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比起直接被要求應該「如何如何⋯⋯」面對他人才正確,我們更需要看見不正確,才知道為何要正確。
前言:看見政治不正確的真實
人類全盤思考、換位思考的能力,或許並非與生俱來的——至少根據著名的認知實驗「三山問題」(three-mountain experiment)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在學齡前(4~7歲)時往往無法正確回答「別人看到的視角」,偏向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向思維」。這樣的思維或許在生理成熟後會有所改變、也可以說是好轉——但改變絕非自然而然發生,必定是經過許多無心的犯錯與學習,才能真正地與我們原先不熟識、不理解的他者建立友誼以及連結。
只是,這些錯誤往往帶來傷害,無論是自己或是他人。這些潛在的危機,是否有機會避免?教育是一種方式,父母以及老師會告訴你「政治正確」的作法與答案,希望減緩可能的傷害。不過,「說教」不一定有效、更非每個人都能接受的——高中生活電視劇《羞恥(Skam)》除了臉紅心跳的劇情,更用許多令人不忍猝睹、令人心疼的鏡頭,帶我們看見少年少女的青澀與真實。
(接下來老師會先談影集的操作,劇情評論從第三段開始)
影集的沉浸感:多種事實打造現實
《Skam》共四季,由挪威國營公共廣播機構「挪威廣播公司(
NRK)」製作播出。本劇和前些日子也很紅的《
性愛自修室》選材相近、都以青少年為主要題材,不過敘事方法、與關注焦點大相逕庭——相較以Otis一家為核心的《Sex education》,《Skam》的每一季以就讀挪威奧斯陸市的非虛構高中 Hartvig Nissen high school裡的不同學生做為主角,劇中許多主要演員更是正在就讀該校的學生 。
《SKAM》不僅是在真實的學校拍攝,故事內容更是做了大量的調研,真實地傳達青少年的困窘與不安感——雖然整個故事仍舊是虛構的,但《SKAM》的故事背景、內容與播送方法確實模糊了「影集」與「真實」的界線。譬如,影集的播送時間不是定時定量,而是隨著劇情推進會突然上線。
這些劇情就像朋友的動態更新、即時訊息甚至是一通FaceTime電話——
據說在原劇播出時,整個挪威會像是被按下「靜音鍵」一般,再瘋狂的派對都會停下;每個片段都吸引了四百萬人(約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上線收看。除了播送時段,劇中的角色們都有自己的Instagram、Facebook帳號(並非演員本人)。除了獨立貼文,角色之間也會有訊息往來——光是角色間短短的訊息對話,就能引起粉絲們的瘋狂。(想要追的看
這裡)
隨著《Skam》在國際間爆紅,挪威廣播公司更是授權各國影業在不變動原劇劇情的情況下,在地化翻拍影集。本篇評論如標題所示,接下來要談的是第三季的內容,由於希望推好推滿,老師主要選擇的是法國版 — — 是的,如果沒看過《Skam》的,可以在Youtube上收看
全片哦(有中文字幕)。
(以下有雷)
我不是GAY:當偏見成為背上的刺
第三季以高二學生Lucas(原劇Isak)為主角。Lucas在社團偶然遇見高三的學長Eliott(原劇Even)後,發現自己竟然無比在意一樣是男生的Eliott。然而,總認為自己是直男(異性戀生理男性)的Lucas,對於自己的動心感到不解;除了想弄清楚自己在想什麼以外,Lucas更是試圖想要向他人隱瞞/偽裝自己的狀態。
雙性戀真好:
你可以親遍所有你想要的女孩,卻放心的跟男生交往。
外表絕對說得上是玉樹臨風的Lucas,初次見面就能讓許多女孩傾倒,他身邊的男性好友中也不乏公開出櫃的同志——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優勢反倒成為他的「弊」。為了隱藏自己的情感,Lucas選擇跟愛慕他的女孩「假交往」做偽裝;對自己的死黨,Lucas選擇拿「臭Gay」來當髒話、開玩笑——這些出自防備的行為就像是刺,扎的身邊的人渾身是傷。
我不是(像那些Gay一樣的)娘炮!
除了傷人,這些刺其實也是偏見與恐懼的具體化,只是Lucas自己沒有發現:為什麼他要隱藏、否認對Eliott的情感?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知道/或認為當Gay會被恥笑!於是在探索中的Lucas急於劃清界線——沒錯,骯髒的、吸屌的都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殊不知這些話語與歧視,不僅傷了他人,自己也仍舊是受害者。
沒有共同點?這不是真的:因為交集產生理解
法國版挺有意思的改編,包含同學們對「交誼廳」的爭取。第三季一開始,同學們申請了在校長室旁的閒置空間,想規劃成交誼廳。在第三季中間時,校長發現同學們的「濫用」——譬如作為做愛的地點——決議收回。對此,同學們發起了靜坐、抗議力爭。是因為沒有了這裡,就沒有開趴的地方了嗎?當然是,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地方發生的每件事、與產生的效益。
如果沒有這裡,不曾有過交集的同學不會有認識彼此的機會,更遑論深度交流。戀愛中的Lucas不會知道什麼是雙性戀、更可能終身自我厭惡;Eliott也沒有機會知道Lucas不敢說的真心,也難以向對方解釋自己的疾病。在這個真實且舒適的場域,同學們暫且把各種標籤——譬如「同性戀」、「宗教」、「友誼」、「孤獨」、「愛情」、「性別認同」、「精神疾病」等等拋在一旁。這裡他們認真發問,彼此看見,而發現——原來,我們與他人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只要用心,就會看見。
結語:青春的色彩,我們的未來
這些混雜在一起的顏色,象徵著我們的差異。
《羞恥Skam》第三季會引來大量的關注,角色們優質的外型當然是原因之一。然而,若只是如此,只會受到腐男子、腐女們的關注,而難以擴散。本劇真正的深度在那些七彩的顏料背後,《Skam》用連續劇、輕鬆的娛樂語言訴說一個沉重的話題,而那正是這個世代必需的。
當那些不該說的、該說的都說了——你才會知道何謂正確,也才能活出自我。
那麼,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更多有關偏見、疾病:《我們與惡的距離》
有關性、與家庭教育:《性愛自修室》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這篇文章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