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1:習慣付出,是因為你以為這樣才會被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長女病:從乖巧到隱形的犧牲

夜裡的錄音室裡,燈光溫柔,卻照不亮心理師楊嘉玲眼神裡的那抹心疼。他緩緩說起「長女病」這個名詞時,身旁的劇作家陳怡璇忽然笑著點頭,卻忍不住眼眶泛紅。

「我自己就是長女啊。」她半開玩笑地說,但聲音裡卻帶著真實的重量。從小,家裡的事,她總是第一個被指派:照顧弟妹、當爸媽的幫手、扮演情緒垃圾桶,甚至還要調解家裡的大大小小衝突。

她笑著形容自己:「就是家裡的萬能小幫手,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

raw-image

這樣的角色,讓她擁有強大的責任感、敏銳的感受力,卻也換來一顆習慣壓抑、總是先照顧別人的心。


燃燒的蠟燭:付出到情緒崩潰的故事

詹惠慈在《長女病》一書中,寫下自己與母親兩代長女的故事。母親終其一生為家庭奔忙,卻換來重病纏身。她自己,也在職場霸凌與生活壓力中崩潰,靠著瘋狂購物、囤積物品來麻痺痛苦。

raw-image


直到諮商師提醒她:「你的武裝,其實是從家裡學來的。」

那一刻,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邊照亮別人,一邊卻燃燒殆盡,根本沒有留下一點光給自己。她用一句話形容自己——「像蠟燭一樣,一邊燃燒,一邊熄滅。」

這份覺醒,讓她開始理解:習慣付出,不是因為她天生如此,而是社會與家庭共同塑造的一種劇本。


付出不是錯,但過度會變成枷鎖

楊嘉玲心理師點出:「照顧與體貼,本來是很珍貴的特質。但問題在於,很多人一生都在忙著顧別人,卻從未停下來照顧自己。」

那些從小被指派的責任,久而久之內化成一種自我要求。起初,可能只是因為愛父母、想幫弟妹,慢慢地卻演變成:「不做就沒有愛。」

raw-image


於是,他們開始把「付出」與「被愛」劃上等號,甚至在關係中進一步自我綁架:明明累了,還是逼自己多做一點;明明受傷了,卻不准自己喊疼。

這份不自覺的內耗,最後讓人以為:愛,必須建立在犧牲之上。


童年的影子:乖小孩的孤單

陳怡璇分享,她小時候常被要求照顧妹妹。七歲的她,要哄兩歲的孩子入睡、餵飯,甚至要代替父母承擔家務。

raw-image


「可是你想想看,怎麼可能?一個小孩怎麼懂得另一個小孩的需要?」她苦笑。

那個時候的她,不敢抱怨,只能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好,這樣爸媽才會愛我。」

多年後,她才驚覺,這份「懂事」其實是一種不被允許拒絕的孤單。它讓她長成了一個總是先考慮別人、卻忘了自己需求的大人。


不配得:隱藏最深的傷

很多人走進關係裡,總是覺得「不配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收不下;獲得一點關注,心裡反而慌張;好事發生時,總預感下一刻會有壞事抵消。

「不配得」這個詞,近年成為心理學裡的一個精準描述。它揭露了很多人在愛裡的慣性:習慣付出,卻無法安心接收。因為在潛意識裡,他們相信自己不值得、自己無法長久擁有。

這種狀態,讓人永遠待在「給」的位置,卻不懂得「收」。而關係,也因此失衡。


真相不是最重要的,理解才是

陳怡璇曾在母親生病時,忍不住把童年的傷口傾瀉而出:「你小時候怎麼這樣對我?」

raw-image


母親愣了一下,卻說:「有嗎?那不是我,是你爸吧。」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原來很多時候,父母並不會給你想要的道歉或理解。記憶可能不同,詮釋可能相反。但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我能不能接受這段經歷,並承認自己受過傷」。

因為當你能夠承認傷口,你才有可能選擇新的方式活下去。


與內在小孩和解:真正的長大

「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個過度懂事的小孩。」楊嘉玲說。這個孩子,也許是長女,也許是長子,也許是那個最安靜的老么。

