要表現好;要得到尊重,就要先犧牲自己。」
我們以為只要對團隊夠好,大家就會一直跟著我們走。
但有時,我們的好太用力,反而讓對方喘不過氣。
因為在他們眼中,我們的善意不是支持,而是期待;
如果他們無法回應,就會覺得自己辜負了我們——壓力反而更大。
換個角度,善意才能真的被接住
✅ 被拒絕,不代表你不夠好
當團隊說「這不適合我」、「我想離開」,這不是對你的否定,而是他們選擇了誠實。
真正穩定的關係,是能容許彼此說不的關係。
✅ 放下「回報型付出」的習慣
你的好,無需他人照單全收才算被看見。
如果每次付出都期待有回報,很容易落入「為何你沒照我期待的方式愛我?」的痛苦中。
✅ 問問自己,這份用力,是出於愛還是焦慮?
- 我是怕他失敗,還是我怕自己失望?
- 我是真想幫他,還是我想藉此證明自己的價值?
自問,是一種溫柔的自我覺察。不是指責,而是更了解自己。
成為一個讓人願意靠近的領導者
當你學會放下控制感,承受真實,團隊才會真的信任你。
當你不再用過度照顧來證明自己重要,你才真正成熟。
領導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太冷血,而是太用情。
只是這份情,沒被說清楚,就變成了誤會、壓力、甚至距離。
你不是壞人,你只是太希望被理解。
我們都走過這樣的階段,但這不代表你要一直走下去。
你可以停下來,給自己多一點空間,學著放過自己。
你值得那份不靠表現換來的被愛與尊重。
📌你是哪一型領導?
當團隊不照你預期的方式回應時,你通常會——
A. 內心很受傷,但表面裝沒事
B. 覺得不被尊重,忍不住冷處理
C. 想再努力做得更多,希望對方感受到你的心意
D. 能接受不同意見,雖然還是會有點在意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轉寄給你那位「高期待」的同事或主管,讓我們一起練習當一個可以被拒絕、也能安心存在的領導者。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