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同事?
總是加班收尾別人的爛攤子,從不抱怨;
總是在團隊會議裡為他人說好話,自己卻常常被忽略;
甚至面對不合理的領導風格,也只說一句:「他應該只是壓力大。」看起來是體貼、是成熟,甚至是超強的團隊潤滑劑。
但我常在諮詢中聽見他們最後說一句:
「我好累,可是我不知道怎麼離開這樣的關係。」
當你的善良成為自我消耗
前陣子,我輔導一位科技公司中階主管。她聰明、能幹,團隊績效總是亮眼,但她卻常被高層當成「情緒垃圾桶」使用。
有次,部門主管在會議上當眾指責她沒整合好跨部門溝通。她沒為自己辯解,反而回去還主動寫了一份報告交代細節。事後我問她:「為什麼你當下沒有回應?」
她說:「我怕回嘴會讓他更不爽;我再多做一點,或許下次他就會看見我的努力。」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沉。她不是不夠優秀,而是太習慣將自我價值建築在「別人滿不滿意」。
你不是太脆弱,是太習慣壓抑
我們這一代職場人,很多都是從「先顧別人,再談自己」的文化中長大。
我們太擅長察言觀色,太會調整自己,卻不懂得:
👉 有些關係,是該適時抽身,而不是再努力維繫。
👉 有些指責,不必承接,而是該回應。
👉 有些委屈,沉默太久,就會成為常態。
真正的強大,不是無條件承擔,而是學會分辨:這是不是我的責任?這樣的互動,還值得我繼續投入嗎?
給一直「撐著」的你三個建議
1.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在貢獻,還是在取悅?
當你的努力讓你越來越空虛,代表這不再是健康的貢獻,而是一種內在交換:「我這麼好,拜託你認可我。」
2. 記錄「我也是重要的」瞬間
每天寫下一件你為自己做的好事,不管多小。這是重建自我價值的開始。
3. 給自己一封信
不是寫給老闆,也不是寫給團隊,是給你自己:
「我知道你很努力,也知道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留在關係中,是因為你值得,不是因為你怕沒人要你
你能帶人走得多遠,往往取決於你對自己多溫柔。
在照顧團隊的同時,也能好好照顧自己。
委屈不能求全,但善待自己,能讓你活得完整。
✍️ 如果你也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聲的職場痛」,請選出你的感受:
- 我是那個總在撐的人
- 我現在開始想學著放過自己
- 我學會設界線後,職場反而更順了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讓更多人知道:你不是孤單一個人
📣 轉寄給你那位「老好人」同事或主管,幫助他們面對無聲的痛苦。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