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久不是為了不死,而是為了不白活。
本書特色與作者簡介
在琳瑯滿目的幸福書籍中,《早點知道會幸福的那些事》的獨特之處,不在於它教了什麼方法,而在於它的生命力本身——這是一本由一位活到104歲、行醫80年的醫生奶奶在102歲時親筆寫下的生命總結。作者葛萊迪斯‧麥克格雷博士(Gladys McGarey)不只是醫學博士,更是「整體醫學」的奠基者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推動身心靈整合的療癒理念,強調健康不只是治病,更是活出熱情與意義。
她不僅是六個孩子的母親、無數病人的醫者,更是一位在95歲生日時從蛋糕裡跳出來、102歲送自己一輛三輪車的行動派長者。她的文字不講大道理,而是用真實的人生故事、幽默的語氣、溫暖的筆觸,讓人感受到:幸福不是目標,而是一種活法。這本書不是教你怎麼活得更好,而是邀請你一起活得更真、更深、更有愛。
🌱秘訣一:你生而有因——連結天賦,點燃生命能量
幸福的第一步,不是追求外在成就,而是認識自己內在的「生命之因」。葛萊迪斯認為,每個人都帶著獨特的天賦來到這個世界,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去發現它、連結它,並在其中找到活力的泉源。這種活力,她稱為「能量」,是我們活著的理由,也是身心健康的根基。她的童年故事令人難忘:在印度的貧民營地裡,母親不只為人治病,還為國王的心愛大象療傷。小格萊迪斯親眼見證母親溫柔地與大象「交談」,並成功治療牠受傷的象腳。那一刻,她感受到自己也擁有醫者的天分。這份早期的連結,成為她日後行醫八十年的起點。
另一個例子是詹姆斯,一位年輕的電腦系畢業生,卻對生活毫無興趣。在葛萊迪斯的引導下,他終於承認自己真正熱愛的是音樂。當他說出這句話時,眼神閃爍,整個人煥發出久違的能量。這就是「生而有因」的魔力——當我們找到自己的熱情,生命自然開始發光。
🌊秘訣二:允許一切發生——擁抱變化,釋放情緒
生命不會照著我們的劇本走。幸福不是控制一切,而是學會「允許」——允許悲傷、允許失敗、允許身體與情緒的波動。葛萊迪斯強調,當我們抗拒變化,痛苦就會加劇;而當我們允許自己真實地感受,療癒就開始了。
特蕾莎的故事令人動容。她是一位80歲的睿智女性,卻因長期便秘而陷入腸梗阻。身體檢查一切正常,問題卻出在她的心——她在一年內失去了五位親人,卻不允許自己悲傷。直到葛萊迪斯鼓勵她釋放情緒,她才痛快地哭出來,身體也隨之痊癒。
葛萊迪斯也分享了自己童年時的羞恥經驗:在話劇表演中跌入水盆,被全場嘲笑。母親卻教她:「下次再尷尬時,和大家一起笑。」多年後,她在大學演講課上摔倒,卻幽默地自我介紹,贏得全場掌聲。笑,是身心釋放的良藥,也是穿越羞恥的力量。
💖秘訣三:相信愛的力量——療癒的核心能量場
愛,不只是情感,更是一種能量場。葛萊迪斯認為,愛能療癒身體、安撫心靈,是人類最深層的需求。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我們在關係中被接納、被理解,也來自於我們願意給予愛、活在愛的流動裡。
她自己在70歲時遭遇丈夫背叛,失去伴侶、事業與家庭的支柱。她之所以能走出低谷,是因為朋友與家人無條件的陪伴與接納。他們不急著給建議,只是靜靜地在她身邊,讓她感受到「我仍然被愛著」。
蘇珊的故事更是愛的奇蹟。她在車禍後全身癱瘓,只能動眼睛與嘴巴。醫生哥哥斷言她無法復原,但葛萊迪斯選擇相信她的潛能,耐心陪伴,鼓勵她重新掌控自己的身體。一年後,蘇珊竟然站起來學步。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力量在行動。
🫂秘訣四:你永遠不會真正孤單——連結是生命的土壤
孤獨感是現代人的隱形疾病。研究顯示,孤獨對健康的傷害堪比每天抽50支菸。葛萊迪斯提醒我們:人是群體動物,幸福來自於連結,而連結是可以主動創造的。
她與前夫比爾曾把家打造成孩子們的遊樂場。有一次,她在浴缸裡放鬆,卻有十個孩子輪番衝進衝出,只有三個是她的孩子。雖然有些惱火,她卻也感受到這個家充滿了生命力與歡笑。
