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生產力的人嗎?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為什麼有些人能完成很多事情,還有時間旅行、陪伴家人、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而有些人則是忙得焦頭爛額,不要說陪伴家人,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
這本書適合誰看?
如果你一直感覺自己很忙,忙到連生活、健康也沒辦法平衡,又或者想騰出更多的時間,做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這本書就非常適合你。你可以跟隨這本書中的實踐方法,一步一步去提升生產力,平衡工作與生活。
關於作者
作者克里斯・貝利 Chris Bailey 是一位對生產力很著迷的人。他從念高中的時候已經開始試驗不同有關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在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兩個高薪厚職的機會,專注用一年時間研究「生產力」。這本書包含了二十五個作者認為最有效的生產力技巧和方法,並對日常生活最具影響力。
生產力的定義
生產力並非只做得更多、更快,而是只用心嚴謹地做正確的事情。
我一直也認為生產力是做愈多事情愈好,但看了這本書後發現這個思考方式是錯的。生產力高不代表做了很多事情,而是完成一些對目標和理想關鍵的事情,並能夠對其投入更多精力和專注力。
每個人都應該思考一下人生中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學會生產力技巧就是為了有更多時間完成這些重要事情。
想提高生產力有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你要清楚了解什麼是對你的人生真正重要、你真心熱愛和關注的事情,然後投入更多時間去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第二個重點是提高你的專注力,減少妨礙你的事物;最後一個重點則是維持你的精力,包括身體、心靈上的精力。
想提高生產力有三個重點
重點一:尋找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
你清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嗎?
假設你每天多出兩小時的空閒時間,你會如何利用這段時間?你會做那些新的事情?你會花更多時間在那些事情上?你想要培養的新習慣或儀式是?你為什麼想要提高生產力?如果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或是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中什麼事情是最重要,你可以試試做以下的這個簡單的小測驗: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小測驗,幫助你尋找核心價值觀的選項,你可以為它們評分(1-5分 5分最高),然後你會知道自己最重視的人生範疇是什麼。
- 健康與身心平衡
- 家庭與親情
- 愛情與伴侶關係
- 財富與物質安全
- 工作穩定
- 職業成就感
- 自由與自主
- 學習與成長
- 創造力與表達
- 友情與人際連結
- 助人與服務社會
- 影響力與地位
- 名聲與被認同感
- 精神信仰或心靈寄託
- 享受與快樂
- 冒險與挑戰
- 公平與正義
- 自我實現(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
- 安全與穩定生活
- 環境與自然和諧
選出4個最高分的項目,這4個項目就是你的人生核心價值觀了。知道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後,就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專注力花在這些領域上,向這些方面繼續發展。清楚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做這些事時也會更有內在動力,因為你知道這是你真心想追求和得到的東西。
使用三的法則管理任務
如果你想完成更多事情,並花更多時間在對你最大影響的任務,你必需要使用三重點法則。三這個數字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對大腦來說三項事物是最容易被記住的,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以下是使用三的法則來安排每天重要事情的方法:
- 先準備筆和紙
- 思考一下假如今天已完結,你最想完成的三件事情是什麼,然後寫下來
- 思考應該如何達成這三件事情,並安排好完成的時間
- 著手進行
這個步驟可以讓你停下來思考現階段對自己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確保這三件事情是符合你的核心價值觀,並可以達到最大的生產力。如果完成這三件最重要的事後還有精力和時間,你也可以安排其他輕鬆的瑣碎事項。
每週檢視目標和方向
這個任務是非常重要,認真審視各項生活領域,可以仔細地觀察自己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可以在維修日一同處理。
以下是十個幫助審視目標和方向的問題:
- 下週我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哪些地方?
- 上週我在哪些地方花太多時間?
- 下週我需要安排或做什麼?
- 下週我需要在哪些地方提高覺察?
- 各個領域裡,我還有哪些未解決的問題?
- 我的各個領域在下週出現什麼樣的新機會?
- 我下週的目標會遇到什麼阻礙?
- 我所有的承諾是否都朝正確的方向進行?
- 我是否需要增加或刪除哪個承諾?有沒有哪個需要延伸或縮小的?
- 上週我哪些地方做得非常出色?
這十個問題就像是一個導航,令你能看清楚自己的行為,不會偏離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不會走太多冤枉路。同時你可以審視自己會不會在某這領域花太多或太少時間,觀察能否令人生各個領域達到一個更平衡的狀態。
重點二:如何提升專注力?
