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chool of Athens, Raphael
禁不住再次請求,我最後還是擔任督生 A 研究所同學 B 的外部督導。
B在今年1月2月、理當是國小還在上課、他也應該實習的期間,完全沒有出現,這情況讓我相當苦惱一一以我過去的經驗,這個實習生很可能就消失蒸發不見了。見〈督生NO SHOW〉一文。
進入三月、當他再度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沒有放過這個機會,直接問他一、二月沒有出現的說法是什麼。事前我先查了他們研究所的實習規定——(三)丙方在乙方之實習時數每週至少 6 小時,其中 3 小時為專業實習(第一至第四款) 並須達到總實習時數之 40%。
努力接案並沒有錯,畢竟新手需要練功才有辦法累積經驗值,然而,
(二)督導者應於實習期間指導丙方進行實作訓練,每個月至少 2 小時督導,確保專業督導之持續與品質。
努力接案並沒有獲得相對應的討論與督導;難道只有我這麼想的嗎?
前陣子和一位前輩聊天,他提到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在和督生討論時,為了要完整討論,他和督生多談了十多分鐘,超過表定的下班。
「下班後的時間可以列為加班嗎?」督生問。
「當然可以;噢…下次再談吧…」
在那之後,他開始考慮要訂定實習生規則,如果工作默契無法建立的話,最後也只能依靠白紙黑字的規範。
然後,還會有層出不窮、白紙黑字規範以外事情。我想。
還有,越來越多的線/限,你的我的他的與你的與他的與我的…身為心理治療從業人員,守的到底是誰的線/限呢?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的「傑作,是文藝復興時期古典精神的完美體現。」
在這幅作品裡,幾乎所有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都出現,雖然無法全部分辨誰是誰,但畫面裡的人以各種身體動作呈現他們的互動討論,根據GROK的說法:
《雅典學院》中的人物關係是思想傳統的交匯,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是核心,帶領不同學派(如數學、哲學、科學)的代表人物,通過對話與展示展現知識的多元與和諧。他們在進行學術交流、教學與個人思考,共同構建了一個理想的智識社區。這幅畫不僅是歷史的重現,更是拉斐爾對人類理性與創造力的讚頌。
能和人互相激盪討論,不是件挺美好的事嗎?
進入六月後,我還是想著,B 會出現嗎?
後來,我回頭去查自己家研究所的實習辦法,全職實習有明確規範一年裡要有50小時的督導時數,至於兼職實習,則是完全沒有規範督導時數。
也就是說,不同學校的心諮所,對於兼職實習的督導規範,落差很大。
督生要踏入雅典學院嗎?我能強制督生進入雅典學院嗎?在當今容易越線/限、動輒得咎的情況下,我還是克制自己、一切隨緣吧。
既然督生聊不住,還是做回自己好;《既然青春留不住 還是做個大叔好》by 李宗盛
‥
‥
‥
‥
*The School of Athe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chool_of_Ath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