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的員工該保持聯繫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在瀏覽人力銀行網站時看到不久前因為文化不適應而離職的一位現場幹部,待的時間不長,約有快4個月,他轉職時因為需要一些文件有聯繫過,得知他預計回去之前的相關產業。
看到他履歷更新時,我第一時間猜想可能又遇上了一樣的問題,畢竟他在我們公司的前一份工作有將近20年的時間,工作的方式和觀念都深受影響。我馬上用我的私人電話聯繫他,雖然剛聊起來時有點尷尬,但我直接了當說我來電的用意,單純是想關心他是否又遇上了不適應的問題(因為我才在前一段時間遇到和這位前同事老東家出來的求職者,一樣轉職很不順利),果不其然,被我猜中。除了表達關心,也分享了我認為可能比較適合他的公司,建議他可以去了解看看,或許會幫助他穩定下來。
不知道他是否會覺得我的突然關心感到奇怪或突兀。不過我認為HR的工作有其延續性,我們可能會比一般員工掌握更多資訊,更知道不同公司之間的差異與模式,有時候我們的分享可能可以幫助其解開部分的迷霧,幫助人才找到適合他的職位或公司。而我一直是保持著這樣的態度在看待HR這份工作!

目前我仍與幾位離職的夥伴保持聯繫,了解與關心他們的狀況和發展,我發現我依舊持續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不同于HR的知識還有其他產業的動態。就我的經驗來看,與離職員工保持聯繫並無壞處,但不要在其面前抱怨工作是重要的原則。

HR就我來說是一份助人也互助的工作,我喜歡HR這份職業,因為他可以幫助我發揮我的特質與恩賜,但我也從不局限自己只能在HR領域工作,我期待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uce Y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剛好接觸到美劇-末日孤艦,劇情相當緊湊精彩,但最讓我喜歡的是,主角身為艦長,在海上執行任務時遇到許多挑戰,以及複雜的危機,身邊的幹部會提供許多不同立場的建議,往往艦長需要在極短時間做出判斷並讓下屬執行,一有閃失或決策時間過長,都可能使整艘船陷入危機或被消滅。片中艦長許多決策的瞬間不外乎"國家利益
共享經濟可以說是當紅炸子雞,大到汽車、辦公室可以共享,小到腳踏車跟行動電源(充電寶)也能共享。 那人力資源能否共享呢? 台灣面臨人才外流嚴重,老齡化少子化,無論是哪個世代的勞動力都越來越珍貴。我們需要打破框架,學會打群架,把人力物力財力集中火力,不要公司打公司的仗,要國家打國家的仗,發展出良好的競合
台灣走向少子化、高齡化已是事實,這個狀況使招募工作受到比以前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現行的招募手法彷彿進入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時代,所以,在一線打仗的招募人員需要具備不同的態度和技能。   就我自己打造的招募團隊來說,兩位同事都是不具備HR經驗,一位是多年流通業管理經驗(男)  ,一位則是商品設計系的畢業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流行"CP值"一詞,無論是購買商品,評價餐廳,都還蠻在意是否物超所值(可能是萬物皆漲,唯獨薪水沒漲的關係吧)。所以我想求職者找工作時,也希望這個職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這樣的高CP值工作。我不覺得這有什麼錯,因為這是人性。   找工作時我們會多方比較,最後選
在社群平台活動已經有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我給自己65分,也就是說有一定基礎的樣子,但仍有許多可以進步跟嘗試的空間,且仍保有我最為在意的"持續改善"。很高興最近收到幾位前輩跟朋友的肯定及認同。其中一個共同點是"很少看到傳產製造業積極經營linkedIn以及臉書粉專"。的確,透過自己簡單的普查,確
 這幾天我們一家大小都掛了病號,每個人都需要吃藥。大人不愛吃藥,小孩更是不喜歡,所以我們總是鼓勵小朋友要勇敢自己吃藥,但往往最後都需要用灌的,那個畫面簡直跟殺豬沒兩樣,嘶聲裂肺。   好不容易昨晚在我的示範跟鼓勵下,女兒竟主動要求要自己吃藥,甚至在今天早上主動提醒我太太該吃藥了,還說:我也會很勇敢地
最近剛好接觸到美劇-末日孤艦,劇情相當緊湊精彩,但最讓我喜歡的是,主角身為艦長,在海上執行任務時遇到許多挑戰,以及複雜的危機,身邊的幹部會提供許多不同立場的建議,往往艦長需要在極短時間做出判斷並讓下屬執行,一有閃失或決策時間過長,都可能使整艘船陷入危機或被消滅。片中艦長許多決策的瞬間不外乎"國家利益
共享經濟可以說是當紅炸子雞,大到汽車、辦公室可以共享,小到腳踏車跟行動電源(充電寶)也能共享。 那人力資源能否共享呢? 台灣面臨人才外流嚴重,老齡化少子化,無論是哪個世代的勞動力都越來越珍貴。我們需要打破框架,學會打群架,把人力物力財力集中火力,不要公司打公司的仗,要國家打國家的仗,發展出良好的競合
