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來的其實閒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到培正中學副校長(也是準校長)的訪問,他說會繼續推動校內藝術活動,包括藝術科會繼續成為必修科,即使高中生亦要修讀。這在外國可能不甚了了,但在香港就額外奢侈。學生們都為各大公開試忙得不可開交(自從教改後「一試定生死」莘莘學子更多會再報考多一至兩個海外公開試「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還得擠出時間拍拖看戲社交讀書應付各類課外活動,偏偏學校就得「必修」藝術科?未知這傳統名校有否受到家長壓力但我深感佩服而且覺得何副校長所言甚是。
 
他說了兩點,令我憶起昔日中學的時光。一是若果學生懶散,即使不安排課外活動他都不會把閒着的時間把握温習;若果學生對生活有興趣,興趣化成動力時,他們就會主動把事做快做好,從中學懂分配時間。二是因為跨班或跨校活動,孩子要和班外同學打交道,豐富人際關係手腕,這些比過眼雲煙的成績,更是跟孩子一生一世的做人之道。
他認為中產孩子比低下階層出身的更遲熟更難培養責任感,很大原因是因為有「太多選擇」。讀書一般?沒關係,出國讀吧,反正父母早已安排;遲到早退?沒關係,反正這課又非我最愛;沒有禮貌不懂社交?沒關係,反正親朋除了要我交出成績,毫不在乎我的態度。
為人父母的我也得反思:是否給太多options(選擇)予自己子女?美其名是自由,實際卻不知道子女究竟把手握的選擇用來珍惜還是逃避其他不想面對的事。人心難測,即使是自己親生兒。為人父母毋須事事比子女通透,但遇上何副校長這等有經驗的教育者諌言,就得慎重反思,修正行動,才不免越陷越深。
這準校長還有一提議:別給孩子過多活動,因為人生苦短,只精修一兩種孩子鍾情的便足夠。除了鍛練到耐性和分配時間能力,社交和珍惜機會等心理質素也不用太多課外活動堆砌出來。拿培正生來說,他認同排練十分辛苦時間亦長,但只要是學生自己醉心的事,孩子並不介意把時間花在這興趣上,而且家長老師也不用手拉牛上樹般嘮叨提點,責任感就點滴地在孩子身上累積。
回想起豐富的中學生活,數着數着我只記得快樂的課後活動,不斷打發課堂的悶氣。讀書不讀書,這可是十分個人的事,眼見太多「精英」下課回家或小睡或看卡通或温習做功課,我想每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安排。而我就選擇填滿自己時間,好挑戰自己分配時間的能力。中學生別活得像個老人家,世界實在有太多吸引事放在眼前給你蠢蠢欲試。幸運在中學這繁忙的日子中抓着一點寶貴的活動回憶,總好過做一部考試機器。温習很重要,但我選擇關掉家中電視不看廢劇也得出門趕我的樂團球隊鋼琴同學會等活動,為的就是享受生活,不給考試佔有自己所有時間。有時有老師會質疑:你哪來這麼多時間玩?都高中了得認真温習啊!但原來不知不覺,那時候的我正用自己繁忙的日誌學習這位培正副校長口中「省下來的時間,其實也可以是閒着放」這道理。沒有閒着過,是我那中學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頁。即使再給我選擇,結果仍然如一。
人生也是如此,一生想着要省時省力的,是時候覺醒省下的時間力氣究竟是給自己有意義地放空,還是無意識地浪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除了「林林」還有「臨臨」,後者今年初被親父及後母虐打致死,今天「林林」案將審結,據報有查案女警坦言「可能臨臨死了,比這林林還要好。」一名成年警察查案後得出的結論,可想而知案件對她的衝擊有多大。
讀這篇文章時我又想起一行禪師的文字:聆聽是最大的力量。一向愛說話的我總以為說服別人是最棒的;有力的說話是最有用的;據理力爭是理所當然的。原來這個「溝通專家」告訴我們只要一張開口,你的話語裏總難能避免一兩句口臭的話,包括他自己。
「對呀,媽媽,我可能不太聰明,詞彙學得不夠豐富,但我不怕,就慢慢學習好了。我有遇過一失敗就不再願嘗試的人呀,更有些是知道自己有可能敗陣而刻意不參加比賽競技的人。」女兒也真夠敏感看得出點點人性。
我不吃「長憂九十九」或「養兒防老」那套,因為我認為動物尙且要面對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人類?其實早已沒有天敵。人類之間競爭固然激烈,但非父母反芻知識可解決。準備一時遺害一世,孩子不懂得自己歸納總結分析利害,那比未能牢記知識更大損失。
年輕時不懂,到懂得後很多人已「樹欲靜而風不息」。早前術後小休,老媽天天過來我家煮個八人晚餐給大家吃,我樂得做回女兒,每天就是攤在牀上讀書看報賞劇活得像我那隻老貓般懶快活。但見媽媽想着每天這個喜歡吃這我要喝那湯,汗大如豆地在廚房忙着,這不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我和妹子和女兒。
