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哈佛教授的警示與四個顛覆你成功觀的古老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前言:一種名為「成功」的陷阱

在我們的時代,一種無聲的靈性困境正瀰漫開來。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拋入一場無止境的競賽,追逐著更高的分數、更好的學歷、更亮的履歷,以及最終那份被社會定義為「成功」的地位與財富。然而,我們越是努力,似乎就越是焦慮。

哈佛大學哲學家邁可・桑德爾 (Michael J. Sandel) 如暮鼓晨鐘般,為我們這個時代作了一份深刻的精神診斷。他指出,這個困境的根源,在於一個看似公平的理想——「才德至上」(meritocracy)。這個信念認為,只要憑藉才華與努力,任何人都能成功。但它實際上已演變成一種無形的「暴政」,催生了一種「屈辱政治」(politics of humiliation)。它為成功者帶來「傲慢」,讓他們相信一切成就都是自己應得的;同時,也為那些未能成功的人帶來深刻的「屈辱」,讓他們認為失敗只能怪自己。

從佛法智慧的觀點來看,桑德爾所揭示的,正是現代社會一種集體性的「無明」(Avidyā)——一種對於自我與世界本質的根本誤解,一種深信存在著一個孤立、奮鬥、能夠「自我創造」的「我」的幻覺。本文的目的,不僅僅是批判這個令人疲憊的體系,而是要從古老的東方智慧與現代心理學中,提煉出四個令人驚訝的觀點。它們將如四道光,幫助我們勘破這場無明,跳出名為「成功」的陷阱,找到一條更深刻、更具慈悲的道路。

raw-image


--------------------------------------------------------------------------------

1. 你的成功從來不只屬於你(而這是個好消息)

才德至上體系的核心,建立在一個強大的神話之上——那個憑藉一己之力、白手起家的「自我創造」(self-made) 的個人。我們被教導要相信,我們的成就是個人才華與辛勤付出的必然結果。

然而,佛法中的「緣起」(Pratītyasamutpāda) 智慧,為我們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視野,它揭示了這個神話在形上學層面的不可能。緣起法則昭示,宇宙間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獨立存在。一朵花的綻放,是種子、土壤、陽光、水分與園丁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樣地,任何個人的成就,都是無數因緣條件匯流的產物——我們的家庭背景、師長的教誨、社會提供的教育、乃至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運氣與機遇

這個古老的洞見,為桑德爾的社會學觀察提供了形上學的基礎。桑德爾強調,我們所擁有的才能,以及我們恰好生活在一個獎勵這些才能的社會中,這件事在道德上是「任意」且「偶然」的。緣起法則告訴我們,這不僅僅是運氣好,而是因為那個能夠獨立「擁有」成功的「自我」,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由無數因緣所構成的幻象。忘記這一點,正是「我慢」(asmimāna)——那種「我存在」的深層傲慢——的根源。

桑德爾指出,他們「過於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以至於忘記了那些幫助他們成功的運氣和福氣」。

那麼,為什麼「成功不屬於你」是個好消息?因為這個洞見能將我們從傲慢的孤島中解放出來。當我們體認到,所謂的「自我」本身就是一張廣闊的因緣之網的交會點時,傲慢自然會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謙卑與感恩。這份體悟,是拆解才德傲慢、通往真正連結與共善的第一步。

--------------------------------------------------------------------------------

2. 世界本不公平,而堅信「公平」會讓我們變得殘酷

才德至上的信念之所以如此根深蒂固,是因為它巧妙地利用了我們內心兩種強大的認知偏誤,並將其制度化。

首先是「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這可稱之為才德制的認知引擎。這是指我們在解釋他人行為時,傾向於過度強調其內在特質(如努力或懶惰),而忽略了強大的外在情境因素。當看到他人成功,我們想:「他真聰明。」看到他人失敗,則想:「他太懶了。」這種思維捷徑讓我們輕易地將複雜的社會現實,簡化為個人品格的道德劇本。

