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愛動,為什麼叫他過動兒?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每逢開學時刻,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而常常會接到老師電話,被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或是有沒有讓他服藥?我在孩子一年級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對家有過動兒的家長而言,這似乎是一個開學起手式。

第一次接到電話時,我也是嚇的不知所措,因為我覺得孩子在家只是比較活潑,和我在一起都還好啊,為什麼才一入小學,就被老師說他是「過動兒」,患有「過動症」呢?

**********

到底什麼是「過動症」?它和不能專心,活潑好動有什麼差別呢?如果只是活潑好動、不能乖乖坐好上課,這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本來就會有的現象嗎?尤其是小男生,像一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精力旺盛的停不下來,很常見啊!

假設「愛動」是孩子的行為特質,為什麼只是為了要讓他融入群體生活,服從指令,就一定要用藥物去改變他,讓他看起來比較正常或是容易被管教呢?

從孩子在7歲被確診為ADHD 注意力缺失不足過動症開始的那一天,我的心中就充滿了各式各樣像以上的問號?

一直到今天他11歲了,我仍然覺得,這些所謂的症狀,顯示的是孩子個體的不同。我認為如果我們把孩子的行為特質看成是一個光譜,那麼極度安靜的特質在一端,過動的特質就在另一端,他們在光譜上的呈現,有時候取決於環境和群體文化的影響,也會讓所謂的過動兒有機會在光譜上移動,呈現出不同的行為表現,從過動改變到專注。

你要如何在這個光譜上直直的切一條線?然後說:「好!從這邊開始它就是一種疾病!叫做過動症!」這些特質的呈現,並不是驗血、驗光、三高、患癌指數,有著非黑即白的結果論啊!

我最大的糾結點是,如果人外在的長相可以不同,那為什麼人內在大腦的構造不能不同?而大腦的不同,如果可以解釋為個體的「不同」,為什麼我們要稱過動兒的過動症為一種「疾患」與「不足」呢?這代表了一種「標籤」。

在我的理性腦中,我同意大部分的醫生和老師看法,我的孩子需要控制自己。但在我的感性腦裡,我覺得用病症或疾患來標籤和抑制這些有所謂過動症的孩童,其實只是為了在社會裡生活的少數人服從多數人而已,而我們所謂的社會規範,就是去方便大多數的人。

因此,我與我的孩子為了過大多數人的團體生活,不干擾到他人,我的孩子必須被抑制,這是令我覺得最難過的地方。

**********

在經過了多年的摸索,我有了這樣的體悟,是不是過動症其實已經並不是這麼重要。最重要的是做為父母親,在面臨糾結難解的問題時,我們要依自己孩子狀況的輕重緩急,來選擇自己和孩子能應對的方式。

請自問:

「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在當下與團體中,都比較輕鬆和壓力較小的過生活?」

「什麼樣的學習在現階段可以讓孩子較不費力的先接受,並有所成長與被啟發?」

「什麼樣的對待可以讓孩子和你自己晚上至少可以好好的睡一覺、reset 明天再出發?」

最可怕的是,如果孩子明明已經不同,我們卻還是硬要花數倍的時間要求他做到和別人相同。

關於專家的建議,可以參考。但是最重要的是做為父母親,我們要常常提問與學習,當自己清楚了,選擇與方法也就慢慢出來了。絕對沒有馬上出現的好方法,方法都是慢慢摸索、自己和孩子調整出來的。

最後,鼓勵大家,正視與接納,是面對家中特殊兒的最好態度。請接納孩子因為他的不同,所以他會走一條和別人不同的道路。

他可能必須格外努力,但還是有可能不能成為什麼。他也可能有一天因為他的獨特,真的成為什麼大人物,就像是奧運游泳金牌「飛魚」菲爾普斯一樣。但那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不管他現在和未來是什麼樣子,他永遠是我們可愛的孩子,這是可以確定的。