別告訴我要move on,因為很可惜,中共明顯沒有move on過。林祖戀烏坎事件;西藏和雲南等了無盡頭的宗教打壓;遍地天主教堂被拆;三鹿蒙牛毒奶粉上訪被打被囚死嬰父母;維權律師拘留被捕被軟禁;李旺陽被自殺;陳光誠投美;劉曉波劉霞因零八憲章被囚至死和音訊全無……
除了「林林」還有「臨臨」,後者今年初被親父及後母虐打致死,今天「林林」案將審結,據報有查案女警坦言「可能臨臨死了,比這林林還要好。」一名成年警察查案後得出的結論,可想而知案件對她的衝擊有多大。
讀這篇文章時我又想起一行禪師的文字:聆聽是最大的力量。一向愛說話的我總以為說服別人是最棒的;有力的說話是最有用的;據理力爭是理所當然的。原來這個「溝通專家」告訴我們只要一張開口,你的話語裏總難能避免一兩句口臭的話,包括他自己。
「對呀,媽媽,我可能不太聰明,詞彙學得不夠豐富,但我不怕,就慢慢學習好了。我有遇過一失敗就不再願嘗試的人呀,更有些是知道自己有可能敗陣而刻意不參加比賽競技的人。」女兒也真夠敏感看得出點點人性。
我不吃「長憂九十九」或「養兒防老」那套,因為我認為動物尙且要面對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人類?其實早已沒有天敵。人類之間競爭固然激烈,但非父母反芻知識可解決。準備一時遺害一世,孩子不懂得自己歸納總結分析利害,那比未能牢記知識更大損失。
年輕時不懂,到懂得後很多人已「樹欲靜而風不息」。早前術後小休,老媽天天過來我家煮個八人晚餐給大家吃,我樂得做回女兒,每天就是攤在牀上讀書看報賞劇活得像我那隻老貓般懶快活。但見媽媽想着每天這個喜歡吃這我要喝那湯,汗大如豆地在廚房忙着,這不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我和妹子和女兒。
別告訴我要move on,因為很可惜,中共明顯沒有move on過。林祖戀烏坎事件;西藏和雲南等了無盡頭的宗教打壓;遍地天主教堂被拆;三鹿蒙牛毒奶粉上訪被打被囚死嬰父母;維權律師拘留被捕被軟禁;李旺陽被自殺;陳光誠投美;劉曉波劉霞因零八憲章被囚至死和音訊全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從拾課本的生活,總是過得充實,雖還有工作要兼顧,但至少孩子都成年獨立了,也不用太費心。 自己看待時間更加珍貴了,也沒什麼本錢再浪費,只是過去從每週回去探望媽媽,去年九月至今只回去過六次(都數得出來),幾乎假日都有工作或作業需要完成。 清明連假也沒休息,一直到昨天才跟太太利用一早快閃高雄佛
Thumbnail
補習班學生課程表引發各方家長、老師熱議。給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是激發他們創意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者分享窩在無人找到的地方,放空思考的重要性。人生若能順利安排行程,未來面對世界的能力可能不足。充實的生活不一定是有計劃的生活。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補習班的忙季,應該說,每年過完年後到五月中都是,這段時間補習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國三生會考衝刺上,還夾雜著各年級的第一、二次段考,中間如果有人事異動、或是學生的狀態起伏不定,那老師們便會心力交瘁,這也是我每年過完年後都會消失在網路上一段時間的原因。 每到這個時間點,一定會有少數幾個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從拾課本的生活,總是過得充實,雖還有工作要兼顧,但至少孩子都成年獨立了,也不用太費心。 自己看待時間更加珍貴了,也沒什麼本錢再浪費,只是過去從每週回去探望媽媽,去年九月至今只回去過六次(都數得出來),幾乎假日都有工作或作業需要完成。 清明連假也沒休息,一直到昨天才跟太太利用一早快閃高雄佛
Thumbnail
補習班學生課程表引發各方家長、老師熱議。給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是激發他們創意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者分享窩在無人找到的地方,放空思考的重要性。人生若能順利安排行程,未來面對世界的能力可能不足。充實的生活不一定是有計劃的生活。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補習班的忙季,應該說,每年過完年後到五月中都是,這段時間補習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國三生會考衝刺上,還夾雜著各年級的第一、二次段考,中間如果有人事異動、或是學生的狀態起伏不定,那老師們便會心力交瘁,這也是我每年過完年後都會消失在網路上一段時間的原因。 每到這個時間點,一定會有少數幾個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