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減重不是扭轉高血糖的唯一途徑,脂肪分布決定第2型糖尿病風險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你身邊可能也有這樣的朋友,有點發福,但容光煥發,也沒有第2型糖尿病、腎功能下降之類的慢性病,和一般胖=不健康的印象大相逕庭。

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金科玉律是減重優先,這話固然一點也沒錯,不過其中還有一些值得仔細討論的地方。《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告訴我們,體脂肪「在哪裡」比「有多少」可能更重要。

即使體重沒有下降,甚至上升些許,只要脂肪堆積在相對安全的位置,仍可能改善代謝,降低第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

我認為這項大型研究的價值在於,打破了長久以來「想預防糖尿病,對體重錙銖必較是必然路徑」的傳統觀念。


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約5.9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其中第2型糖尿病佔壓倒性多數,引發後續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神經病變等重大威脅。

眼光轉回臺灣,糖尿病患者估計超過250萬人,每9個成人就有1個是糖友,比例相當高。

第2型糖尿病是日積月累成形的疾病,在它成氣候之前,有一段稱為「糖尿病前期」的時間。

糖尿病前期可以理解成血糖已經偏高,但還不到糖尿病那麼嚴重的階段,就像站在懸崖邊,再走幾步就會掉下去,但也有機會轉身離開。

每年約有5~10%的人會由前期惡化,進展成真正的第2型糖尿病。每個身在前期的人,終其一生有超過七成風險變為病人的一員。

如何讓自己在真正生病前踩剎車?臨床建議通常強調「至少減掉5~10%的體重」,以減少疾病風險。

然而,長期堅持減重並不容易,超過九成的肥胖患者會復胖,就算短時間成功,飲食與運動的壓力也常讓人半途而廢。

研究團隊於是反問:除了體重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防治目標?用白話文來說,「如果體重數字下不來,還有沒有別條路走?」

體重未降,血糖卻回復正常?

德國「糖尿病前期生活型態介入研究(Prediabete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Study,縮寫PLIS)」,還有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縮寫DPP)」的長期追蹤,提供給我們一個完全違反直覺的答案。

註:「生活型態介入」是指以改善飲食、增加運動量、行為支持等方式,不使用藥物來降低代謝風險。

PLIS監測結果顯示,有約22%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接受生活型態介入1年後,體重沒有下降,甚至略為上升,但血糖卻恢復到正常範圍(即糖尿病前期緩解),這個反常現象,吸引研究者進一步探究原因。

後續的長期追蹤顯示,這些「體重未減輕但情況好轉」的參與者,在接下來10年內演變成第2型糖尿病風險大幅降低了71%。

在DPP資料庫驗證中,結果十分相似,估計糖尿病風險下降73%。

也就是說,至少對部分患者來說,真正決定風險的不是體重數字,血糖能不能回復正常才是關鍵。

當然,接下來你一定會問,難道不是一定要先減重才能降血糖?

皮下脂肪像安全倉庫,暫存能量不傷身

研究人員深入分析,發現成功扭轉糖尿病前期的緩解者和未緩解者相比,最大差異在於,身上脂肪分布大不同。

緩解者增加的脂肪大多堆積在皮下,也就是大腿、臀部下方等位置,稱為皮下脂肪。

未緩解者增加的脂肪則主要堆積在體腔內,包裹在肝臟、胰臟等器官四周,叫作內臟脂肪。

結果顯示,即便體重相同,但脂肪儲存的地點不同,帶來的健康結局卻截然不同。打個比方,緩解者的皮下脂肪像是一座「安全倉庫」,吸收多餘能量,讓脂肪安分待在那裏。

反之,內臟脂肪則彷彿撒下一把隱形火種,會誘發體內慢性發炎,干擾胰島素作用,加速糖尿病進展。

體內荷爾蒙環境改變,決定血糖能否逆轉

研究團隊觀察緩解者的生理變化,歸納出4個特徵:

