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中型企業裡,有一位新上任的主管藍經理。藍經理並不是靠專業或經驗被選中,而是因為與公司執行總經理有私交,才被推薦進公司擔任要職。
剛開始,員工們對這位新主管充滿期待,認為他能帶來新的管理思維。但不久之後,大家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藍經理上班的日常非常簡單:準時進公司,打開電腦,但很少參與任何實際工作。他從不主動召開部門會議,也不願意學習公司正在使用的系統,甚至連最基本的操作都要依賴部屬。當公司高層有指示時,他僅僅是把任務轉達給員工,從不參與討論或提出解決方案。有一次,部門兩名資深同事因為預算編列方式起了爭執,氣氛僵持不下。藍經理沒有介入,也不調解,只淡淡地說:「你們自己解決吧。」這種放任態度讓員工感到失望與挫折。
隨著時間推移,部門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多,沒有人感受到主管的支持。員工開始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忽視,意見得不到重視,甚至連基本的公平與秩序都無法維護。漸漸地,一些有能力的人選擇離開公司,留下來的員工也失去了動力,只是敷衍完成工作。
最終,這個部門陷入了「有主管卻等同於無主管」的狀態,不僅團隊士氣低落,公司的運作也變得越來越低效。雖然表面上藍經理依舊安穩地坐在主管位置,但在員工心中,他早已失去了領導者的威信。
管理啟示─
*主管不能只是「傳聲筒」
領導者若僅是轉達命令,而不提供專業判斷或決策支持,會讓團隊失去方向感與信任。主管的價值不只是上層指令的搬運工,更是協調資源、解決問題的關鍵角色。
*專業能力是領導的基礎
即便是因為人脈或背景進入管理職位,仍需具備必要的專業能力。當主管連部門的基本工具或系統都不熟悉,員工自然質疑其專業,進而失去尊重。
*放任矛盾會侵蝕團隊
團隊內的衝突若長期不處理,會破壞信任與合作氛圍。主管若缺席於矛盾的解決,不僅失去威信,還會讓部門陷入惡性循環。
*領導責任包含激勵與支持
員工不僅需要明確的工作指令,更需要主管的鼓勵與支持。缺乏參與與認可,會使人才逐漸流失,留下「在位無人」的局面。
*領導權威來自行動,而非頭銜
職位頭銜只能帶來短暫的權威,長期的領導力取決於行動。願意承擔責任、解決問題、並支持團隊的人,才會真正贏得下屬的尊敬與追隨。

懶散的行政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