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離職後來找我做生涯諮詢。
他說,這段時間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因為和前公司簽了競業條款。 「如果去同業,就算違反合約,所以不知要怎麼辦?」他有點無奈地說。
我問他:「那前公司有沒有說明競業條款的條件與補償方式?」他想了想,搖了搖頭。 我說:「那就不用太擔心,如果公司沒有提供明確的補償金與合理限制,這份合約就不具法律效益。」
他愣了一下,像是第一次聽見這樣的答案。
其實,這樣的擔心,我聽過太多。 許多人在入職或離職時,因為不想惹麻煩、也不懂得怎麼問,就簽下那份看似平凡的「競業條款」。 但當想轉職、想前進時,那張紙卻變成一把鎖,卡在下一扇門口。
什麼是「競業禁止條款」?
競業條款(Non-Compete Agreement)是雇主為了保護公司商業機密或特定利益,要求員工在離職後一段時間內,不得到競爭公司任職或自行創業從事相同業務。立意是保護企業利益,但若過度限制員工工作權,就會違法。
依《勞動基準法》第9-1條規定,競業條款若要合法生效,必須同時符合四項條件,才能成立。

理解條款,是職場成熟的一部分
很多人以為競業條款是命運的枷鎖,但它其實是一份雙方責任的約定。
企業有權保護利益,員工也有權保障生計。 懂得閱讀與談判,不是對抗,而是成熟。 當你懂得為自己爭取合理條件,你不只是找工作的人,而是經營職涯的人。 學會理解條款,是學會尊重自己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正在考慮轉職、對未來方向感到迷惘,或是想找人一起釐清職涯的下一步,歡迎加 瑞丘 Rachel 老師 LINE 預約諮詢。在這裡,我會陪你一起釐清方向、找到行動的力量,讓你的職涯前進得更穩、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