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運動會和失智有關?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會讓記憶、判斷力和生活能力逐漸退化的疾病。
目前全球大約有超過 5,000 萬人受影響,而醫學界已經知道,「久坐不動」是可以改變的失智危險因子之一。問題是:到底要「動多少」才有用?是不是要每天快走一萬步,流汗喘氣才有效?
哈佛醫學院與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給出了一個令人開心的答案——
不需要太多,只要每天動一點點,就能讓大腦老得更慢。
這項研究觀察、分析了 296 位年齡介於 50 到 90 歲、腦部尚未出現明顯失智症狀的長者(平均72歲)。
他們在腰間配戴計步器一週,紀錄每天走多少步;
同時,他們每年接受記憶與思考能力測驗以及腦部影像檢查(用正子掃描觀察阿茲海默症兩個關鍵蛋白:β-類澱粉蛋白(Aβ)和tau 蛋白)。
研究團隊持續追蹤長達14 年,想看看「走路習慣」是否會影響大腦老化的速度。
結果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平均只要 3,000 到 7,500 步(大約是從家裡走到附近超市再走回來的距離),就能明顯延緩記憶力下降與生活功能衰退。
而且他們發現,對那些腦中已經開始累積 β-類澱粉蛋白的人(這群人未來最容易發展成阿茲海默症),每天多走路能讓 tau 蛋白堆積得更慢。這種蛋白的堆積速度,正是腦細胞退化的關鍵。
更令人驚訝的是,運動效果在每天 5,000~7,500 步就達到頂點,再多走也不一定有額外好處。
換句話說,對久坐的上班族或體力較差的長輩來說,不必刻意去追求「一萬步」那種可怕的數字,只要動起來,就能守住腦力。
多走路能延緩老化多久?
在那些體內 β-類澱粉蛋白偏高的人當中,久坐者平均6.5 年就出現明顯記憶退化;
每天走到約 5,000 步的人,則要到10 年以後才出現同樣程度的退化;
若能達到7,000 步,甚至可延後到13 年。
這意味著:只要每天多動一點,可能換來延遲七年的失智進程。
為什麼運動能保護大腦?
研究團隊認為,運動可能是從多個方向幫助大腦:
1. 改善血液循環,讓腦細胞更有氧氣與營養。
2. 減少發炎反應,抑制神經損傷。
3. 促進大腦分泌神經修復分子,如BDNF、Irisin 和VEGF-A。
4. 提升身體的「功能儲備」(functional reserve),讓人即使有些損傷,也能維持正常生活。
最棒的是,這個研究中的步數是指一天的累積總量,而不是連續走完。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做:
早上出門時多繞一小圈,
午餐後散步十分鐘,
晚上飯後陪家人出門走走。
每次多加一點,最後就能累積到理想範圍。
這篇研究讓我們重新定義「動起來」的意義:在預防失智的路上,起身走走,勝過久坐發呆。
而且,即使只是每天多走幾百步,也可能讓大腦的退化慢下來、讓記憶力維持更久,也讓生活自主能力更穩。
最後要提醒讀者們:
這項研究仍屬觀察性研究,不能完全證明「走路一定能防失智」,但它給我們一個務實的方向:
預防失智,不需要昂貴藥物,也不必當運動員。
只要每天肯動動腿,就可以幫助大腦活化。
參考文獻:
Yau, W.-Y. W., Kirn, D. R., Rabin, J. S., et al. (2025). Physical activity as a modifiable risk factor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Medicine.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9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