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的開關,往往藏在一個微小的瞬間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只是一句話、一個表情,卻能讓你心裡翻騰半天。
那天同事開完會,回你一句:「嗯,知道了。」你腦中瞬間跑出好多劇情: 是不是他不滿意?是不是我哪裡沒做好?是不是我惹他不開心?

那一晚,你輾轉反側。明知道不該多想,卻停不下來。
這不是玻璃心,也不是你太敏感。
而是那顆藏在你心裡的彈珠球——被擊中了。
那顆球是什麼?
它是你心中最容易被觸發的點,一旦被碰到,羞愧、焦慮、恐懼、討好,就會一口氣湧上來。
就像小時候的自動防衛機制:
「我是不是又讓人失望了?」 「是不是我不好?」 「是不是我不夠聰明、不夠乖、不夠值得?」
它讓你陷入內耗,重播無數次同樣的懷疑。
直到你累了,卻還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難受。
什麼是「彈珠球」?——那個會自動啟動的情緒反應
我常用「彈珠球」來形容情緒觸發的瞬間。
因為它真的像機械球台一樣: 平時看似平靜,一旦被擊中,整個機制就「叮叮噹噹」運作起來。
這顆球不挑時間、不挑人。
可能是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沉默, 也可能是你心中某個熟悉的劇本——
「我又不被看見了」、「他是不是生氣了」、「我一定哪裡做錯了」。
這顆球連著你的羞愧感。
羞愧感不是壞事,它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 但當它太敏感、太快啟動,就會變成內耗的開關。
有時候,它甚至不屬於現在的你,而是屬於那個曾經被責備、被否定的小孩。
只要有人皺眉、語氣變重,那個小孩就立刻出來想:「我是不是又錯了?」
於是,你在現實裡反應的,其實是過去的恐懼。

三步驟:找到那顆讓你反覆被擊中的球
學會辨識你的彈珠球,能幫你重新掌握情緒主導權。
你可以這樣練習:
Step 1|寫下三個讓你陷入內耗的事件
想想最近三件讓你反覆想的事:
- 有人對你冷淡;
- 一封訊息被已讀不回;
- 一句話讓你突然懷疑自己。
Step 2|記錄當下的內在語言
問自己:「那一刻,我腦中出現了什麼聲音?」
- 「他是不是覺得我沒用?」
- 「我是不是太多餘?」
- 「是不是我不夠好?」
這些語言就是彈珠球的信號。
Step 3|對號入座——是哪一型彈珠球?
- 情緒型:怕衝突、怕被誤會、怕惹人不悅。
- 關係型:怕失去、怕讓人失望、怕不被喜歡。
- 自我期待型:怕不完美、怕犯錯、怕不被肯定。
找出它,不是為了貼標籤,而是為了知道:「我在這裡,會被擊中。」

三個真實場景:情緒劇場裡的彈珠球瞬間
1️⃣ 小芸的故事:主管皺眉的那一秒
那天,小芸在部門簡報時看到主管皺了皺眉。
她的思緒立刻開始奔跑:
「是不是我講錯了?是不是數據不對?」
下班後她改了十次簡報,仍舊不安心。
第二天才知道,主管皺眉只是因為想到別的案子。
但小芸那晚的焦慮是真的。
她被擊中的,是「我不夠好」的那顆球。
在心理學裡,這叫做「自我期待型」彈珠球。
它連結著「我必須完美,才

值得被肯定」的信念。 這樣的人常常能力很好,但內心卻總覺得自己不夠。
小芸後來練習告訴自己:
「我被擊中了,但那不代表我真的做不好。」
那是她第一次學會,不用被情緒牽著走。
2️⃣ 阿哲的故事:被已讀不回的晚上
阿哲傳了三個貼心訊息:「晚餐記得吃」、「工作不要太累」、「我在想你」。
對方沒回。
他開始反覆檢查聊天室,看見「已讀」兩個字,心臟都跟著緊縮。
「是不是她覺得我太黏?」 「是不是不愛我了?」
事後才知道,她只是加班到深夜。
他焦慮的那幾個小時,其實不是在等訊息,
而是在等「被需要」的感覺。
這就是「情緒型」彈珠球——
它讓人陷入「對方的情緒=我的價值」的誤區。
那天晚上,他終於學會對自己說:
「我想被回應,但我不需要靠別人的回覆來證明自己。」

3️⃣ 芷安的故事:母親的一句「你又這樣」
母親看著她說:「你這樣不行啦!」
那不是第一次,也不重。 但她的心立刻冷下來,像被電擊。
那一刻,她的內在小孩在喊:「我是不是又讓媽媽失望了?」
多年來,這顆「關係型」彈珠球讓她在關係裡總是小心翼翼:
不敢說「不」、不敢有意見、害怕衝突。
直到她有一次在心理諮商裡說出一句話:
「我其實不想再用表現去換愛。」
那一刻,她哭了。
那不是軟弱,而是自我療癒的開始。

內在對話練習:從「我是不是不好」到「這只是反應」
當你被擊中時,請停下來,對自己說:
「這不是錯,是反應。」
情緒不是敵人,它只是太忠誠的信使。
它告訴你哪裡痛、哪裡需要被照顧。
你可以這樣書寫練習:

重點不是改掉情緒,而是學會「辨識」它。
一旦你能命名情緒,它的力量就會慢慢減弱。
這就是「情緒脫鉤」的練習:
讓事件發生在外,而不是內心裡重演無數次。
心理師的提醒:羞愧感不是敵人
很多人以為要消除內耗,就要「壓抑情緒」。
但事實上,壓抑只會讓彈珠球更容易被擊中。
羞愧感的存在,其實是一種訊號:
它在告訴你:「這裡有一個未被理解的自己。」
有時候,那個自己只是想被看見、被接納。
當你能對那個自己說:「我知道你在怕什麼」, 羞愧就會慢慢鬆開。

🌈 結語:看見那顆球的瞬間,就是你開始自由的時刻
停止內耗,不是讓情緒消失,而是讓它不再主宰你。
當你能看見那顆球, 能在被擊中的瞬間溫柔地對自己說:「我懂你在怕什麼」, 那一刻,你就不再是情緒的受害者,而是自己心的主人。
「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人讓你受傷,而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痛。」
每一次覺察,都是你在撫平一個舊傷;
每一次理解自己,都是在讓內耗變成溫柔的力量。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 「你不是怕被討厭,而是怕再次體驗被否定的感覺。」
- 「內耗的源頭,不在事件,而在那顆被擊中的彈珠球。」
- 「不是每個冷臉都在針對你,有時只是你在對自己皺眉。」
- 「羞愧感不是錯,它只是提醒你:這裡有個傷口需要被看見。」
- 「當你能看見自己的反應,你就能選擇不被反應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