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延遲滿足》
為長遠目標而克制眼前享樂,能夠延遲滿足的人,通常具備自律和耐心,最終更有可能實現長遠目標,獲得更大的成就感。現代社會生活充滿各種誘惑,也許你手邊的工作還沒完成,卻忍不住滑開手機;也許你想存錢實現夢想,卻在看到購物折扣之後透支當月的預算;各種物質誘惑,讓人難以堅持目標。
怎麼辦?你可以學習抵抗誘惑,學習延遲滿足,直到你完成目標之後,再去享受可以享受的快樂。這種行為能為你帶來更持久、更深層的幸福感受。學會延遲滿足,是獲得幸福的一項重要能力。這種幸福不是短暫的興奮,而是一種因耐心、自律與堅持所帶來的平靜與豐盛。當你抵抗誘惑,不被欲望驅使,而能專注於更長遠的目標時,你不僅會發現自身的內在力量,也會找到外在生活的幸福希望。
延遲滿足的智慧與力量
延遲滿足的核心,是為了更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當下的短暫快樂。這聽起來或許有些痛苦,但其背後所蘊含的力量,卻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它讓我們學會規劃未來,培養耐心,並在達成目標時,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於史丹佛大學進行了「棉花糖實驗」,用來討論「延遲滿足」對人類的影響。
實驗人員將約四到六歲的學齡前兒童單獨留在一個房間,在他們面前放一顆棉花糖,並且告訴孩子們,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馬上吃掉棉花糖,但只能吃這一顆。一是忍住等待一段時間,大約15分鐘,研究人員回來的時候,他們如果沒有吃掉棉花糖,就可以獲得第二顆棉花糖作為獎勵。
研究人員追蹤這些孩子們之後的發展,發現那些在小時候能夠忍耐更久、(為了更大的獎勵而放棄即時的誘惑)延遲滿足的孩子,在青少年和成年時期,通常表現出更強的自制力、較高的學術能力測驗分數、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較高的成就。
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從何而來?也許是小孩子們與生俱來,也許是在家庭中薰陶出來的,總之,具備較高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有比較高的成就,其幸福感當然也比其他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更大了。
延遲滿足的實踐
要實踐延遲滿足,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練習。幸福感往往藏在那些簡單而實際的行動中。例如,當你看到一件非常想買的衣服時,與其立刻下單,不如給自己設定一個「24小時思考期」。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仔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或是這筆錢是否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許多時候,衝動的購物欲在經過冷靜思考後便會消失。
再如,當你在進行一個重要的專案時,與其因為想玩手機而中斷,不如先專注地完成一個小任務,再給自己一個短暫的休息。這種「先苦後甘」的模式,能讓你體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進而增強你的自律能力。

使用 copilot 生成圖像
請觀察這幅圖畫,圖畫中的女子正在認真閱讀,由於她在咖啡館之中,她也點了一杯咖啡和一塊蛋糕,然而,她先專注在自己的學習,並且將手機放在一旁。這時,她堅定投入學習,沒動甜點,也沒有拿咖啡,她透過延遲滿足的練習,強化了精神的力量。等她完成自己的進度,再去享受咖啡和甜點的時候,必然能夠獲得更充實的喜悅和幸福!
現在,我想邀請你,從今天開始,為自己設定一個延遲滿足的挑戰。不論是堅持每天運動、少喝一杯手搖飲,或是將想買的物品放進購物車但先不結帳,每一次的成功,都將成為你未來幸福的基石。
每日肯定句
我為長遠目標克制眼前的享樂,感受自律帶來的力量,並且以此力量開創我幸福的未來。
行動:
1.認同幸福小習慣的朋友,請在留言刷愛心!祝你幸福!祝你愛心滿滿!❤️❤️❤️
2.寫一則自己延遲某項滿足,後來獲得更美好的完成感的例子。
例如:我為著完成一項報告,延後吃飯、喝水的時間,等到報告完成,更加盡情享受原先規劃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