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赤壁的療癒之行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深夜驚醒,心跳急促,肌肉緊繃,腦中念頭翻湧,莫名的恐慌、焦煩、擔憂一波波襲來。面對未解的難題、未知的未來,那些毫無來由的情緒總能在瞬間將人吞噬,讓人本能地伸手,渴望抓住身旁任何一根救命浮木。難以言喻的極度不適,像是在黑暗裡無聲呼喊,卻始終無人聽見。告訴自己要保持冷靜、別再想了,然而,放不下的執念如同魔咒,一直勒住胸口、緊箍著頭,越想掙脫就越是深陷,慌亂焦躁愈發猛烈蔓延,似乎永遠找不到一處可以讓人須臾安身之所。

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試過許多方法:閱讀、冥想、正念、呼吸練習……,偶爾奏效,心能暫時安靜片刻,勉強撐起一副鎮定模樣。然而更多時候,驚恐與焦慮又會在不經意間猛然反撲,令人措手不及。那時才無奈了解:表面看似平靜,其實脆弱如沙堡,一觸即潰。

某夜,偶然翻到蘇軾的〈赤壁賦〉。學生時代曾背誦過,記憶早已模糊,但文章開頭的那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忽然讓心停頓了一下。那一刻,我忍不住好奇:寫下這些字的人,他是真的平靜無波嗎?還是,也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平靜?

九百多年前(公元1082年),四十七歲的蘇軾,歷經政治潰敗、牢獄之災,被貶黃州。他曾堅信的價值與理想一夕瓦解,以為正確的事被現實宣判為錯誤,人生彷彿被懸在半空,不知何處著地。正是在這段幽暗失意的時光裡,他與友人夜泛赤壁,將深藏心底的迷惘與憂懼,以提問與自剖的方式,慢慢摸索、細細洞察,終於重新找到定位,找到一條能繼續行駛的航道。於是,他寫下五百餘字,將這條通向自在之道,留給了探尋心路的人們。

順著文字前行,我們看見那「縱一葦凌萬頃」的一葉扁舟,泛於浩瀚江面之上。這畫面令人直覺地感受渺小孤獨、不知所措,甚至擔心危險而心生畏懼。生活中,我們也常陷於類似境地:面對難以掌握的未來,總憂心自己會被遺棄於茫然之中,孤立無助。然而,蘇軾看到的不是恐懼,而是自由,那種「浩浩乎不知所止」的無垠遼闊。或許,渺小本身並非真正的問題;真正束縛我們的,是那份執著於安穩確定的念頭。當放下這些,反而變得輕盈。原來,自由不在擁有,而在於心中空出的那片廣闊。

接著,他們唱起歌來:「擊空明溯流光」。空明,是水波空靈明澈;流光,是光影隨流而動。這是江上風景,也是人生縮影。起與滅、得與失、苦與樂,不都是空明流光嗎?光彩絢爛,似有若無,來去匆匆,瞬息即逝。人所追求放不下的,終究是留不住,如同光影。若我們只是靜靜看著它們流動,不追不拒,是否才最輕鬆?歌聲尾端,傳來「望美人天一方」。美人遠在天邊不可及,而他仍仰望。那美人,是理想、是信念,有距離卻清晰。望,不為了得到,只為確知心的方向。正因心裡存有那道理想之光,我們才得以獲得前行的力量,腳步因此踏實。

正當心緒稍定,簫聲忽起,「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那聲音敲開心底緊閉的門,被壓抑的憂傷與掩藏的恐懼紛紛湧現。每個人都曾如此:以為早已放下,卻因一句話、一幕場景、一個念頭,舊痛瞬間復燃。人習慣逃,用忙碌、麻痺、推託來掩蓋心底的聲音。然而,蘇軾選擇不逃避,他「正襟危坐,愀然問客」:咦,為何如此憂傷?這句話看似問人,實則問己。他不退縮地面對心中的痛苦,直問:那是什麼?為何如此?做到這並不容易,需要勇氣。人之所以畏懼痛苦,是因為誤以為痛會摧毀自己,但真正困住人的,往往是逃避。越逃,苦越逼近;一旦停下,轉身直視,它反而失去威力。蘇軾在這裡所做的,正是停下,坦然直視內在的苦楚。

深藏於心底的情緒,究竟是怎樣的執念?正如客喟嘆的那句「一世之雄,而今安在」,短短幾個字,直刺內心深處的憂懼——害怕消逝、恐懼失去。縱使英雄蓋世、功業輝煌,也終會歸於沉寂。人生如寄於天地,渺然如滄海一粟;我們羨長江之綿延不息,羨明月之亙古不滅。厭惡無常、渴望永恆,這份糾結正是人心最深處的執著。

