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四型內耗人格全解析:你是哪一型?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四型內耗人格的五大心理面向分析

——從恐懼到轉化,看見心裡的隱形劇本


引言:你覺得累,不是因為事情多

下班的夜裡,小安丟下筆電,癱在沙發上。明明今天沒有加班,也沒有被罵,但他心裡卻空了一大塊。腦中一遍遍回放著白天的片段——

會議上,他忍住想提出的不同意見,只怕破壞和氣;與主管意見不合時,他又硬生生撐著,聲音拔高到自己都陌生;午休時同事聊感情,他假裝附和,心裡卻想「別扯到我」;晚上回到家,他努力陪伴家人,卻覺得自己像一台電量耗盡的機器人。

raw-image

這就是內耗:不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而是我們在無形中,不斷跟自己角力。心理學告訴我們,這些隱形的消耗,不是偶然,而是「人格策略」在作祟。為了保護自己,我們學會不同的生存方式,但這些方式,卻常常成了消耗的來源。


一、核心動機:四種不同的生存策略

1. 討好型:渴望被接納

在公司裡,小玲是公認的「萬能小幫手」。

有人加班,她會說「我陪你」;有人臨時趕報告,她會說「交給我吧」。同事們喜歡她,覺得她貼心又好相處。

但夜深人靜時,小玲卻常常在電腦前掉眼淚。她明明已經疲憊不堪,卻還是忍不住答應別人。她害怕拒絕後換來的是冷眼或疏遠。心裡那句最常浮現的話是:「要是我不做,他們就不喜歡我了吧?」

raw-image


心理學分析:

討好型的驅動力是「避免被拒絕」。這樣的人往往在童年就學會——只要順從、乖巧、幫忙,才會被肯定。久而久之,他們把「被喜歡」當作存在的憑證。

👉 代入問題:你是否也常在心裡想:「拒絕別人會不會讓我變成壞人?」

2. 對抗型:渴望被認同

阿傑是會議上的「戰士」。主管一說:「我們下次試試這個方法吧。」他立刻皺眉反駁:「不行,這樣絕對會出問題!」

在旁人眼裡,他像是在爭輸贏,但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最怕的,是「被看不起」。

某次提案,阿傑的想法被全盤否決,他臉漲得通紅,心裡一遍遍冒出:「他們是在羞辱我!我一定要證明我是對的!」

於是,他加班到深夜,寫了一份更厚的企劃,第二天丟在主管桌上,帶著挑釁的語氣說:「這樣才是可行的!」

raw-image


心理學分析:

對抗型的核心是「避免被羞辱與壓制」。他們的童年記憶裡,常常有「被否定」或「被忽視」的痕跡。於是長大後,他們選擇用「強硬」來保護自尊,哪怕表面看起來強勢,內心卻常感到孤獨。

👉 代入問題:你是否也常在心裡說:「只要我輸了,就代表我不值得被尊重」?

3. 疏遠型:渴望自由

小偉在人群中總是有禮貌,能談時事、講笑話,看似隨和。可一旦話題涉及個人,他立刻笑笑帶過:「就還好啦。」

朋友們覺得他神秘,卻也無法真正靠近他。

有一次,伴侶想和他討論未來規劃:「我們是不是該談談結婚?」小偉當下沉默,之後找藉口消失了幾天。他心裡害怕,因為一旦答應,就意味著被要求、被捲入別人的情緒與責任。

raw-image


心理學分析:

疏遠型的驅動力是「避免被控制」。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或許常覺得自己被要求做太多、承受太多。於是長大後,他們選擇用「保持距離」來保護自己。這種自我保護讓他們看似冷靜,卻也因此錯過了更深的連結。

👉 代入問題:你是否也常在心裡說:「靠太近很危險,還是保持距離吧」?

4. 高功能型:渴望有用

Ann 是團隊的定心丸。危機來臨,她永遠第一個衝上前解決問題。

但某天,她在會議後崩潰大哭,嚇壞所有人。她心裡的聲音不停喊著:「如果我沒辦法解決問題,那我就是沒用的人。」

raw-image


心理學分析:

高功能型的驅動力是「逃避無能感」。這樣的人在童年或許很早就學會:只要表現優秀,才能獲得讚許。久而久之,他們把「表現」和「價值」劃上等號。 然而,當外在讚美不足時,他們往往掉入深深的空虛,甚至陷入「失能」:一旦覺得自己不夠好,就乾脆放棄,反而徹底癱瘓。

👉 代入問題:你是否也曾在心裡說:「如果我不完美,就什麼都不是」?

