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某些時刻,我們會被突如其來的痛苦擊中——也許是童年的忽視、人際的背叛,或是某段關係中的失落與羞辱。這些創傷往往不是我們選擇的,也不是我們造成的。但它們留下的痕跡,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情緒與自我認同。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療癒是你的責任。」這句話並不是責備,而是一種溫柔的賦權。它提醒我們:雖然過去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與它共處,如何轉化它,甚至如何讓它成為我們成長的養分。
如何看見——從反應到覺察
療癒的第一步,是看見。不是用批判的眼光,而是用慈悲的心。
- 觀察自己的反應:當你感到焦慮、憤怒或退縮時,試著問自己:「這是什麼在觸動我?是什麼記憶或信念在背後作祟?」
- 傾聽身體的訊號:創傷常常藏在身體裡。胸口的緊縮、喉嚨的堵塞、胃的抽痛,都是身體在說話。
- 允許情緒存在:你不需要馬上「好起來」。允許悲傷、恐懼、羞愧流動,反而是療癒的開始。
這些看見,不是為了分析自己,而是為了重新與自己建立關係。你不是問題本身,你是那個正在努力理解問題的人。
如何調整
這是一個微小而持續的選擇
療癒不是一次性的突破,而是日復一日的微小選擇。以下是幾個溫柔的調整方式:
• 建立微儀式:每天點一盞燭光、寫一句自我祝福、畫一個象徵圖像,都是在向自己說:「我願意照顧你。」
• 轉化語言:把「我好差」改成「我正在學習」,把「我又失敗了」改成「我正在嘗試」。語言是內在的建築材料。
• 創造安全空間:重新佈置你的生活空間,讓它成為支持你療癒的容器。一張乾淨的桌面、一個柔軟的角落,都能成為你的庇護所。
• 尋求共伴:療癒不必孤單。與信任的人分享、參與支持性的對話圈、或是與輔導者同行,都能讓你感到被看見、被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