其次是「公平世界謬誤」(Just-World Fallacy)。這是一種內心深處的需求,讓我們想要相信世界基本上是公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這種信念有其陰暗面:它為社會上巨大的不平等提供了道德上的正當性。當我們面對無辜者受苦時,為了維護這個信念,我們可能會扭曲認知,認為受害者一定是「咎由自取」。這種心態讓我們對那些不幸的人心安理得地關上同理心的大門。

真正慈悲的基礎,並非源於一個虛幻的「世界是公平的」信念。恰恰相反,它始於勇敢地承認這個世界充滿了偶然與不公。正是因為認識到許多人的苦難並非他們應得的,我們才能對那些在命運中不那麼幸運的人,產生真正的同理心與團結感,並生起共同改變不公結構的願心。

--------------------------------------------------------------------------------

3. 人生是一張互聯的網,不是一架競爭的階梯

現代社會常常被比喻為一架競爭的階梯,每個人都在奮力向上爬,試圖超越他人。在這架階梯上,只有「贏家」與「輸家」的二元對立。

華嚴宗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譬喻:「帝網明珠」(Indra's Net)。想像一張無限延伸的寶珠之網,在每個繩結上都鑲嵌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珠。每一顆寶珠都完美地映現出其他所有寶珠的影像,而在每一顆寶珠所映現的影像中,又都包含了整張寶珠之網。這是一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壯麗宇宙,是「事事無礙法界」的終極展現。

在這個視野下,「贏家」與「輸家」的二元對立變得毫無意義,因為「自他不二」(自身與他者並非兩個分離的實體)。一顆寶珠的光芒,離不開所有其他寶珠光芒的映照。個人的福祉與整體的福祉是密不可分的。

在帝網明珠的光照下,我們能領悟一個深刻的真理:任何為整體福祉作出貢獻的勞動,都內在地擁有其尊嚴。這份視野直接回應了桑德爾恢復工作尊嚴的呼籲,讓我們看到,無論是清潔工還是執行長,都是構成這張生命之網光輝所不可或缺的寶珠。

如果我們將人生視為一張彼此成就的網,而非一架相互競爭的階梯,我們的生命提問就會發生轉變。問題不再是「我如何才能爬得更高?」,而是「如何能讓自己這顆寶珠,更好地映現並莊嚴整張生命之網?」。

--------------------------------------------------------------------------------

4. 最有力量的,是「無為」的智慧

桑德爾描繪了一群「受傷的勝利者」(wounded winners)。他們是那套將頂尖大學變為鞏固特權的「篩選機器」(sorting machines) 的產物。從童年起,他們就投入一場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人生被排得滿滿當當,只為在競爭中勝出。然而,這種無休止的奮鬥,導致了普遍的焦慮、倦怠與內心深處的空虛感。

道家哲學為此提供了一劑深刻的解藥——「無為」(Wu Wei) 的智慧。「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的消極懶散,而是指「順應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強加干預」的藝術,是一種毫不費力、自然而然的行動方式。

《道德經》中有一個絕妙的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總是流向最低處,滋養萬物卻從不與之爭奪功勞,但正是這種不爭,成就了它無比的力量。真正的成功,如同水的流動,是自然而然、毫不費力的。

將「無為」的智慧應用於現代生活,它正是對治才德競爭所帶來的精神內耗的解脫之道。它鼓勵我們放下對結果的過度執著與控制慾,轉而全然地專注於過程本身。當我們不再強求、不再內耗,而是在順應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節奏時,一股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反而會油然而生。

--------------------------------------------------------------------------------

結語:通往淨土之路,始於一念謙卑

回顧這四個觀點,我們看到現代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存在著根本的缺陷。它讓我們變得孤立、焦慮且缺乏慈悲,無論是所謂的贏家還是輸家,都在這場遊戲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承認我們命運的偶然性,到認識到我們存在的相互依存性,所有這些古老的智慧都指向同一個起點——「謙卑」與「感恩」。這是一切療癒的開始。而東西方最高的智慧傳承,在此交匯於一個最為深刻的洞見:真正的平安,並非來自於奮力去證明自己「值得」,而是來自於謙卑地領受一份無條件的價值。

