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怎麼又變了?」🤯 面對主管頻繁的指令調整,你是否也感到手足無措?本文深入解析,為何變革通常是因應時局變化,而非有錯而改。它將幫助你辨識:任務的本質與最終目標其實始終不變,只是執行指令為了達成預期結果而調整。學會「心頭抓乎定」,掌握變動的核心,你將能迅速反應,從抱怨者轉變為獨當一面的職場應變高手!💼✨
「你說什麼?有沒有搞錯啊,老闆的想法又變了。」承辦同仁聽到同事轉達老闆最新的要求,抱怨地說:「上周已經同意這樣做,怎麼這周指示又不一樣了,這麼一來我們要怎麼做事啊?朝令夕改,變來變去,哪來那麼多時間去應付。
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似乎老闆總是會「適時」的,刻意出狀況題來考驗部屬一樣。同事也總是感到不適應,原本計畫好的內容又要做調整了,他除了抱怨之外,也無可奈何,只能配合更新計畫。
決策通常基於當時背景而制定,不一定是因為有錯而改,更多時候是因應時局變化而必須做出的改變。透過風險識別與評估,可提前準備,將後續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但關鍵不在於阻止變動,而是在變動發生時,你有多迅速做出反應。否則遇上像是美國總統川普,朝三暮四的對等關稅政策,企業不就得疲於奔命、隨之起舞。一旦能夠做到如台語諺語所說「心頭抓乎定」,就「不驚樹尾做風颱」了。
此外,其實老闆一開始發出的命令的本質與目標,並不因為後令壓前令而有所改變。而要變更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你沒做到。
曾聽同事對我說「他的主管上次明明說那樣子做,現在卻又要他這樣子執行」。對於要完成一件任務,可以有不同方式、步驟,而不同的人去執行也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當主管發覺原本期待的成果未能發生,或者發現執行過程中已經出現偏離原本的目標,可能因為執行者應變能力還不足,或是對任務的認知上出了問題,主管就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採取不同的做法。
但任務本質與要達成的目標不變,只是調整了執行的指令,可是部屬因為無法辨識差異所在,自然就會認為「怎麼又變了」。
假如只是對任務的認知、執行指令的解讀出現偏差,主管意識到並予以指導,達成雙方共識即可。若你聽命行事,即便面臨阻礙仍不調整方向,僵硬執行指令,就像開啟自動駕駛的電動車,衝向識別不到的坑洞,那麼只好解除自動駕駛,要你抓好方向盤並避開危險,繞道而行。
除非你是新鮮人,否則老闆不會採用標準作業程序書或者操作使用手冊,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去做;反而期待的是,當遇到問題時,你懂得使用除錯手冊,目標不變,但需要因時、因人、因地制宜做出調整,而這也是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契機。
本文同步刊登於:職感心教練/釐清本質 順勢應變 | 經營管理 | OFF學 | 經濟日報
~~~~~~~~~~~~~~
若您認為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啟發,希望告訴我你的想法;無論您是分享、轉貼給您認識的朋友、專業人士或社群媒體平台;或者訂閱、點讚、評論,對我的幫助超乎您的想像。
謝謝您願意成為職場成長、跨文化領域的橋樑。期待透過您的分享與轉貼,共同創造更多正向影響!
您可以點擊https://lin.ee/XZQd37h 加入我的LINE官方帳號,這樣就不會錯過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