她強調,關係不必完美,但必須真誠。即使在痛苦中,我們也可以選擇與人連結,貢獻自己的生命力給社群。這不只是利他,更是利己——當我們滋養他人,也在滋養自己。
🔍秘訣五:一切都是老師——從傷痛中學習與成長
幸福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從痛苦中學習。葛萊迪斯認為,每一次傷害、失敗、失落,都是生命的老師。真正的療癒,不是消除痛苦,而是轉化它,讓它成為成長的養分。
她在70歲時被丈夫拋棄,痛苦至極。她試圖理解對方的選擇,甚至穿上丈夫的大拖鞋,在家裡走了一整天,只為「站在他的立場思考」。雖然這過程幾乎耗盡她的生命力,但她最終放手,創立了新的診所,重新出發。
她說:「療癒不是一瞬間的選擇,而是持續的過程。」當我們願意面對傷痛,奇蹟就會悄悄發生。這種韌性,不是從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後,都能帶著新的力量站起來。
☀️秘訣六:瘋狂投入能量——活出熱情,活出光芒
最後一個秘訣,是最難解釋、卻最有力量的:瘋狂地投入能量。葛萊迪斯說,生命本身就是能量,而幸福,就是學會把能量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物中。不是理性地分配,而是野性地、熱情地、痛快地投入。
她的父母在懷她時,毅然決定關掉醫院,回到印度野外營地救治貧民。這種「瘋狂」的選擇,卻是最深的愛與使命感的展現。葛萊迪斯也延續了這種精神,活到百歲仍每天走3700步,收集珍品、寫書、創業,從不擔心能量會耗盡。
她說:「太陽每天升起,我們不會擔心它會沒電。因為它知道自己是能量的源頭。」只要我們活著,就有能量;只要我們投入,就會得到回饋。至於什麼是值得投入的事?只有投入後,你才會知道。
🎇結語:活得久不是為了不死,而是為了不白活
《早點知道會幸福的那些事》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活著」的書。它不講求效率,不追求完美,而是邀請你用愛、用勇氣、用熱情,去擁抱每一個當下。
葛萊迪斯奶奶用104年的生命告訴我們:幸福不是一成不變的狀態,而是一場不斷探索與設計的人生旅程。她的故事讓人明白,老化與死亡不可避免,但只要我們活得真誠、活得熱烈,每一天都不白活。
這本書不只是給老年人看的,它是給每一個正在尋找「活著的理由」的人看的。它是給那些在職場疲憊、在關係中迷失、在生活裡感到空洞的人看的;也是給那些剛起步、正在摸索方向、或正面臨人生轉折的人看的。
這本書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它提供了什麼「幸福公式」,而在於它讓我們重新相信: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幸福不是被動等待的結果,而是我們每天選擇如何投入、如何連結、如何轉化的過程。
葛萊迪斯奶奶的故事像一盞燈,照亮了那些我們以為無法穿越的黑暗。她用幽默穿越羞恥,用愛療癒創傷,用行動證明:即使在最脆弱的時刻,我們仍然可以選擇活得有力、有光、有意義。
如果你正在尋找「活著的理由」,這本書不會給你答案,但它會陪你一起問出更好的問題。它會提醒你:你生而有因,你的能量值得瘋狂地投入,你的痛苦可以成為老師,你的孤單可以被連結療癒,而你,永遠有能力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
活得久不是為了不死,而是為了不白活——這句話,不只是結語,它是邀請,是祝福,是一種活著的宣言。願我們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圓滿人生」,不論年齡,不論境遇,不論起點。
歡迎訂閱艾螽斯的30(月)、59(季)、99元(半年)方案:【幸福的100個祕訣】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lans/content
✨每天為自己的幸福打卡。
每天開啟一則小故事 + 一個實用的小秘訣 + 一篇書摘,
讓你在忙碌中找到心的定錨點。
每天一起練習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