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剛換新工作,入職前以為自己拿到的是「正職」,結果第一個月發薪水時才發現,沒有勞健保、也沒有特休,年底還不會有年終獎金。原來,他簽的不是 雇傭契約,而是 勞務契約。這兩個名字差一點,但職場待遇差很多。
📍雇傭契約(Employee,員工身分)
想像你進入一家科技公司,職稱是「行銷專員」,公司幫你安排固定工位、上下班時間,主管每天分派任務,考核績效。這就是典型的 雇傭契約。
■定義:你是公司的員工,受公司指揮監督。■公司責任:必須幫你投保勞健保、給付薪資、遵守勞基法。
■保障:加班費、特休、年終、勞退金,這些都受法律規範。
日常狀況:
➊公司能規定你的上下班時間
➋你必須遵守公司制度與規範
➌法律上你和公司有「僱傭關係」
👉 簡單說:你是「公司的人」,保障比較完整,但彈性比較少。
📍勞務契約(Contractor,承攬 / 外包身分)
再想像,你是一名設計師,接到一家新創公司的專案,內容是幫他們設計一套品牌視覺,交件後就結案。公司不管你什麼時候做、在哪裡做,只要交出成果、符合規格,他們就付款。這就是 勞務契約。
■定義:你是以「獨立工作者」身份提供服務。
■公司責任:不用幫你投保勞健保,也不受勞基法約束。
■保障:沒有加班費、沒有特休,年終也不一定有。
日常狀況:
➊你自己決定怎麼完成工作(沒有強制上下班時間)
➋通常以「專案結案」或「工作成果」作為付款依據
➌你和公司是「合作關係」,而不是僱傭
👉 簡單說:你是「合作夥伴」,彈性大、自由度高,但保障少很多。
📍 秒懂差別看這裡
雇傭契約:你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有義務給保障。勞務契約:你是「合作夥伴」,公司只買成果,不買你的時間。
一句話:
- 雇傭契約 = 員工,公司要「養你」
- 勞務契約 = 外包,公司只「買你」
✅ 求職提醒
談薪前先問清楚:「會幫我保勞健保嗎?」
👉 有=雇傭契約,沒有=勞務契約。別只看月薪數字,高薪外包可能比不上保障完整的正職。如果你追求穩定與發展,雇傭契約比較適合;如果你想要彈性與專案制自由,勞務契約才是選擇。
你有遇過「以為是正職,結果只是外包」的經驗嗎?留言分享一下,讓更多人少踩一次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