台灣走向少子化、高齡化已是事實,這個狀況使招募工作受到比以前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現行的招募手法彷彿進入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時代,所以,在一線打仗的招募人員需要具備不同的態度和技能。   就我自己打造的招募團隊來說,兩位同事都是不具備HR經驗,一位是多年流通業管理經驗(男)  ,一位則是商品設計系的畢業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流行"CP值"一詞,無論是購買商品,評價餐廳,都還蠻在意是否物超所值(可能是萬物皆漲,唯獨薪水沒漲的關係吧)。所以我想求職者找工作時,也希望這個職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這樣的高CP值工作。我不覺得這有什麼錯,因為這是人性。   找工作時我們會多方比較,最後選
在社群平台活動已經有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我給自己65分,也就是說有一定基礎的樣子,但仍有許多可以進步跟嘗試的空間,且仍保有我最為在意的"持續改善"。很高興最近收到幾位前輩跟朋友的肯定及認同。其中一個共同點是"很少看到傳產製造業積極經營linkedIn以及臉書粉專"。的確,透過自己簡單的普查,確
 這幾天我們一家大小都掛了病號,每個人都需要吃藥。大人不愛吃藥,小孩更是不喜歡,所以我們總是鼓勵小朋友要勇敢自己吃藥,但往往最後都需要用灌的,那個畫面簡直跟殺豬沒兩樣,嘶聲裂肺。   好不容易昨晚在我的示範跟鼓勵下,女兒竟主動要求要自己吃藥,甚至在今天早上主動提醒我太太該吃藥了,還說:我也會很勇敢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緣起 應人資夥伴的要求,今天趕出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__∩y 。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六到八年後,如果工作的不順與不愉快,很多HR專業人士就容易進入『職涯疑惑期』,開始思考職業轉型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對於HR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轉職並不像其他職業那麼容易。人資職位的職能
Thumbnail
怎麼好好的分手,關於跟公司的分手,也就是離職,可以怎麼做,做些什麼,也算意外地近期兩份工作都比自己預期做得更短,所以就當個紀錄跟經驗。   #離職的心情 多數人應該不是一開始進公司就想著離職,假如是,那也是因為想要完成某一段的經歷或是專案再離職。具備這樣的認知,之於公司如果是個人才,就
一位同事要離職了,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對於同事的離職,特別是那種配合還不錯的人,內心總有些許傷感與不捨,但現在的我已工作了十多年,了解人的來來去去,是自然也平常的事,所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心中的傷感與不捨早已看淡,但確多了一股愁悵,不是為同事,而是為自己。 年過四十的我,在工廠當基層作業員超過十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緣起 應人資夥伴的要求,今天趕出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__∩y 。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六到八年後,如果工作的不順與不愉快,很多HR專業人士就容易進入『職涯疑惑期』,開始思考職業轉型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對於HR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轉職並不像其他職業那麼容易。人資職位的職能
Thumbnail
怎麼好好的分手,關於跟公司的分手,也就是離職,可以怎麼做,做些什麼,也算意外地近期兩份工作都比自己預期做得更短,所以就當個紀錄跟經驗。   #離職的心情 多數人應該不是一開始進公司就想著離職,假如是,那也是因為想要完成某一段的經歷或是專案再離職。具備這樣的認知,之於公司如果是個人才,就
一位同事要離職了,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對於同事的離職,特別是那種配合還不錯的人,內心總有些許傷感與不捨,但現在的我已工作了十多年,了解人的來來去去,是自然也平常的事,所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心中的傷感與不捨早已看淡,但確多了一股愁悵,不是為同事,而是為自己。 年過四十的我,在工廠當基層作業員超過十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