然而就在這一刻,蘇軾並未困守在嘆息聲裡。他在那片波光流影中,緩緩完成了心的轉身,看見生命原本的樣貌,揭開了生命的密碼。


【密碼一:物我何別】

看見原本的整體連結

蘇軾說:「水與月,逝者未嘗往,盈虛莫消長」。課堂上常以「表象會變;本體不變」來解讀這句話。然而,若再細看疑問便生:什麼是表象?什麼是本體?兩者如何區別?這樣區分「表/體」的解釋方式,是否反倒落入了蘇軾本欲打破的二元迷霧之中。

「變者觀之,天地不能一瞬」,天地萬物流轉,沒有一息停歇。「不變者觀之,物我皆無盡」,物與我同屬一體,無可分別,皆循天地自然法則而共生不息。聽到這裡,讓大家更困惑了:何以物我無盡呢?

或許,蘇軾談論水與月,並非要我們探究什麼是表/什麼是體、什麼會變/什麼不變,而是引領我們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觀看世界。

試著喝一口水,想想一顆水分子曾經歷在河流、雲端、古生物或星辰中恆常的旅行,最後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或是一個碳原子可能來自外太空、土壤、植物或動物,然後構成了我們,終又流向四方,無止無盡;能量亦在萬物間流轉不息,從陽光到穀粒,從食物鏈到身體,最終化作驅動我們行動的力量,再由我們去影響這個世界……。我們與世界不斷流轉、交換,從未停歇;早在亙古的永恆裡,便已一同無盡地存在著。

若天地萬物同在流動與共存之中,那麼「物/我」之別、「常/變」之異,都不過是心起分別、念生界線而已。執著於「物常」(江月恆在)也好,執著於「我變」(人總在變)也罷,說到底,這些分別都源自於自我侷限、執念偏誤。事實是:人如江月,亦變亦恆,本不必刻意去分別。

如果深入探究這種分別心從何而來,往往會發現這是出自一種求安的本能,卻在過程中執著緊抓、佔有一切。為了求得安心,我們不斷劃分我與非我、敵與友、好與壞、得與失……,於是界線越畫越清楚,世界也越分越對立:我強他弱、我對他錯、我有他無……,一道道楚河漢界築成了永不可破的鴻溝,孤獨、焦慮、衝突便越來越深。

文章中,客之「物常而我變」的感嘆,正是源自這種分別心所生的執念。而真正能坦然面對的密鑰,悄然藏於東坡那句「又何羨乎」的深意之中。

還記得剛剛喝的水嗎?水在杯中之時不是我;飲入口中成了我;排出後又不是我。那麼,水與「我」的界線究竟在哪?事實上,這條邊界從未能固定,因為我們與世界本是一個整體,持續交換著物質、能量與氣意,流轉於各種狀態之間。界線本不存在,分別無從生起,物我一體永存,因而渴望如物之恆常也就顯得多餘了,又何羨乎。

我們從不曾真正孤獨,而是一直身在整體之中;萬物亦復如是,無一不在其中。既然如此,物我何別?若是放下對於物/我、常/變、有/無、是/非、得/失、表/體......的二元分別,自然不會再是與世界對抗的孤點,而是與萬物共振、同起同落的存在著。

萬物同體,彼此無別,何須羨慕?蘇軾以極其高妙的筆法點醒我們:以整體觀照,分別心消融,物我一體無別,心便能真正安頓,自在隨之自然而生。


【密碼二:無執當下】

放下執取,享受此刻的豐盛

有什麼會是真正屬於我的呢?蘇軾洞察世象,言「物各有主」。天地萬物自有歸處,不屬於我的,即便一毫,也不妄取。這不只是對人心欲求的提醒,更揭示生命自有其自然運行節律,無需強求或奪取。

那麼,莫取是否意味著我們終究一無所有?

蘇軾話鋒一轉,以「清風明月」回應,並且欣然指出「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無盡藏也」。赤壁之下,清風拂懷,明月入眸,光映江心……,這些反覆出現的意象正提示著:此時此地所擁有的,從不匱乏。最尋常的當下,原本就是與天地同在的豐盈時刻。不再緊抓要得到什麼,就能讓心融於萬物,自在而活,開展無窮可能。心與萬物同行,與世界一起呼吸、共生,此時便不再孤單。因此,我們從來不是一無所有,而是處處富足,只要心安住當下,眼前一切皆是無盡的恩賜。

蘇軾讓「物各有主」與「清風明月」並置,正是安放身心的巧妙提示:越是執取,心越是被過去與未來牽制,眼前景物再美也無法看見。反之,若能真切投入此刻、融入當下,清風自來、明月自照,無限豐盛自會展現,執取也會自然消融。