那個孩子,幫你撐過了最艱難的歲月,但如今,你需要跟他說聲謝謝,並溫柔告訴他:「現在,換我來照顧你了。」

真正的長大,不是永遠乖巧懂事,而是能自在地選擇:我願意付出,也允許自己拒絕;我願意愛,也願意接受被愛。

當我們不再把「犧牲」當作愛的代名詞,關係才有可能真正自由。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1. 「你以為付出才會被愛,但愛從來不該靠犧牲換來。」
  2. 「真正的懂事,是在照顧別人之前,先學會照顧自己。」
  3. 「不配得,是愛裡最深的陷阱。」
  4. 「父母不一定會給你道歉,但你可以給自己理解。」
  5. 「當你能擁抱內在小孩,你才真的長大。」
  6. 「習慣付出的人,往往最害怕接受。」
  7. 「愛的重量,不該只壓在一個人身上。」
  8. 「真正的愛,是雙向流動,而不是單向燃燒。」
  9. 「你不是因為懂事才值得愛,你本來就值得愛。」
  10. 「接納過去的傷,是重新選擇的起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14會員
214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06
你是不是常常「太體貼」?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壓抑自己、犧牲自己,最後換來的卻不是感謝,而是滿腹委屈?這篇專欄透過學員的故事與心理學解析,帶你看見「情緒勞務」背後的真相:體貼不是錯,但若它是用委屈換來的,關係只會越走越遠。學會辨識、療癒與轉化,才是讓自己愛得自在、活得從容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9/06
你是不是常常「太體貼」?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壓抑自己、犧牲自己,最後換來的卻不是感謝,而是滿腹委屈?這篇專欄透過學員的故事與心理學解析,帶你看見「情緒勞務」背後的真相:體貼不是錯,但若它是用委屈換來的,關係只會越走越遠。學會辨識、療癒與轉化,才是讓自己愛得自在、活得從容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9/04
從一封凌晨寄出的冷開發信,到千萬營收的男性生活品牌, 他用信任換來合作,用行動改變市場習慣, 這是一場看似借力,卻步步為營的創業戰役。
Thumbnail
2025/09/04
從一封凌晨寄出的冷開發信,到千萬營收的男性生活品牌, 他用信任換來合作,用行動改變市場習慣, 這是一場看似借力,卻步步為營的創業戰役。
Thumbnail
2025/09/04
她從基層業務做起,靠著一次次累積與信任,走到外商舞台的頂端。 這不只是業務技巧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節奏、選擇與長期價值的修行。 20 億業績的背後,是耐心、智慧與不懈的行動力。
Thumbnail
2025/09/04
她從基層業務做起,靠著一次次累積與信任,走到外商舞台的頂端。 這不只是業務技巧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節奏、選擇與長期價值的修行。 20 億業績的背後,是耐心、智慧與不懈的行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乖孩子從小就學到了一種生存方式,只要順應大人期待,得到認可。長大後發現這種方式越來越不實用。進入社會後,優秀的乖寶寶們卻陷入迷霧之中,感到迷惘和焦慮。這篇文章揭開了乖寶寶症候群的真面目,並探討了他們為什麼長大後不快樂的原因。
Thumbnail
乖孩子從小就學到了一種生存方式,只要順應大人期待,得到認可。長大後發現這種方式越來越不實用。進入社會後,優秀的乖寶寶們卻陷入迷霧之中,感到迷惘和焦慮。這篇文章揭開了乖寶寶症候群的真面目,並探討了他們為什麼長大後不快樂的原因。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自我救贖的故事,主要講述從孩童到成熟女性的心境轉變。故事涉及挫折、霸凌、內心糾結,以及重新振作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自我救贖的故事,主要講述從孩童到成熟女性的心境轉變。故事涉及挫折、霸凌、內心糾結,以及重新振作的過程。
Thumbnail
今年39歲,我可以很確定的回答你,我不太懂愛! 小時候被耳提面命的「禮尚往來」「敬我三分回你七分」「吃虧就是佔便宜」⋯等傳統教育。面對許多事情的善意,我似乎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以上的觀點去執行回饋。 乍聽之下,這些非常政治正確的兒童教育很不錯,但我想談談我現在想修正的自己,是跟過去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反
Thumbnail
今年39歲,我可以很確定的回答你,我不太懂愛! 小時候被耳提面命的「禮尚往來」「敬我三分回你七分」「吃虧就是佔便宜」⋯等傳統教育。面對許多事情的善意,我似乎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以上的觀點去執行回饋。 乍聽之下,這些非常政治正確的兒童教育很不錯,但我想談談我現在想修正的自己,是跟過去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反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系列來到最後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 權杖侍者(信心、信仰、渴望、熱情、天賦) 從小我爸媽給我的稱讚寥寥無幾,還沒發育變胖前,我還會被稱讚長得漂亮可愛,頂多被評價為自動自發,「很乖,不讓我操心」諸如此類對我不痛不癢,甚至是一道沉重枷鎖的稱讚-乖巧意味著順
Thumbnail
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系列來到最後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 權杖侍者(信心、信仰、渴望、熱情、天賦) 從小我爸媽給我的稱讚寥寥無幾,還沒發育變胖前,我還會被稱讚長得漂亮可愛,頂多被評價為自動自發,「很乖,不讓我操心」諸如此類對我不痛不癢,甚至是一道沉重枷鎖的稱讚-乖巧意味著順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