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導讀|《有一種傷害叫成長》:成長不是被迫強大,而是學會轉化的練習

陽台上的女作家-avatar-img
發佈於策略敘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吃虧是福」

「吃苦當吃補」

在華人文化裡,彷彿只要受過傷,就自然能換來一種隱形的力量。
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傷害本身就能帶來成長,那麼那些因痛苦而倒下的人,又該如何被解釋?

面對傷害,我們思考的重點,不應該停留在以傷害為主體的「傷害意味著什麼」「傷害帶來了什麼」,而是轉向以自己為主體:「我如何面對傷害?」「我如何穿越傷害?」而是轉向以自己為主體:「我如何面對傷害?」「我如何穿越傷害?」


原文書名與文化差異:痛苦不等於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傷害叫成長》這個中文書名,其實與原文 How We Grow Through What We Go Through 有微妙的差異。

原文強調的是「我們如何透過經歷而成長」,而非「因為受傷就成長」。 這樣的差距,正好反映出我們文化中對「痛苦=成長」的直覺思維——彷彿只要受苦,就能換來力量。 但事實上,成長並不是傷害的獎勵,而是轉化的練習。


作者與書的定位

作者 Christopher Willard 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是正念教練。他長期關注心理療癒、創傷與復原力,並將心理學、神經科學與正念練習結合,整理成這本書。

這並不是一本心靈雞湯,而是一份實用的指南。它提供的不只是安慰,而是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對於處在困境中的人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陪伴:提醒我們,不需要靠「硬撐」來證明自己,而是可以透過練習,找到新的支撐點


書中的三個核心概念

1. 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

心理學中的這個概念提醒我們:成長不是因為「受傷」這個事實,而是因為「我們如何回應傷害」
有些人因創傷而停滯,但也有人因創傷而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新的力量。

2. 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

我們面對痛苦時,常常第一反應是責怪自己:「我不該這麼脆弱」「是不是我不夠努力」。
自我慈悲,就是練習用一種溫柔、接納的態度對待自己,像對待朋友一樣,給自己理解與支持。

3. 練習才是關鍵

成長不是自動發生的結果,而是需要透過具體練習來啟動。這正是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它把「創傷後成長」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微行動


書中的幾個練習(舉例)

  • 呼吸練習:當情緒翻湧時,用有意識的深呼吸,把自己帶回當下。
  • 姿勢調整:透過改變身體姿態,幫助神經系統從緊繃轉向安定。
  • 界限語言:學習說「不」,把「保護自己」視為一種力量,而不是自私。
  • 聲音接地:透過哼唱、發聲,幫助自己感覺到「我還在這裡,我是安全的」。

這些方法聽起來簡單,卻是一種持續的鍛鍊。它們不是要否認痛苦,而是讓我們在痛苦中,有一個落腳點


為什麼值得推薦

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有三點:

  1. 它提供的是真實可行的練習,而不是抽象的安慰。
  2. 它拒絕「美化痛苦」,提醒我們成長來自轉化,而不是來自傷害本身。
  3. 它強調主體性:我們不是被動的承受者,而是能透過選擇與練習,重新塑造自己的人。

結尾:成長的關鍵在於「練習」

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是:成長不是傷害帶來的獎勵,而是練習後的回報
真正讓我們變強大的,不是傷害,而是我們在傷害之後,願意怎麼走、怎麼陪伴自己。

留一個問題給你:
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哪個困難的經歷,最終因為「練習」而讓你看見了自己的改變?

👉如果你也想更深入理解「療癒與柔性力量」的路徑,歡迎加入策略敘事坊,和我一起把這些方法實踐在日常生活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策略敘事坊
29會員
67內容數
踐行長期主義,用敘事看見價值,用策略走出路徑。
策略敘事坊的其他內容
2025/10/08
華人父母常以「省錢」作為對家庭的愛與責任,這種 Level 1 的消費模式提供了安全感與穩定。但同時,它也帶來壓抑與代際衝突。當資產早已跨越 Level 1,仍然用節儉定義生活,這還是智慧,還是匱乏?值得我們重新檢視。
Thumbnail
2025/10/08
華人父母常以「省錢」作為對家庭的愛與責任,這種 Level 1 的消費模式提供了安全感與穩定。但同時,它也帶來壓抑與代際衝突。當資產早已跨越 Level 1,仍然用節儉定義生活,這還是智慧,還是匱乏?值得我們重新檢視。
Thumbnail
2025/10/01
現代人際關係複雜多變,本文介紹一套「人際關係九層圖譜」,以甜甜圈模型視覺化呈現關係層級,從宇宙共有圈到共生共創圈,幫助讀者覺察關係距離、能量交換與信任層級,進而保護自己、建立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5/10/01
現代人際關係複雜多變,本文介紹一套「人際關係九層圖譜」,以甜甜圈模型視覺化呈現關係層級,從宇宙共有圈到共生共創圈,幫助讀者覺察關係距離、能量交換與信任層級,進而保護自己、建立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預期成果: 將別人發過來的負面情緒轉化為自己的正能量,收穫滿滿,感謝無比。 二、狀況描述: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攻擊或挑釁時,很容易感到憤怒、委屈,甚至陷入痛苦的漩渦。 這些負面情緒就像是一團骯髒能量,如果不加以處理,就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Thumbnail
一、預期成果: 將別人發過來的負面情緒轉化為自己的正能量,收穫滿滿,感謝無比。 二、狀況描述: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攻擊或挑釁時,很容易感到憤怒、委屈,甚至陷入痛苦的漩渦。 這些負面情緒就像是一團骯髒能量,如果不加以處理,就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Thumbnail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感謝#幸福文化的邀約,讓我可以閱讀這本《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幫助我們如何堅強面對我們人生失敗的好書。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都會面臨到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失敗和不如我們所望的事。 如何選擇面對挫折,將是人生的轉捩點。現在我就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人生智慧,幫助我面對未來各種挑
Thumbnail
感謝#幸福文化的邀約,讓我可以閱讀這本《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幫助我們如何堅強面對我們人生失敗的好書。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都會面臨到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失敗和不如我們所望的事。 如何選擇面對挫折,將是人生的轉捩點。現在我就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人生智慧,幫助我面對未來各種挑
Thumbnail
過去的傷痛不應該綁住你前行的腳步。 「我要為不斷告訴自己要堅強的你,鼓鼓掌,辛苦你了。」
Thumbnail
過去的傷痛不應該綁住你前行的腳步。 「我要為不斷告訴自己要堅強的你,鼓鼓掌,辛苦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