蘇軾雖沒有直接道出「無執乃能當下」,而是以意點悟、以景啟心。「物各有主」提醒無執,「清風明月」示現當下。未言明點破,卻引人靜心領悟:無執的當下,就是生命最深的安頓之處。

萬物本非己有,無法執取;心融天地,安於當下,自得無盡豐盈。這是蘇軾在赤壁江畔所悟的生命洞見,也是我們人人皆可實踐的生活智慧。


【密碼三:隨遇忘我】

在不知不覺中,融於一切

蘇軾與客深藏心底的感慨,在坦然正視面對後,化作開闊與釋然,身心自此無拘無束,順著本然的節奏流轉,終至「不知東方之既白」。當天光初現時,人已與天地悄然合一,畫面漸漸歸於無聲與寧靜。

此處的「不知」二字,是全文最幽微、最動人的核心。

「東方既白」,天亮了,一夜已過,人生得失恰如日夜,循環輪轉,來去無痕。就在這無聲的「不知」之中,人與萬物一同呼吸,順著自然之律,心通透自在,已然忘卻天地、忘卻自己。此時,舟、江、月、山、風、夜、晨,不再是獨立之物,而是互相融合,成為一體。「我」在這一刻靜靜退席,語言、判斷、體驗意識...... 也隨之散去,再無觀者與被觀之分別。物我俱隱,圓融通透。

風自來,水自流,日光升起,而你不知不覺已在其中。

你不是在看風,你就是風;不是在聽水,你就是水。「我」慢慢融散,成為一種更寬廣、更柔軟的存在。「忘我」,不是消失,不是逃避,是全然投入的一瞬,回到最真實的自己。世界不再需要去抓住「它」,也不再有需要守護的「我」。世界與心互相映照,彼此不需多言,物我消融,只有純粹的流動、明亮、自由。

蘇軾從自持淡然,到面對憂懼,再到不知不覺心融萬境,渾然忘我。那是種心靈的穿越,是達到「我」消融後的安然自由。當我們能隨順所遇、融於其境、忘其有我,生命便回到最純粹的圓滿與明亮。

          


經歷這趟赤壁之行後,那個渺小、脆弱、無所依的自己,竟在不知不覺間獲得了拯救。每當孤單與恐懼湧上心頭,身心緊繃得幾乎快要崩潰時,赤壁的密語便會在心中微微升起──「整體、當下、忘我」。它輕聲提醒著:你我本與萬物同為一體,只要回到眼前的一呼一吸,讓心與世界同在,生命便已豐盈。慢慢放手、不再對抗,人在萬物流動中,一起與世界和諧共舞、並肩前行。

這些密碼心語,不僅僅是理論或詞句,而是成為一股轉動的力量:當意念鬆綁,情緒便能自由呼吸流動;心一旦變得柔軟,世界也重新向你敞開。蘇軾寫下的,不只是篇文章,而是一盞心念的指引、一幅修行的地圖。在赤壁江上的他找到了安頓心靈的角落,也將那份內在明亮傳給了我們。願你也能在自己的赤壁旅程中,遇見那片屬於你的寧靜與覺知。

赤心融當下

壁空隨忘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幻心光影
0會員
1內容數
心境如幻,光影無常。在心之光影變幻中,觀照覺知~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昨夜睡覺太緊張,幾來幾次,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現在感覺好多了,就是這樣,當經歷一段緊張的時刻後,放鬆的感覺就像是從一座沉重的山嶺上脫身而出,輕盈地飄向了天際。緊繃的肌肉漸漸鬆弛下來,壓抑的呼吸也漸漸變得均勻而深沉。就像一朵被風吹散的雲彩,心靈漸漸解放,如同一顆被解開了束縛的心靈之籠。 在那一刻
Thumbnail
昨夜睡覺太緊張,幾來幾次,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現在感覺好多了,就是這樣,當經歷一段緊張的時刻後,放鬆的感覺就像是從一座沉重的山嶺上脫身而出,輕盈地飄向了天際。緊繃的肌肉漸漸鬆弛下來,壓抑的呼吸也漸漸變得均勻而深沉。就像一朵被風吹散的雲彩,心靈漸漸解放,如同一顆被解開了束縛的心靈之籠。 在那一刻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匆匆忙忙,有時會忘掉大事。 稍稍放緩速度,便有餘暇注意呼吸、步伐、心態, 可以有餘力隨時調整自己,應付不可預知的挑戰的到來。 ---《希望‧新生》心之勇士
Thumbnail
匆匆忙忙,有時會忘掉大事。 稍稍放緩速度,便有餘暇注意呼吸、步伐、心態, 可以有餘力隨時調整自己,應付不可預知的挑戰的到來。 ---《希望‧新生》心之勇士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