在淨土宗思想中,整個才德至上的奮鬥,都可被視為一種徒勞的「自力」(Jiriki) 修行,試圖依靠自己的功績來換取救贖。而淨土宗提供的解脫之道,則是全然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他力」(Tariki),是領受一份無需資格、無條件給予的恩典。這個由「自力」我慢轉向「他力」謙卑的過程,與基督宗教中那份超越功過的「恩典」(Grace) 概念,有著深刻的共鳴。它們共同揭示,人的終極價值不是賺來的,而是被賦予的。

如果我們最大的成就,不是在階梯上爬得多高,而是深刻體認到我們同屬於一張慈悲的、光光相照的生命之網,那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問題,留給我們每一個人去繼續探索與實踐。

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80內容數
2025/10/30
「找回自己」,是我們每個人所能踏上的最深遠、最必要、也最具影響力的旅程。創造人間淨土的力量,並非掌握在少數偉人手中,而是存乎於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心那寧靜、精進且慈悲的涵養之中。當我們淨化一個念頭,我們便已開始了淨化整個世界的工作。
Thumbnail
2025/10/30
「找回自己」,是我們每個人所能踏上的最深遠、最必要、也最具影響力的旅程。創造人間淨土的力量,並非掌握在少數偉人手中,而是存乎於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心那寧靜、精進且慈悲的涵養之中。當我們淨化一個念頭,我們便已開始了淨化整個世界的工作。
Thumbnail
2025/10/30
人間淨土、大同世界與彌賽亞時代的崇高願景。推行UBI,其意義遠超乎一項經濟政策,它是一項深刻的慈悲行動。它是一項宣言,宣告我們選擇建立一個並非基於「資格」,而是基於「價值」;並非基於「交易」,而是基於「信任」;並非基於「恐懼」,而是基於「愛」的世界。
Thumbnail
2025/10/30
人間淨土、大同世界與彌賽亞時代的崇高願景。推行UBI,其意義遠超乎一項經濟政策,它是一項深刻的慈悲行動。它是一項宣言,宣告我們選擇建立一個並非基於「資格」,而是基於「價值」;並非基於「交易」,而是基於「信任」;並非基於「恐懼」,而是基於「愛」的世界。
Thumbnail
2025/10/30
真正地「看見」,不僅是看到標籤背後的個體,更是看見創傷中的力量、看見偏見背後的解方、看見分離表象下的深刻連結,以及看見症狀背後的共同責任。而當我們真正「看見」了這一切,療癒我們共同世界的道路,便已在腳下展開。這不僅是智識上的理解,更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們將這份看見,轉化為生命中的行動與存在方式。
Thumbnail
2025/10/30
真正地「看見」,不僅是看到標籤背後的個體,更是看見創傷中的力量、看見偏見背後的解方、看見分離表象下的深刻連結,以及看見症狀背後的共同責任。而當我們真正「看見」了這一切,療癒我們共同世界的道路,便已在腳下展開。這不僅是智識上的理解,更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們將這份看見,轉化為生命中的行動與存在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無形的壓力讓我們陷入一種「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的焦慮漩渦。文章提到當我們過度追求這些數字時,可能會迷失自己。愛因斯坦的名言提醒我們:「並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被計算,也不是所有能被計算的東西都重要。」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無形的壓力讓我們陷入一種「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的焦慮漩渦。文章提到當我們過度追求這些數字時,可能會迷失自己。愛因斯坦的名言提醒我們:「並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被計算,也不是所有能被計算的東西都重要。」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Thumbnail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不過作者也認為,因為現代社會對很多階級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並且資源取得比以前容易很多,所以一個人要突破追求更好的優勢跟生活地位,是比以前容易許多的,而要改在社會上更進一步,則須要累積七種資本
Thumbnail
不過作者也認為,因為現代社會對很多階級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並且資源取得比以前容易很多,所以一個人要突破追求更好的優勢跟生活地位,是比以前容易許多的,而要改在社會上更進一步,則須要累積七種資本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