二、行為表現與人際互動

  • 討好型:表面隨和,總說「沒問題」,但私下常常委屈自己。
  • 對抗型:在順境時能帶頭改革,逆境時卻成了挑剔、咄咄逼人的「糾察隊」。
  • 疏遠型:能在人群中扮演「和善觀察者」,但在親密關係裡,卻常常「斷電逃走」。
  • 高功能型:可靠、能扛事,但最容易在家人面前爆炸,因為外頭「不能倒」,只能把情緒傾倒在最親近的人身上。

這些表現看似矛盾,但都是「恐懼」推動的結果。


三、內在語言:潛意識的低語

  • 討好型:「只要我幫忙,他們就會喜歡我。」
  • 對抗型:「輸了就代表我沒價值。」
  • 疏遠型:「靠太近很危險,還是保持距離吧。」
  • 高功能型:「我不能出錯,否則大家會發現我沒用。」

這些聲音像背景音樂,在我們不自覺時,一再影響行為。


四、核心焦慮:深層恐懼才是真正的內耗

  • 討好型:最怕被拒絕。被冷落的訊息,足以讓他一整天陷入不安。
  • 對抗型:最怕被羞辱。在眾人面前被駁斥,憤怒往往是掩蓋脆弱的盔甲。
  • 疏遠型:最怕失去自由。當伴侶說「你都不懂我」,他瞬間拉下心門。
  • 高功能型:最怕無能與失敗。完成專案卻沒被稱讚,就掉進「我是不是沒用」的漩渦。
👉 內耗的根源,不是「想太多」,而是恐懼在推動。

五、療癒與轉化:走出內耗的第一步

  • 討好型:第一次對同事說「抱歉,這次我沒辦法幫忙」,雖然心跳加速,卻發現世界並沒有崩塌。
  • 對抗型:試著在爭論前,先說:「其實我怕被忽視。」這份脆弱,讓人看見他真實的一面。
  • 疏遠型:鼓起勇氣對朋友說:「其實我有時候很孤單。」發現表達情感不會失去自由,反而換來理解。
  • 高功能型:第一次在團隊裡說:「我需要幫忙。」意外發現,大家其實樂意支持她。

