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九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兒童快樂指數調查指出香港八至十四歲兒童當中,九歲學童的快樂指數跌幅明顯(百分之五)。報道「例湯例水」(今時今日又怪得傳媒多少?)拿着指數訪問一下有孩童父母,有父母說是社會的錯;有教授指父母別給過多壓力予子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敢問一句:何謂快樂?
一起玩,便快樂
成年人的快樂很多元也複雜,但小孩子的呢?九歲的人兒,快樂不外乎是:「爸爸媽媽多陪我玩」;「吃雪糕」;「和朋友多見面」;「看電視/玩電玩」;「別要做太多功課」;「給我一點空閒時間」之類……但為何要九歲人兒快樂起來知易行難?
調查指是因為學校比以往更早(二三十年前是初中)在高小設「精英班」了,而且父母早在小三開始備戰,催迫孩子多追功課和補習,外加無限求分數追指標的所謂「課外活動」。身邊也有父母會說「小四了,要加把勁」;「乜乜乜學校原來小三已有精英班,我校只小四有」;「小三小四若果追不上,升中便完蛋了」;「小四要減點課外活動/增點補習以應付高小升中課程」。一切源於羊群效應:人家準備了,我也得做點事追趕一下;別校有這個了,我也快快來一個幫一下孩子……一切的原動力合時一推,化作壓力壓在孩子的背上。
也許家長不用做甚麼,就只一個煩惱表情都已經能夠增加孩子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了。要知道孩子也是人,若果聽說小四如洪水猛獸,你想孩子會否嚴陣以待?有些父母說孩子不上心,天塌下來當被蓋的,推不動拉不穩。真的嗎?孩子真的感覺不到壓力嗎?還記得老媽最喜歡出口術:「小四啦,小五便是呈分試,你別弄垮了。」;「小五啦,呈分了,你別躲懶。」;「小六了,得好好温習準備升中。」;「中一了,學校變全英文教學,你得加倍努力應付。」……自細被嚇大的我一切了然於胸,但回想起來小時候不時會發惡夢:不外乎是穿睡衣回校、穿拖鞋上學、考試日才發覺忘記温習等等,其實壓力早在我內心萌芽。
即使孩子看來正常快樂,並不等於他們沒有壓力。有專家說適當壓力對人做事有用可提升專注力,但小至九歲就得面對昔日會令我發惡夢的現實(精英班、追分數、求名校),一個小人兒真的能一一應付過來嗎?
家長苦,孩子更苦。若果家長寬心,孩子的壓力也許沒有那麼大。試想一下我們上班時神經繃緊,很多時都靠下班後的社交和家庭生活去平衡,明天又再衝刺。孩子呢?若果下課後面對的是無盡功課温習補課,孩子有沒有自己的社交和家庭生活去平衡一下日間積累的壓力呢?
「人人都係咁架啦!」
「我地細個咪仲慘,俾父母打到死死下!」
「佢地無咩要顧架淨係讀書之嘛,咁都做唔好有無搞錯。」
「鄰居個女夠係咁啦仲學多兩樣樂器添點解我個仔唔得。」
「佢補完習返嚟我俾佢任玩架打機打到瞓架都好夠時間放鬆啦。」
拜托,說這些話的家長們,請你們試一下過孩子一星期的生活,你就會明白他們連呼吸都要擠時間出來才可有足夠的空氣存活。我不再說孩子還小要有足夠時間玩耍等廢話免得那些現實派家長反擊道「世界係咁啦」、「第日出嚟揾食都要咁架喎」,要知道這些補課孩子有多累,請把他們的時間表活一遍,晚上還睡得甜吃得香第二天還得精精神神打仗去的,只能說你是鐵人。然後撫心自問:你快樂嗎?
一生何求?求財?求利?求名?求快樂?別讓短期目標衝昏頭腦,謀殺了自己孩子的快樂。書要讀,但有一世流流長來讀,別把千年古籍擠到小學一年讀完,好好還孩子日中選擇發呆、望窗、無聊、放空、搗蛋的權利,可以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了學校,孩子和家人的規律都沒有了。暑假快到時充滿憧憬:今年暑假甚麼都別做,除了玩!結果玩是玩,玩死自己條老命啦。但見到這刻都未完成作業的女兒睡前趟在牀上高呼「媽媽今天我很開心啊!因為我又和最好的朋友見面了!」
「你知道我在這次亞運看得最感動的地方是甚麼嗎?」我告訴女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的態度才是催促自己進步的定律。「別容易放棄自己熱愛的事啊!」當然前提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一頭栽下去,再從挫敗中成長。
家人的寵溺可以造成多大的笑話?看看香港前特首的「行李門」事件推到輸司法覆核貽笑大方便知。可惜的是那父母的心眼一早盲掉,還劍指守法的對家「把事情推到政治層面」。以史為鑑尚不如,反面教材歷歷在目,為母豈能不警剔?