一次只做一件事
這裡又要再重申生產力的定義:生產力並不是做愈多事情就愈有生產力,而是完成了多少對目標和人生有意義和幫助的事情。雖然有許多研究指出,同時處理不只一件事,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產力。但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同時處理很多事情?原來「多工處理」會讓我們的大腦誤以為我們很有生產力,這是一種認知偏誤。同一時間處理多件事情會刺激多巴胺分泌,形成大腦中的獎勵迴路,令你自我感覺良好。
「多工處理」並不是你真的同時在做多於一件事,其實是讓大腦專注力從多個任務當中快速切換,這樣除了需要花費更多專注力和時間外,還會增加出錯的機會。所以你需要訓練專注力肌肉,以免被容易令你分心的事物干擾。
在處理任何事情時,包括工作、冥想、閱讀、運動時,留意自己的思緒。每當你發現你的思緒開始飄走時,輕輕地把它拉回來。每一次拉回到你正在處理的事情上時,代表你已逐漸強化了你的專注力肌肉。
專注力訓練需要時間,剛開始時可能會有點困難,思緒飄走了請不要怪責自己。訓練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到專注力變強的好處。
建立「維修清單」,處理瑣碎事情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瑣碎的事情要處理,這些事情跟生產力無關,但又不得不花時間去完成。你可以設立一個「維修清單」,將可以暫緩幾天的瑣碎任務寫下來,然後在一週裡安排一天或半天(可以定立當天為維修日)來完成「維修清單」中的任務。
最常見的維修清單項目有:
洗衣服
清潔家居
安排一週膳食
這個方法可以將瑣碎和煩人的事情一次過解決,幫助你騰出更多的專注力和精力到重要的事情上,大腦思緒不會一直飄到那些低效又不得不完成的事情上。
我已經實行這個方法三個月了,這三個月我一想到一些小事情是不需要立即完成的,就把它記錄在我的NOTION中,等待每星期日(我的維修日)再一併處理。這個方法幫助我的腦袋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間,不需要記住大量瑣碎的事情。
建立「擔憂清單」,清空大腦
擔憂是大腦為了讓你安穩地存活著而產生出來的情緒,這些令人感到擔憂的話語會一直在腦海中打轉,不知不覺地影響你大腦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你需要學習把「擔憂」這個情緒給轉化出來,才能令大腦更專注。
你可以建立一張「擔憂清單」:
- 列出所有自己擔心的事情
- 安排時間思考清單上的所有事情
把腦中的擔憂拉出來寫在紙上,你會更能分清到底這事情是真實存在/已發生,還是大腦正在自己嚇自己。 如果是真實的事情,應該要做的是想下一步該如何做。這個「擔憂清單」我也會在我的維修日進行檢視。把擔心的事情寫下來後,真的發現有八成的事情是大腦製造出來的假象,根本沒有發生和不會發生。
我認為建立這個「擔憂清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看清自己。因為我們之所以會擔心,往往就是遇到不可控或不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情。如果是不可遇到不可控制的事情,可以訓練自己放下的能力,擁有隨遇而安的心;如果遇到不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情,可以想方法進步和改善。
重點三:維持你的精力
留意吃的食物和食量
食物是維持人類能量的來源,”YOU ARE WHAT YOU EAT” 這句話相信大部分人也有聽過,但又有多少人會思考吃什麼、怎樣吃才能健康和精力充沛?以下有兩個作者提供的飲食原則:
- 不吃加工食物
大部份未經加工的食物轉化成葡萄糖的時間較慢,能幫助保持穩定的血糖水平,令你不會感覺一下子很有精神,一下子又沒有能量。
- 有飽肚感就停止進食
吃太飽會令血糖上升,當你感到疲倦時,往往就是因為體內的葡萄糖含量過多或過少,所以保持血糖穩定是保持能量水平的關鍵。
在適當的時候喝咖啡
在攝取咖啡後的八到十四個小時,身體才會將其完全排出身外,所以你需要根據自己的起床和入睡時間去安排應該什麼時候喝咖啡,假設你是在早上六點至八點醒來的話,早上九時半至十一時半就是你的最佳喝咖啡時間。在醒來的幾小時後喝咖啡,可以保持一天的精力,到你感覺累的時候,就是該睡覺休息的時候了。
但要注意的是一旦你的身體適應了咖啡因的攝取量,對你的生產力就沒有這麼大的幫助了,所以真的不要一天喝大量咖啡,否則你只會需要更多咖啡因。
多做有氧運動
人類的身體結構是被設計來行走的,並不是設計來做靜態活動。做運動除了幫助釋放壓力,還可以幫助你令更多血液流向你的大腦,增加大腦供血量。還能強化大腦、抗抑鬱,你會變得更快樂和樂觀,在處理難題時也能用一個更放鬆的心情去面對,所以運動對提高生產力絕對是非常重要。
總結
想要提升生產力其實不難,你首先要清楚了解什麼是對你的人生真正重要、你真心熱愛和關注的事情,然後投入更多時間去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訓練專注力肌肉也非常重要,你要學會如何減少妨礙你的事物。另外,維持你的精力是關鍵,包括身體、心靈上的精力。吃好睡好多運動,多培養令內心平靜的興趣就能事半功倍。書中的方法簡單易懂,只要一步一步跟著做,你也能夠成為生產力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