療癒,不是要你變成另一種人,而是讓你有更多選擇:不再被恐懼推著走,而是有意識地選擇一條不同的路。


結語:看見內耗,才能活得更自由

回到小安的沙發,他終於明白:自己並不是單純「累」,而是被內在的恐懼推來推去。

當我們能看見這些模式,就能慢慢鬆開緊握的拳頭,不再被恐懼綁架。 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即使恐懼仍在,我依然能選擇,用我想要的方式生活。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內耗不是因為你想太多,而是因為恐懼在驅動你。」
  2. 「討好,不是因為你真的願意,而是因為你太害怕被拒絕。」
  3. 「對抗的人,最深的孤獨,是必須用贏來換取尊重。」
  4. 「保持距離,不是真的冷淡,而是疏遠型心裡的自我保護。」
  5. 「高功能的人,看起來最可靠,卻常常在夜裡悄悄崩潰。」
  6. 「內耗的根源,不是矯情,而是恐懼。」
  7. 「你的表現,不等於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更不等於你的價值。」
  8. 「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即使恐懼存在,你仍能選擇。」
  9. 「內耗,就是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內戰。」
  10. 「看見自己的內耗,是走向轉化的第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62會員
364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02
討好、對抗、疏遠、高功能──這些內耗型人格,其實源自童年的虛構目標與內設價值。透過阿德勒與完形心理學,我們能重新理解假我,學會卸下面具,回到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0/02
討好、對抗、疏遠、高功能──這些內耗型人格,其實源自童年的虛構目標與內設價值。透過阿德勒與完形心理學,我們能重新理解假我,學會卸下面具,回到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0/01
你可能正在被「假我」所困擾。 心理學中的「假我」,是我們為了生存和被愛而創造的適應性人格。它像一套盔甲,在我們年幼時保護了我們,長大後卻可能成為囚禁真實自我的牢籠。 傳奇巨星瑪麗蓮・夢露,就是被「假我」反噬的典型例子 。她光鮮的性感形象背後,是因童年創傷而生的巨大內耗與痛苦 。
Thumbnail
2025/10/01
你可能正在被「假我」所困擾。 心理學中的「假我」,是我們為了生存和被愛而創造的適應性人格。它像一套盔甲,在我們年幼時保護了我們,長大後卻可能成為囚禁真實自我的牢籠。 傳奇巨星瑪麗蓮・夢露,就是被「假我」反噬的典型例子 。她光鮮的性感形象背後,是因童年創傷而生的巨大內耗與痛苦 。
Thumbnail
2025/09/30
我們常覺得自己很累,好像在演一個不是自己的角色。其實,這與「假我」和「生存策略」有關。童年的壓力事件、未竟事宜與負向信念,逐漸累積成一套自動化的劇本。本文透過模範生事件與追車事件的案例,解析假我的形成,並提供「五步探索法」,幫助你從內耗走向真我,活出自由與真誠。
Thumbnail
2025/09/30
我們常覺得自己很累,好像在演一個不是自己的角色。其實,這與「假我」和「生存策略」有關。童年的壓力事件、未竟事宜與負向信念,逐漸累積成一套自動化的劇本。本文透過模範生事件與追車事件的案例,解析假我的形成,並提供「五步探索法」,幫助你從內耗走向真我,活出自由與真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最近很常聽到一個名詞,自我內耗;什麼是自我內耗?為什麼這個名詞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導致生活時常不太愉快 總是預想太多還沒發生的事情,而且都往壞處想 一般人總會對於未來有一些規劃或安排,不管是工作、感情或是其它自己在意的事情,設想一個目標或結果;但對於內耗型人格來說,預想目
Thumbnail
最近很常聽到一個名詞,自我內耗;什麼是自我內耗?為什麼這個名詞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導致生活時常不太愉快 總是預想太多還沒發生的事情,而且都往壞處想 一般人總會對於未來有一些規劃或安排,不管是工作、感情或是其它自己在意的事情,設想一個目標或結果;但對於內耗型人格來說,預想目
Thumbnail
內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愧疚焦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脫離這些讓人耗損的心理狀態,並提升生活品質。 上篇文章我提到自己發現內耗的過程,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如何避免自我內耗並提升生活品質: 1. 識別內耗的來源: 首先,識別內耗的來源,識別這些來源可以幫助你
Thumbnail
內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愧疚焦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脫離這些讓人耗損的心理狀態,並提升生活品質。 上篇文章我提到自己發現內耗的過程,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如何避免自我內耗並提升生活品質: 1. 識別內耗的來源: 首先,識別內耗的來源,識別這些來源可以幫助你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職場中的人際衝突常令人感到壓力,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衝突風格?本文分享TKI衝突解決模型,探討競爭型、合作型、退讓型、逃避型和妥協型,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和改變。瞭解衝突模型的內在反應歷程和建構性衝突的重要性。文章結尾有實戰工作坊邀約。#溝通必修課
Thumbnail
職場中的人際衝突常令人感到壓力,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衝突風格?本文分享TKI衝突解決模型,探討競爭型、合作型、退讓型、逃避型和妥協型,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和改變。瞭解衝突模型的內在反應歷程和建構性衝突的重要性。文章結尾有實戰工作坊邀約。#溝通必修課
Thumbnail
【以下是需要設立界限的跡象,請看一下自己符合幾項?】 • 常常覺得累死了 • 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 • 常常處在崩潰邊緣 • 別人有求於我時,總會覺得生氣 • 會避免跟有需求的對象來往 • 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沒有得到回報 • 每天都想拋下一切,消失在世界上
Thumbnail
【以下是需要設立界限的跡象,請看一下自己符合幾項?】 • 常常覺得累死了 • 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 • 常常處在崩潰邊緣 • 別人有求於我時,總會覺得生氣 • 會避免跟有需求的對象來往 • 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沒有得到回報 • 每天都想拋下一切,消失在世界上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負向人格」?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勁,對所有事情都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去思考——你是否也在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折磨呢?這次收到了《擺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書中舉出了 40 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境,並分門別類成生活、工作、內心和日常層面,每個問題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負向人格」?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勁,對所有事情都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去思考——你是否也在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折磨呢?這次收到了《擺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書中舉出了 40 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境,並分門別類成生活、工作、內心和日常層面,每個問題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Thumbnail
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 在這繁忙而充滿挑戰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之中。生活的變數無窮無盡,種種困難可能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正是在這些逆境中,我們需要學會趕走邪惡的思維,並選擇擁抱積極的生活方式。 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邪惡的思維,它可能是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Thumbnail
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 在這繁忙而充滿挑戰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之中。生活的變數無窮無盡,種種困難可能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正是在這些逆境中,我們需要學會趕走邪惡的思維,並選擇擁抱積極的生活方式。 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邪惡的思維,它可能是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Thumbnail
到底要怎樣才能夠不討厭自己呢? 對自己的厭惡感時多時少,狀況好的時候覺得自己沒什麼不好,狀況不好的時候每天都想直接砍掉重練。不管是外在或內在,什麼都覺得好討厭、不喜歡、乾脆消失。不管做了什麼努力好像都沒有什麼差別。也討厭自己的腦、自己的心,常常被旁人說「你真的想太多了」但是思緒啊他就是會自己跑
Thumbnail
到底要怎樣才能夠不討厭自己呢? 對自己的厭惡感時多時少,狀況好的時候覺得自己沒什麼不好,狀況不好的時候每天都想直接砍掉重練。不管是外在或內在,什麼都覺得好討厭、不喜歡、乾脆消失。不管做了什麼努力好像都沒有什麼差別。也討厭自己的腦、自己的心,常常被旁人說「你真的想太多了」但是思緒啊他就是會自己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