**********

我是一位過動兒的媽媽、上班族、素人作家,熱愛音樂與自然芳香療法。為了和孩子一起面對他的與衆不同,我花了近三年的時間書寫了 《我們都是孩子的引導師》這本書,與同為父母的你分享。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或者身旁也有類似的朋友面臨相同的困擾,請您追蹤我的粉專 : 凱西的奇幻教室 或者協助大方分享我的文章,因為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和我的孩子,許多的家庭應該也在這條不容易的道路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西的奇幻教室
58會員
42內容數
凱西是一位從小就不喜歡待在教室裡的孩子。高中時歷經補考、留級、轉學、重考、再重考...到懷疑人生,在大家都以為 "完蛋了"的時候,她的人生居然在異地重新找到出口。 凱西後來成為母親,細細回想,當年或許不是學校、老師、父母或自己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想 "為我好"。 但是"我" 到底是誰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文章闡述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優勢。長期關注過動議題的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佳燕醫師講座內容分享,她的講座筆記涵蓋ADHD的獨特特質、社會對疾病的負面態度、過動症醫療與生活方法等內容,充滿實用性並以個人故事作為例證。
Thumbnail
文章闡述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優勢。長期關注過動議題的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佳燕醫師講座內容分享,她的講座筆記涵蓋ADHD的獨特特質、社會對疾病的負面態度、過動症醫療與生活方法等內容,充滿實用性並以個人故事作為例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最近三個月,我們很幸運的請到一個很用心的早療老師(治療師),來家裡幫Raymond上課。時常遇到Raymond在外面或在家裡,突然「不明所以的爆發」難以安撫、也因為自閉症口語表達遲緩,他無法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他感受是什麼? 我們通通不知道,只能看到他用情緒發洩的倒地、摔東西、怒吼、哭...
Thumbnail
最近三個月,我們很幸運的請到一個很用心的早療老師(治療師),來家裡幫Raymond上課。時常遇到Raymond在外面或在家裡,突然「不明所以的爆發」難以安撫、也因為自閉症口語表達遲緩,他無法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他感受是什麼? 我們通通不知道,只能看到他用情緒發洩的倒地、摔東西、怒吼、哭...
Thumbnail
認識到底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Thumbnail
認識到底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有注意力的問題未必等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同面向,才能知道怎麼幫忙孩子
Thumbnail
有注意力的問題未必等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同面向,才能知道怎麼幫忙孩子
Thumbnail
「老師說他上課都沒辦法專心,但是他在家裡可以一個人拼積木拼很久耶...」媽媽電話中,拋出這個疑惑,想問問我的看法。
Thumbnail
「老師說他上課都沒辦法專心,但是他在家裡可以一個人拼積木拼很久耶...」媽媽電話中,拋出這個疑惑,想問問我的看法。
Thumbnail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時常不認真寫作業,總是分心;或是接送孩子時聽到老師回饋孩子不認真聽講,時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影響同學。這時都不免有此疑惑: 所以這表示我的孩子有注意力的問題嗎?,我該帶他去醫院做評估嗎? 對此,以下我們提供幾項準則,供你作為參考的依據: 一、生活中可
Thumbnail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時常不認真寫作業,總是分心;或是接送孩子時聽到老師回饋孩子不認真聽講,時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影響同學。這時都不免有此疑惑: 所以這表示我的孩子有注意力的問題嗎?,我該帶他去醫院做評估嗎? 對此,以下我們提供幾項準則,供你作為參考的依據: 一、生活中可
Thumbnail
前些日子,才去過醫院做檢測,結果是確定有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果然我從小到大的感覺是對的,因為我總覺得自己與同學的表現或行為有點不一樣,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表達。通常ADHD在兒童裡,男生比起女生更容易被發現,因為男生比較多有好動或衝動的表現,例如,上課走來走去,坐不住,但相反的,女生就比較不
Thumbnail
前些日子,才去過醫院做檢測,結果是確定有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果然我從小到大的感覺是對的,因為我總覺得自己與同學的表現或行為有點不一樣,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表達。通常ADHD在兒童裡,男生比起女生更容易被發現,因為男生比較多有好動或衝動的表現,例如,上課走來走去,坐不住,但相反的,女生就比較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