  • 胰臟β細胞功能改善
    胰臟β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緩解者在接受生活介入後,β細胞的分泌反應變好,能穩定控制血糖;未緩解者則停滯不前。
  • 胰島素敏感性提升
    緩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明顯改善,代表等量的胰島素能更有效降低血糖。相對的,未緩解者幾乎沒有變化。
  • 腸泌素效應增強
    緩解者的GLP-1敏感性增加,不僅會刺激胰島素分泌,還能更有效抑制升糖素,避免血糖上升。
  • 脂聯素(Adiponectin)增加
    皮下脂肪會分泌脂聯素,有助於提升全身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緩解者的脂聯素上升,可能是血糖獲得改善的重要因子。
若精煉成一句話來說,脂肪分布會左右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反應和體內荷爾蒙環境,進而決定血糖控制成效。

新發現給日常生活和臨床治療哪些啟示?

因此,不要再「單看」體重數字,應該把血糖能否回到正常也納入重要目標。對一般人來說,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小地方能下手。

1. 運動能改變脂肪分布
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能優先減少內臟脂肪,即使體重沒有減輕,代謝健康仍可改善。
2. 飲食型態影響脂肪堆積位置
同樣是攝取過量熱量,飽和脂肪更容易促進內臟脂肪堆積,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來源包括魚油、堅果、橄欖油等)則比較傾向被穩定儲存在皮下脂肪。
3. 使用藥物的啟示
部分降血糖藥物,例如胰島素增敏劑Thiazolidinedione,雖然其副作用是會增加體重,但能促進脂肪從內臟移向皮下,提升胰島素敏感性。
4. 醫療指標不應只看體重
單靠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體重數字,不足以全面反映代謝健康。研究人員指出,監測血糖改善,加上特定的營養和運動來促進脂肪重新分佈,可以為減重遇上難關的病人提供扭轉糖尿病前期的替代路徑。

