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考績季,許多上班族心裡總是七上八下。過去決定你表現的,通常是主管的一支筆;但隨著人工智慧(AI)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與職場,未來你的績效評估,可能不是人說了算,而是交給AI來判斷。
這聽起來像科幻片,但其實已經在發生!

AI真的會取代主管打考績嗎?
在企業中,AI早就不是新鮮事了。以南韓的 SK 集團為例,他們推出了 Aibril HR,能在 3 秒鐘內篩選履歷,和專家評分的差距不到 15%。另外,國外的 HireVue AI 面試平台,更能直接分析求職者的語調、表情、回答內容,來判斷適不適合這份工作。既然連「人資面試」AI 都能做,那績效考核交給AI,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AI打考績的優點:比人還客觀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績效評估常常有很多問題,例如:
- 主觀印象影響分數
- 缺乏清楚的發展方向
- 甚至可能有「黑箱作業」或內部派系操作
而AI的好處,就是它「不會累、不帶情緒」,只看數據。
像電話行銷、客服人員這類工作,透過「接聽次數、成交率、顧客滿意度」等數據來評估,就很直觀。
但AI也不是萬能
不過,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想像一下,銷售人員和客戶應對時的「談判技巧」、「情感連結」、「客戶回頭率」這些雖然可以量化,但要完全交給AI判斷,還不夠成熟。
更麻煩的是,產業需求會變。今年需要 A 技能,五年後可能是 B 技能;AI只能依靠過去的大數據,如果資料更新不夠快,結果反而可能失準。這時候,專業的主管與 HR 判斷就非常重要。
即時回饋:AI讓考績變成「成長工具」
AI的進步,也讓績效考核不再只是「回顧過去」,而是變成一種「即時回饋」。
比方說,資誠人資顧問導入的 Workday 平台,能透過數據分析看出員工的生產力與組織健康度,甚至能提前預測「哪些人可能要離職」。這讓企業能更快調整策略、降低人事成本,也讓員工更清楚自己該補強哪些能力。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給你的三個思考問題
- 如果有一天 AI 來幫你打考績,你會放心嗎?
- 你覺得 AI 的數據評估,能比主管更公平嗎?
-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部分你認為 AI 可以幫忙衡量,哪些還是要靠人判斷?
👉 想要知道更多 AI 與職場管理的第一手觀點?快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