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情緒預報,不只是自我覺察,也是關係的保護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天中午,我匆匆忙忙去買午餐,提著大包小包回到家,心裡還惦記著下午的工作。推開門,客廳空蕩蕩,孩子們全窩在房間裡。那一刻,我感覺到胸口的火苗被點燃:「我忙成這樣,他們卻像大小姐、大少爺一樣輕鬆?」

過去的我,常常會選擇忍耐。告訴自己:「算了,自己做就好。」

但一次次的忍耐,最後往往換來一次突如其來的爆炸。孩子們不明白為什麼媽媽突然暴怒,只覺得委屈,覺得不被理解。那份落差,讓彼此的距離拉得更遠。

這一次,我深吸一口氣,提醒自己別再重蹈覆轍。

我沒有憋到最後才爆炸,而是提前釋放訊號,用比平常大聲一些的語氣喊:「快出來吃飯,我已經很累了!」

這聲音像是一個「預告」,孩子們立刻明白媽媽快到臨界點了,紛紛走出來,甚至主動幫忙端盤子、拿碗筷。

情緒不是錯,錯的是「無預警的爆炸」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不生氣,好像生氣就是教養的失敗。但現實是,我們再怎麼努力,都還是會有疲憊、焦躁、失衡的時候。

重點不在於「永遠不生氣」,而是我們怎麼生氣。

如果一直壓抑不說,孩子會以為「一切正常」,直到某個瞬間大爆炸,才突然覺得莫名其妙,被怒火波及。

那樣的怒氣就像暴雨,來得又急又猛,讓人只來得及逃跑,卻沒有空間去理解。

相反的,若能提前預告,孩子會知道:「原來媽媽現在快到極限了。」這不是一種指責,而是一種提醒。

就像天氣預報:當我們知道午後可能有雷陣雨,就會帶把傘,或加快腳步回家。

預告,不是威脅,而是誠實

有些父母擔心,「預告」是不是一種情緒勒索,好像在告訴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囉」。其實差別在於語氣和出發點。

真正的預告,不是用來恐嚇,而是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狀態。

語氣保持平穩地說,「我今天已經很累了,可能比較沒耐心。」 「我現在快受不了你們一直拖拖拉拉。」

這樣的話語,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是隨時隨地都能保持完美,也有需要被體諒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學會了情緒表達的方式。

當他們長大,面對同儕或伴侶時,能不能先說「我現在心情不太好,等等可能會比較敏感」,這其實是情感關係裡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親子關係裡,給彼此一點緩衝

我常覺得,孩子並不是不懂事,而是需要時間和提示。當我們願意提前說出口,其實是給了孩子一個轉圜的空間。

而對我自己來說,這也是一種練習。

當我能誠實地說出「我累了」「我快要生氣了」,我不再是那個一忍再忍、最後情緒潰堤的媽媽,而是能夠掌握自己情緒節奏的人。這種掌握,不是控制,而是自覺。

親子關係不是完美無瑕的和諧,而是一次次在混亂中,找到更好的相處方式。

從家庭到人生的哲理

其實,不只是親子關係,人生中許多衝突都是因為「沒有預告」。

同事之間,常因一句突如其來的批評而心生嫌隙;伴侶之間,也常因無預警的情緒爆發而劍拔弩張。

如果我們願意多一點「預告」:

「我這週壓力很大,可能比較容易煩躁。」 「這件事對我很重要,希望你能專心聽。」

那麼,對方至少有機會調整,也能更理解我們的心情。關係因此少了誤解,多了體諒。

那天午餐過後,孩子還跑來對我說:「媽,妳剛剛是不是差點要爆炸?」我笑著回答:「對啊,所以我先打預防針。」他點點頭,像是鬆了一口氣。

或許,這就是我們之間新建立的默契:

生氣不是不能,但至少讓彼此知道,暴風雨快來了。這樣,我們都能及早撐起一把傘。

情緒的預告,不是威脅,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表達;它讓我們少一點遍體麟傷,多一點彼此理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302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8/28
孩子長大,與父母相處時間減少,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許多創造親子連結的機會。作者分享透過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車程,進行自然、輕鬆的親子對話,增進親子感情的經驗。文中提及心理學研究指出,並肩而坐的狀態更有利於孩子卸下心防,鼓勵父母把握日常點滴時刻,例如車程閒聊、晚餐後散步等,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Thumbnail
2025/08/28
孩子長大,與父母相處時間減少,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許多創造親子連結的機會。作者分享透過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車程,進行自然、輕鬆的親子對話,增進親子感情的經驗。文中提及心理學研究指出,並肩而坐的狀態更有利於孩子卸下心防,鼓勵父母把握日常點滴時刻,例如車程閒聊、晚餐後散步等,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Thumbnail
2025/08/20
許多人覺得拒絕別人很難,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難以拒絕的原因,從童年教養到人際關係的影響,並提供在親子關係和日常生活中練習拒絕的方法,強調拒絕的重要性與如何在拒絕中表達愛與尊重。
Thumbnail
2025/08/20
許多人覺得拒絕別人很難,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難以拒絕的原因,從童年教養到人際關係的影響,並提供在親子關係和日常生活中練習拒絕的方法,強調拒絕的重要性與如何在拒絕中表達愛與尊重。
Thumbnail
2025/08/18
隨著時間推移,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容易因為害怕麻煩而漸漸疏遠。文章以自身的經驗,闡述瞭如何因為顧慮到他人感受,而減少拜訪長輩和朋友,導致感情變淡的過程。作者呼籲讀者,主動聯繫和陪伴,即使造成些許麻煩,也是維繫感情的重要養分,不要讓體貼變成疏遠的藉口。
Thumbnail
2025/08/18
隨著時間推移,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容易因為害怕麻煩而漸漸疏遠。文章以自身的經驗,闡述瞭如何因為顧慮到他人感受,而減少拜訪長輩和朋友,導致感情變淡的過程。作者呼籲讀者,主動聯繫和陪伴,即使造成些許麻煩,也是維繫感情的重要養分,不要讓體貼變成疏遠的藉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