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資培訓的課程進度,這一學期我修了總共16學分的課程,共五門課。於是一如過去一年一樣,很多個週末我都會花上一天的時間在星巴克寫作業。
有些人總說在家裡寫作業就行了,何必到星巴克呢?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想那可能是給自己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製造一個儀式感吧!對我來說,寫作業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也給這件事一點特別的意義或是一點快樂的感覺,我才會甘願去執行,而星巴克比較多人一起痛苦著,而我會更甘願一些。
我過去也想過我在星巴克的時候不外乎是工作、寫作業和寫論文,好像都是痛苦的回憶居多。暑假期間,那段時間不用去上學,少了很多課業的責任,我就去星巴克閱讀自己想看的書,這種痛苦的感覺就有點reverse了。近期我在懷疑自己是否討厭「學習」這件事,我曾經想要的日子其實是在工作期間還可以去學習或是進修,在職專班的兩年我覺得還算喜歡,但是到師資培訓的時候,我就不那麼喜歡了。
自己整理出一些原因。
- 師資培訓的課很多,課業也繁重,但這點我發現似乎也跟學校有關係,我這兩年有上他校的師資培訓課程,和我就讀的學校比,課業份量輕很多。
- 教育學分學習的內容很重複,總覺得只是課程名稱不一樣,但有些課上課內容卻很相似,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為何要重複上這麼多課,例如「學習評量」這堂課,在教育概論這堂課就花一堂課上了,在教學原理這一堂課也花一堂課上了,然後「學習評量」也有一個以此為命名的一門獨立課程。
- 老師管控學生過多,以及很多講述方式都使我覺得在測試學生的服從度,不然就是在訓練學生過勞的合理性。像是我聽過「如果未來教甄學校要你做組長,你做不做?」「學校要你當主任,你當不當?」答案是都要回答「要。」這樣才是好學生。但是當一個主管的真實歷程這麼容易嗎?
- 有些老師每堂課都是讓學生報告,後面一小時講評。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可能是因為我是成年人了,我會認為自己花錢來學習,不是來教大家的。即使是這樣也沒關係,但老師會在第二個小時講評時建議很多,請同學們評論好與壞。感覺是教學相長,但我不是很喜歡,可能是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
這些事情讓我在學習上很挫折,雖然我學期成績都拿不錯的分數,確實我也花很多時間去達到老師想要的樣子和學習模式,但真的好疲憊啊!不知道是因為我的抗壓性隨著年齡逐漸降低嗎?
但撇開這些種種,我還是有喜歡的課程,所以每學期對我來說就是喜歡的課和不喜歡的課各占一半吧!這也是讓我可以支撐下去的原因吧!
我究竟是討厭「學習」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只是身為大齡女子的我越來越有自己學習事情的品味,而當學習歷程不是我所適合的,心理就有蠻多的抗拒。然而,每間學校的師資培訓在對象的設定上不太一樣,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或是時間安排上也會跟教授對象有所調整,我目前的學校在培訓的對象偏向大學生,如果是在職的人想修師培我覺得也可以考量這點,搜尋對在職比較多調整的學校會比較有助於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