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薩諾斯的人口經濟學

從四月底開始上映非常火紅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在各地票房都屢創佳績,裡頭的反派主角是薩諾斯,他的中心思想是因為宇宙的人口太多了,當資源沒有辦法滿足這麼多人口的時候,宇宙會開始崩壞,所以他必須要幫宇宙削減壓力,策略就是集滿六顆寶石,利用彈指之力消滅半數的人口,但是他的理論真的是對的嗎?人口的增加真的會讓宇宙崩壞嗎?這是不是既定的結局?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馬爾薩斯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開始說起。馬爾薩斯是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的研究生,當初想要寫出人口論的初衷就是看不慣那些樂觀主義者的思想,樂觀主義者認為地球會生產出源源不絕的糧食來應付不斷增加的人口,但是馬爾薩斯認為他們太天真了,人口增加的速度恐怕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快。
人口論主要建立在兩個基本假設之上
  1. 人要生存,就需要食物。
  2. 異性相吸是必需的,目前加此,將來亦然。
只要是生物都必須有能量才能活下去,所以我們需要食物這是沒有問題的。我認為第二個假設則是有沿用到了基因的觀點,我們其實都只是被基因驅動的一個機器而已,而基因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繁衍,從基因的角度出發,唯有異性相互吸引,人類才能傳承下去。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馬爾薩斯絕對不是個佛學家,也不是烏托邦主義者,他不會要求人類完全斷絕情慾,因為這是做不到的,也不是人類基因會選擇的道路。

【按幾何級數增加】

馬爾薩斯人口論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馬爾薩斯列舉美國歷年人口增加的趨勢,在二十五年間整整增加一倍,這也不包括移民進來的人口,因此他相信任何國家的人口,如無任何人為的節制,不受天然資源不足的壓力。其增加率大概都是在二十五年至三十年間增加一倍。
食物方面,馬爾薩斯認為土地能生產的糧食是以等差級數增加的,也就是一、二、三、四、五;人口是以一、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的等比級數而繁衍,所以糧食絕對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自然對節制人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食物的匱乏”。這跟薩諾斯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馬爾薩斯認為如果不要讓人口那麼多,那最好的作法就是饑荒的地方就讓他去饑荒,不要有人道救援,這樣可以抑止人口增長,而薩諾斯的想法是人太多,那我就先把一半幹掉好了,雖然乍聽之下,真的好像也滿合理的,但是世界真的是這樣運作的嗎?
人口按幾何級數增加嗎?
人口按幾何級數增加嗎?

外推謬誤


馬爾薩斯沒有想到的是人口並沒有一直以指數型的模式成長。
真實世界是當人口越來越多,人口密度越來越高,階級開始出現了,有些人開始不事生產也有得吃,開始搞創新、搞研發,漸漸的婦女的權益也開始抬頭,大家開始沒有那麼想要生孩子了,想把自己過好就好,人口的增長反而變緩慢了。
另外一件事就是“化學肥料”的發明,因為化學肥料的關係加上農耕機具的改良,糧食的生產不再是以緩慢的線性增加,而是像大爆炸一樣突飛猛進,現在的社會煩惱的不是不夠吃的問題,而是浪費的問題。
世界上很難有持續依照指數型增長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複利效果這麼迷人卻又難以實現。
很多人在投資時會說我要的不多,每年有5%的報酬率就好,15年就可以翻一倍,但是真的有那麼好的事嗎?這15年當中有人可以保證不會出現一次金融危機或是科技泡沫嗎,只要出現一次,這個複利模型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之前施昇輝也有寫過一篇文章「複利效果是數學模型 不是真實人生」這點我非常認同。
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伯爾丁(Kenneth Boulding)也有一句名言:任何相信指數級增長會在有限世界裡永久持續下去的,要麼是瘋子,要麼就是經濟學家。
是瘋子,還是經濟學家?
這個錯誤的根本問題在於,相信一個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而不知道趨勢是會變化的,科幻小說評論家加里・韋斯特法勒(Gary Westfahl)將這種迷思稱之為“外推謬誤”(Fallacy of Extrapolation)。
例如有人之前感覺女生裙子越穿越短,他就推測不久之後,公開裸體會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結果並沒有,大家現在都知道沒穿跟有穿具有本質上的區別;之前有人覺得電子書越來越普及,之後整個社會應該全部都是屏讀,再也看不到紙本了,結果是紙本書銷量反而逆勢成長。趨勢到了一個階段是有可能會反轉的。
所以薩諾斯有理想是很好,執行力也夠強,但是世界往往跟他想的不一樣,人口並不是按照指數模式增長,糧食增加的速度也不是慢慢地以等差級數增加,錯誤的思想導致錯誤的策略,我想,他所缺乏的並不是五顆寶石帶來的改變,他所缺乏的應該是一個優秀的人口經濟學家。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按個讚吧,謝謝鼓勵!

Facebook : 查思慢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