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那種時候——
工作做了一整天,電腦合上,卻說不出自己到底在忙什麼? 努力得滿身是汗,卻沒感覺自己更厲害。 不是你懶,也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沒發力」。
在健身房裡,有個專有名詞叫 Mind–Muscle Connection(意念與肌肉的連結)。意思是:當你舉啞鈴時,力量不是亂使,而是「腦袋」在引導肌肉出力。 那一刻,你不是在硬撐,而是在感覺力量在運作。

這個「發力感」,就像工作裡的節奏:
當你主持會議、帶專案、面對壓力時, 你不是被拉著跑,而是清楚知道自己在出力。 你感覺到「肌肉」在抖,但心裡穩定,像在比賽中呼吸得剛剛好。
很多人誤以為成長是「加重量」,於是瘋狂加班、塞進更多任務。
但真正的高手知道——關鍵不在重量,而在連結。
當你能「感覺到自己在出力」,那才叫真正在練。
職場裡的發力感,可能是:
- 你終於開口提案,聲音有點抖,但語氣比昨天更穩。
- 你在會議中頂住壓力,沒有立刻反駁,而是深吸一口氣後問一句:「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麼?」
- 或是你開始能分辨,「這件事該我扛,還是該我放下」。
那兩成的不穩、微酸、甚至一點點無力,
不是錯誤,而是你正在長肌肉的證據。
Gladwell 曾說過:「天才不是做對一次,而是無數次在邊緣遊走。」
那個邊緣,就是你的「發力區」。 太輕鬆會停滯,太用力會崩潰, 唯有在「八成穩、兩成抖」的狀態下,你才真的在成長。
🌱 記住:
成長不是撐到極限,而是能感覺自己在出力。 那股穩定又微酸的力量,就是你與能力之間的神經連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