也許我此生都如斯渾噩而過沒成大器,但起碼認識自己的人沒一個䁷得「師奶係廢柴」,生命中的過客也會因為你離去而有感,這命就非白活。
健康並不是突然間可以提升,一般都是要由習慣入手。偏偏習慣不易培養,那就嘗試一點一滴地積累,假以時日定有所成。專業運動員們都有嚴格紀律伴隨不斷突破的紀錄,羅馬非一日建成,與其想一朝功成倒不如給點耐性慢慢培養,上天總會給我們一點回報鼓勵。
「那你該明白世界實在很大,競爭也四周林立。」女兒沉默,可能她在想自己的舞台可以有多大多遠。「爭取眼前有的機會,好好創造自己的舞台吧。有天你也必然可以站在屬於自己的台上。」
沒了學校,孩子和家人的規律都沒有了。暑假快到時充滿憧憬:今年暑假甚麼都別做,除了玩!結果玩是玩,玩死自己條老命啦。但見到這刻都未完成作業的女兒睡前趟在牀上高呼「媽媽今天我很開心啊!因為我又和最好的朋友見面了!」
「你知道我在這次亞運看得最感動的地方是甚麼嗎?」我告訴女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的態度才是催促自己進步的定律。「別容易放棄自己熱愛的事啊!」當然前提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一頭栽下去,再從挫敗中成長。
家人的寵溺可以造成多大的笑話?看看香港前特首的「行李門」事件推到輸司法覆核貽笑大方便知。可惜的是那父母的心眼一早盲掉,還劍指守法的對家「把事情推到政治層面」。以史為鑑尚不如,反面教材歷歷在目,為母豈能不警剔?
也許我此生都如斯渾噩而過沒成大器,但起碼認識自己的人沒一個䁷得「師奶係廢柴」,生命中的過客也會因為你離去而有感,這命就非白活。
健康並不是突然間可以提升,一般都是要由習慣入手。偏偏習慣不易培養,那就嘗試一點一滴地積累,假以時日定有所成。專業運動員們都有嚴格紀律伴隨不斷突破的紀錄,羅馬非一日建成,與其想一朝功成倒不如給點耐性慢慢培養,上天總會給我們一點回報鼓勵。
「那你該明白世界實在很大,競爭也四周林立。」女兒沉默,可能她在想自己的舞台可以有多大多遠。「爭取眼前有的機會,好好創造自己的舞台吧。有天你也必然可以站在屬於自己的台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暑假漸漸來臨,家中的孩子們心情開始浮躁起來。我為他們準備了一些暑假該讀的書籍,並不強求他們一定要完成,只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找到一點寧靜。 我對課業並沒有特別注重,只要孩子們盡力就好。 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運動表現。 台灣的教育體系總是拼命塞知識,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似乎在台灣或亞洲的教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因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機緣,進入一年級班級觀察學童,短短七日的觀察,與可愛的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格外深刻,因為過往工作,我接觸的多為成人與長輩,因為工作關係和一群孩子相處還是頭一次,感覺很新鮮,加上自己距離國小的時代已久遠,有種重返校園時的感受。
連假即將來到,想知道曾經有過童年的你/妳回想童年又是如何? 對於兒童本身: 大概就是,放假了,爸媽帶我出去玩諸如此類的~ 父母: 放假了,但要顧小孩,要想去哪裡玩,或是怎麼樣殺時間。不得不說,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戰鬥力爆棚。 學生: 放假了,但差不多要期中考了耶,根本就是溫書假嘛! 大學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孩子日漸長大,生活圈子越來廣闊,終於發現世界原來無限大,於是開始嘗試擺脫父母所設下的限制,對一切新鮮事物蠢蠢欲試,探索美妙的人生,尋找專屬自己的快樂。 孩子會認識越來越多新朋友,雀躍地跟朋友互動,開始對父母感到厭煩,以前覺得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金科玉律,現在只有朋友說的才是真理。 孩子會跟朋友說最細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孩子們最開心的寒假來了,家長們卻有點擔心,如何是好~ 其實寒假暑假期間,最讓家長們擔心頭痛的,應該是無法隨時陪伴著。又無法耳提面命叮嚀,所以為人父母總是不喜歡放假日。 如果都沒有放假日,那也不可能,而且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平日上學,又有上不完的才藝班,補習班,課後輔導照顧班。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暑假漸漸來臨,家中的孩子們心情開始浮躁起來。我為他們準備了一些暑假該讀的書籍,並不強求他們一定要完成,只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找到一點寧靜。 我對課業並沒有特別注重,只要孩子們盡力就好。 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運動表現。 台灣的教育體系總是拼命塞知識,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似乎在台灣或亞洲的教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因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機緣,進入一年級班級觀察學童,短短七日的觀察,與可愛的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格外深刻,因為過往工作,我接觸的多為成人與長輩,因為工作關係和一群孩子相處還是頭一次,感覺很新鮮,加上自己距離國小的時代已久遠,有種重返校園時的感受。
連假即將來到,想知道曾經有過童年的你/妳回想童年又是如何? 對於兒童本身: 大概就是,放假了,爸媽帶我出去玩諸如此類的~ 父母: 放假了,但要顧小孩,要想去哪裡玩,或是怎麼樣殺時間。不得不說,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戰鬥力爆棚。 學生: 放假了,但差不多要期中考了耶,根本就是溫書假嘛! 大學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孩子日漸長大,生活圈子越來廣闊,終於發現世界原來無限大,於是開始嘗試擺脫父母所設下的限制,對一切新鮮事物蠢蠢欲試,探索美妙的人生,尋找專屬自己的快樂。 孩子會認識越來越多新朋友,雀躍地跟朋友互動,開始對父母感到厭煩,以前覺得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金科玉律,現在只有朋友說的才是真理。 孩子會跟朋友說最細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孩子們最開心的寒假來了,家長們卻有點擔心,如何是好~ 其實寒假暑假期間,最讓家長們擔心頭痛的,應該是無法隨時陪伴著。又無法耳提面命叮嚀,所以為人父母總是不喜歡放假日。 如果都沒有放假日,那也不可能,而且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平日上學,又有上不完的才藝班,補習班,課後輔導照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