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是那種在人群裡會往後退半步的人。
不喜歡跟人群接觸,總是覺得好累。
在每個不得不參加的聚會裡,總是想太多:「我這樣說會不會怪?」、「對方是不是不喜歡我?」
笑得再自然,心裡還是有個聲音在檢查每個細節。
那時候的我,是個標準的 i 人+高敏感分數 141。
連別人回訊息的速度,都能讓我情緒起伏。
我總是用「察言觀色」去維繫關係,以為懂得貼心、懂得察覺,
就能換來被理解和被愛。
但後來我發現,那樣的體貼,其實是「害怕」在作祟。
我害怕被誤會、害怕被忽略、害怕不被喜歡,所以才努力地讓自己「剛剛好」。
結果到最後,心反而越來越緊。
後來,我開始練習「放鬆」。
不是去度假那種放鬆,而是「不再時時刻刻想控制一切」的放鬆。
我讓自己回訊慢一點、不強迫自己跟每個人都聊得起勁、
允許自己當個句點王、也允許自己在想說話時再開口。
慢慢地,我發現:原來世界不會因為我沉默就遺忘我。
反而,當我放鬆了,人變得更自然,也更能與少數的他人有比以往更深入的連結。
從那之後,我開始能在人群裡開口、能自在地笑,也享受「被看見」這件事。
我不再只是那個「觀察別人的人」,而是願意參與、願意展現自己的人。
近期做完測驗,很驚喜發現自己變成 E 人,
但我心裡知道,我不是變外向了,而是變得不那麼怕了。
至於敏感分數從 141 到 32,
這段過程也讓我學到一件事:放鬆,不是變遲鈍,而是學會信任。
以前有人表情不對,我就開始反省自己。
現在,我會先想:「也許人家只是今天太累。」
我不再用別人的反應定義自己,也不再靠過度共感證明自己是好人。
敏感,其實是一份禮物,但太敏感的時候,那份禮物會變成負擔。
學會放鬆,是我第一次真心對自己說:
「妳不需要隨時懂所有人,妳只要懂妳自己就好。」
愛自己,對我來說,不是買禮物、也不是說些漂亮話。
而是那些「不再勉強」的瞬間。
像是累了就休息、不想說話就不說、不想解釋就閉嘴、
不想參加的聚會就絕不勉強自己出席。
我開始讓自己不再那麼「有用」、「親切」。
因為我終於明白,人不需要一直努力證明什麼,也能被愛。
現在回頭看,我從 I人變成 E 人,不是個性改變,
而是我終於放下那個「緊繃的自己」。
敏感分數從 141 到 32,不是我變冷漠,
而是我終於學會信任世界,也信任自己。
我不再追求「不被討厭」,而是練習「自在地存在」。
因為當你開始放鬆,世界也會跟著溫柔下來。
有時候,成長不是變得多堅強,而是終於能溫柔地對待自己。
從「小心翼翼地生活」到「輕鬆地呼吸」,那是一條,走回自己懷裡的路。
__
相關連結:
① 測試MBTI
② 高敏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