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公務員考績,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那些「制式化」的評分項目:品德操守、工作態度、專業能力……但這些指標,真的能反映出民眾的感受與滿意度嗎?
近期有學者提出,應該把「民眾觀感」納入公務員的績效評估,因為政府機關的存在,就是為了服務人民。如果民眾覺得服務品質不佳、效率低落,即使內部評分再高,也很難真正達到績效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想先強調,本文並不是在批判公務員,而是針對這個學術與公共議題,邀請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在維護公平的前提下,如何讓考績制度更貼近民眾的真實感受。

1. 為什麼要重視民眾觀感?
多數民眾並不會針對單一公務員發表意見,而是對整個機關的施政表現進行評價。當政府部門推出政策、提供服務時,民眾的感受就像企業顧客的滿意度一樣,是衡量績效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單位的整體施政滿意度高,代表團隊大部分人都在正確的方向努力,反之,則可能需要檢討工作流程或服務態度。 再次提醒,這並不是質疑公務員的專業或努力,而是提出一個「能否將民意回饋融入績效」的制度想像,讓服務與民眾需求更契合。
2. 民意如何納入考核?
實務上,直接將民眾意見用來評分每一位公務員,可能會有執行上的困難,例如意見收集、評估公平性等問題。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
- 機關層級:以整體施政滿意度,決定有多少比例的員工能拿到最高等級考績。
- 第一線服務人員:將服務品質、民眾回饋直接納入個人績效指標,讓「好服務」有具體獎勵。
這種做法的目的,不是要給公務員額外壓力,而是提供正向激勵,讓努力服務的人被看見。
3. 從 360 度回饋看公務員考績
在企業管理中,360 度回饋是一種從多方收集意見的評估方式,包括主管、同事、下屬,甚至客戶。對公務員來說,「民眾」其實就是最重要的「顧客」。
既然顧客滿意度是企業的關鍵績效指標,公務員也應該以此為目標,主動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讓民眾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與照顧。 當然,這並不是說目前的公務員做得不好,而是希望透過制度設計,讓服務品質提升有更明確的依據與回饋。
4. 不是為了「加壓」,而是讓服務更好
將民眾觀感納入考核,並不是要增加公務員的壓力,而是幫助機關對準服務的核心價值:為民服務。只要評估設計合理,這樣的制度不僅能提升服務品質,也能改善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關於制度優化的公共議題,而不是針對任何人或職務的批評。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與讀者互動的三個問題
- 你認為公務員考績應該納入民眾觀感嗎?
- 如果要納入,你覺得應該如何確保公平性?
- 你在與政府機關互動時,有遇過讓你印象深刻的好或壞服務嗎?
📩 加入我們
想獲得更多關於管理制度與績效提升的觀點?
📲 立刻加入花果山成長基地官方 LINE 👉 https://lin.ee/isv4R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