整體來說,這提醒我們,預防糖尿病不是只有「少吃多動、快去減肥」一條路。真正該追求的是讓身體「代謝變健康」,而這件事不總是跟體重計上的數字畫上等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新知的沙龍
2會員
9內容數
醫藥領域的深度觀察者
醫新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30
以前「紅酒護心」的說法風靡一時,不少人相信每天一兩杯紅酒能保護身體和大腦。 然而,近年來失智人口快速攀升,加上國際大型研究的最新數據,強烈挑戰「小酌無害」的觀念。科學界風向正在轉變,認為即使是輕度飲酒,也可能加速大腦退化、提高失智風險。
Thumbnail
2025/10/30
以前「紅酒護心」的說法風靡一時,不少人相信每天一兩杯紅酒能保護身體和大腦。 然而,近年來失智人口快速攀升,加上國際大型研究的最新數據,強烈挑戰「小酌無害」的觀念。科學界風向正在轉變,認為即使是輕度飲酒,也可能加速大腦退化、提高失智風險。
Thumbnail
2025/10/29
2025年6月,新型瘦瘦筆猛健樂挾旋風之姿,在減重圈子又掀起熱烈討論,為什麼說「又」?這幾年來,瘦瘦針的話題從來沒冷卻過。從最一開始受吹捧的減肥神藥,跟著副作用疑雲籠罩,再來號稱效果更佳的新藥接連上市,每一波都掀起熱議。 這個突破千億美元的產業,奠基在人體的儲存熱量框架上。前兩篇文章談了瘦瘦筆如
Thumbnail
2025/10/29
2025年6月,新型瘦瘦筆猛健樂挾旋風之姿,在減重圈子又掀起熱烈討論,為什麼說「又」?這幾年來,瘦瘦針的話題從來沒冷卻過。從最一開始受吹捧的減肥神藥,跟著副作用疑雲籠罩,再來號稱效果更佳的新藥接連上市,每一波都掀起熱議。 這個突破千億美元的產業,奠基在人體的儲存熱量框架上。前兩篇文章談了瘦瘦筆如
Thumbnail
2025/10/29
水痘是臺灣中年世代小時候極為尋常的記憶,手臂上痘疤是病毒肆虐的印記。然而,近年來一系列大型研究卻為我們開出一扇截然不同的景觀,同一個病毒竟然也牽連到腦部功能衰退,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息息相關。
Thumbnail
2025/10/29
水痘是臺灣中年世代小時候極為尋常的記憶,手臂上痘疤是病毒肆虐的印記。然而,近年來一系列大型研究卻為我們開出一扇截然不同的景觀,同一個病毒竟然也牽連到腦部功能衰退,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息息相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許多人都希望能夠快速減肥瘦身、甩掉體脂肪,達到理想的瘦身效果。然而,網路上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常讓人眼花繚亂,不知該如何選擇。本文將介紹一些有效且簡單的方法,幫助你輕鬆瘦身,不再為減肥煩惱。無論是飲食調整、運動計劃,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也能在短時間內看見顯著的效果。
Thumbnail
許多人都希望能夠快速減肥瘦身、甩掉體脂肪,達到理想的瘦身效果。然而,網路上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常讓人眼花繚亂,不知該如何選擇。本文將介紹一些有效且簡單的方法,幫助你輕鬆瘦身,不再為減肥煩惱。無論是飲食調整、運動計劃,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也能在短時間內看見顯著的效果。
Thumbnail
減肥重要的不僅只是運動,其中搭配飲食更為重要,只要你能搭配好瘦身飲食菜單,那麼你在減肥的道路上就會更加的順利,當然要怎麼吃?吃什麼?這一些都非常的重要,以下小編不僅要告訴你瘦身飲食菜單,還要告訴你三大飲食的原則,這些東西不吃才會更容易瘦身成功!
Thumbnail
減肥重要的不僅只是運動,其中搭配飲食更為重要,只要你能搭配好瘦身飲食菜單,那麼你在減肥的道路上就會更加的順利,當然要怎麼吃?吃什麼?這一些都非常的重要,以下小編不僅要告訴你瘦身飲食菜單,還要告訴你三大飲食的原則,這些東西不吃才會更容易瘦身成功!
Thumbnail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脂肪肝,且並非只有胖的人才會有!
Thumbnail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脂肪肝,且並非只有胖的人才會有!
Thumbnail
A. 青少年肥胖增加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期刊》(JAMA) 的研究,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肥胖的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青少年的 2.5 倍。 具體來說,如果一個年輕人的 BMI 在 25 到 29.9 之間,他們患糖尿病的主要風險是 15%。
Thumbnail
A. 青少年肥胖增加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期刊》(JAMA) 的研究,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肥胖的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青少年的 2.5 倍。 具體來說,如果一個年輕人的 BMI 在 25 到 29.9 之間,他們患糖尿病的主要風險是 15%。
Thumbnail
★減重失敗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事實, 很多人根本不像表面上的渴望改變。
Thumbnail
★減重失敗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事實, 很多人根本不像表面上的渴望改變。
Thumbnail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 李洮俊醫師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Thumbnail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 李洮俊醫師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Thumbnail
糖尿病與肥胖息息相關,並且在現代社會當中,往往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如何透過適當措施來避免已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議題。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藥物和針劑,影響了人們對於肥胖控制與糖尿病治療的觀念,甚至認為單靠藥物與針劑便能夠控制這一切.....
Thumbnail
糖尿病與肥胖息息相關,並且在現代社會當中,往往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如何透過適當措施來避免已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議題。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藥物和針劑,影響了人們對於肥胖控制與糖尿病治療的觀念,甚至認為單靠藥物與針劑便能夠控制這一切.....
Thumbnail
  目錄: 1、肥胖的成因 2、體重過重與肥胖的定義 3、肥胖的相關疾病? 4、減重是肥胖者改善健康的不二法門   肥胖的成因 體重的上升或下降是一件科學的事,當每日攝取進來的食物所提供的熱量超過一天身體消耗所需的能量,過多的熱量會即會轉換成脂肪儲存,這樣每天一點一滴,日積月
Thumbnail
  目錄: 1、肥胖的成因 2、體重過重與肥胖的定義 3、肥胖的相關疾病? 4、減重是肥胖者改善健康的不二法門   肥胖的成因 體重的上升或下降是一件科學的事,當每日攝取進來的食物所提供的熱量超過一天身體消耗所需的能量,過多的熱量會即會轉換成脂肪儲存,這樣每天一點一滴,日積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